宦官黄皓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为何不除掉他以绝后患?

珊瑚虫2022-09-23  23

宦官黄皓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为何不除掉他以绝后患?

政治斗争,最难的往往是小人交给老大的软刀子。恐怕诸葛亮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倾注了毕生心血的蜀汉政权,会像东汉一样,被宦官黄浩给毁了。

公元223年4月,刘备临死前把17岁的孤儿刘禅送给了诸葛亮。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刚刚形成,蜀汉的综合实力弱于吴栋和曹魏政权。此外,蜀汉接连遭受重大损失,刘备知道刘禅的威望和能力无法控制整个局势。所以他要求刘禅“你和总理应该从事”,不仅要“像一个父亲”,而且要“在所有问题上坚决”。

而且,为了防止出现刘禅真的养不起的情况,刘备还告诉诸葛亮:“你的才华是曹丕的十倍。如果刘禅有可能得到帮助,你应该尽力帮助他。如果他真的不是这块料,你可以代替他!”

刘备死后,诸葛亮出于知遇之恩,以丞相府的名义一个人撑起了蜀汉内忧外患的局面,并赏赐其耕田用兵,清官管理,严守法纪,使蜀汉政府外地人的身份在四川牢固确立。诸葛亮与朱融、东联孙吴、北伐曹魏持续数年,蜀国实力大增,终于有了逐鹿中原的实力。

可以说,在诸葛亮的领导下,蜀汉成功地摆脱了先死的命运,成功地延长了自己几十年的寿命。

为了防止蜀汉人过分依赖自己,诸葛亮有意识地为蜀汉人培养忠诚的人才,并尽一切努力为刘禅留下一支可靠的队伍,协助他振兴汉朝。北伐前,诸葛亮问刘禅,“侍郎史忠、郭有志、费祎、董允等。,都是善良正直的,都是忠诚纯洁的,所以都是陛下的遗产。我认为愚宫之事,无大无小,可以请教,然后实行,定能弥补不足,获益良多。”

但是,再密的布局,也不可能完美。毕竟现实和小说不一样。设计越复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在实施这一级别的规划时,任何一点点失误都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1.太监黄浩是如何一步步大权在握的;

诸葛亮计划中最大的变数是太监黄浩。恐怕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死后,蜀汉政权会重蹈东汉的覆辙,再次宦官干预朝政,扰乱朝政。

黄浩,在诸葛亮、董允、费祎等人执掌朝政的时候,黄浩虽然以他的谄媚之术在刘禅面前有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但实际上他的官位从来没有超过黄程门,根本起不起什么波澜。当时,蜀汉的军事正按照诸葛亮的安排稳步进行。

董允死后,情况有所好转,由执政大臣费祎推荐的陈旭接替董允担任仆人。

与以前那些能力强、威望高的人相比,陈只是显得不起眼。他被费义提拔根本不能为大众服务,陈只知道自己的处境。

最后,站在权力中心的陈,才自然不肯再堕落下去,于是他找到了为所爱却为董允等人所嫌弃的黄浩结盟,希望利用他在面前为自己说好话,站稳脚跟。

陈的出现,只是让有意摆脱当前困境的黄浩十分意动,以替打拼为名,结成了政治同盟。

陈旭和黄浩内外兼修,逐渐控制了朝政。在刘禅的支持下,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在刘禅的弟弟刘墉得罪了黄浩之后,他甚至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弟弟了。姜维怕被黄浩迫害,主动提出屯田种麦,远离政治中心。

可以说,此时的蜀汉政权已经面临着与东汉政权相同的局面,但不同的是,东汉政权比蜀汉强大得多,因此蜀汉要承担的后果也严重得多。

第二,见证了东汉灭亡悲剧的蜀汉政权,为什么会孕育出黄浩这样的专制宦官?

蜀汉面临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有了黄渤这样的人物,它灭亡的速度只会加快。可惜那么多忠臣好男儿的努力,都打不过小人的花言巧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魏国用邓艾征服蜀国时,以黄皓为代表的投降派用大量的财产换取了生存的权利。

但是,如果真的要仔细研究的话,这个结果的出现并不是黄浩的问题。仅凭他的身份很难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蜀汉政权留下的隐患。

1.宦官只是皇帝的仆人,黄浩之辈的崛起只是刘禅想夺权和扶持的工具;

就像东汉小皇帝掌权,皇帝要想掌权,一般都是借助宦官的力量来打压外戚。一开始,黄浩那一代只是刘禅支持的工具人。

与士大夫阶层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不同,宦官是皇帝的仆人,他们的权力和影响来自皇帝本人。与士大夫相比,他们的命运与皇帝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更容易被皇帝所利用。

一般士大夫和外戚根本不在乎宦官。就连决定拉拢黄浩的陈唯一,也没有像黄浩预期的那样帮他升职。有意思的是,陈只是把黄浩的职位提升了一个档次,把他从黄提拔到了黄门岭。

就连陈也只是用这种态度对待黄渤。可想而知,那些在黄浩独裁过程中保持沉默、中立、依附的派系,真正看重的是黄浩本身,而是他背后渴望夺权的刘禅皇帝。

做了多年的幕后后勤官,刘禅自己其实也不愿意一直在一群大佬背后喊666。他也渴望展示自己的操作,成为MVP。

董云等人死后,他手中最好的工具就是那些高度依赖他的人,比如陈旭、黄浩。

刘禅从来都不是傻瓜。他也许没有多少政治才能,但他无时无刻不看到黄浩等人在拉帮结派,控制国家大事。姜维曾对刘禅说:“黄皓是个狡猾的人,他独断专行,只会败坏国家大事。请为了你的国家杀了他。”

没想到,听完姜维的话后,刘禅反过来告诉他:“黄皓只是一个受人驱使的小朝臣。董云以前很讨厌他,我也经常讨厌他。你为什么要关心他这样一个小人物?”

刘禅的话让姜维心寒,姜维意识到真正纵容黄皓造成这种局面的,其实是刘禅本人在推动,这也是他选择远离朝廷以求安全的原因。

2.蜀汉政权五大派系,相互争斗不休,给了黄皓突围的机会。

刘禅走到这一步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好在他有一个好爸爸,为他打下了很大的基础,也留下了一堆五湖四海有本事有义气的好兄弟。可惜,刘禅自己在父母留下的叔伯面前一句话都插不上...

从派系上划分,蜀汉可分为袁老派、荆襄派、益州派、蜀东国派(如凉州、豫州、扬州、泗州)和刘备的其他势力。这五派互相争权夺利,很难真正团结在一起。

荆州失守后,蜀汉的人才储备几乎无法与吴栋、曹魏抗衡,蜀汉内部派系林立,进一步削弱了蜀汉的实力。

刘备还活着的时候,这个矛盾其实挺突出的。比如任人唯亲,在有特殊才能的人才面前过度徇私,赏罚不明等等,在权力创业之初层出不穷。

刘备死后,诸葛亮的能力、影响力和威望可以有效阻止这一矛盾的进一步恶化,但是到了刘禅时期,这个问题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就拿蜀国最突出的文官过度问题来说,蜀汉派系的影响。

据史书记载,蜀汉去世时,蜀国有28万户,共94万人,其中带甲士兵10.2万人,官员4万人,人口不足百万。换句话说,在蜀中,每六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士兵或公务员。

这样臃肿的机构显然不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存在的,只会增加蜀汉百姓的生活负担。

但显然,这些人根本不在乎。

作为蜀汉在刘禅的统治者,当他目睹这种情况时,他也试图进行整顿,但效果显然不尽如人意。

虽然这些派系平时互不喜欢,但是一旦有人想插手,想瓜分他们的蛋糕,就会影响整体的利益。即使这个人是刘禅,蜀汉名义上的皇帝,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地放弃他们的蛋糕。

派系问题本身已经很严重了。如果这些派别仍然走在获取权力和财富的道路上,这对人民和刘禅都不是一件好事。

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刘禅不可能把自己和他们对立起来。这样做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刘禅看来,制衡比鱼死网破更符合他的利益。

黄浩等人之所以能够得势,就是刘禅试图把逐渐失控的局面纳入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但错误的方法+错误的环境自然结不出正果。

蜀汉的崩溃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雪崩时,天上掉下来的每一粒雪空都是帮凶。

文/脑洞有趣的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也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记得给他们点个赞,关注一下,他们会每天给你带来好文章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504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