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成吉思汗是一位战术大师和战略家,所有前代士兵都争相效仿。从盛世到死亡,成吉思汗几乎每天都在战斗,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打败对手。甚至在去世之前,他还在琢磨如何征服金国、南宋和西夏。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毒计,把徐进和大宋逼上了绝路。这种策略被称为“泳腹策略”。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正率领大军攻打西夏。由于一些难以描述的原因,以前的天骄已经病得很重了。但在他死前,他招募了他的儿子和他的封臣,并提出了他一生中最后的忠告:
金兵在潼关,南有山,北有河,难破。如果假道是基于宋、宋、金之间的世仇,我是允许的。然后我就去找唐和邓打大梁。金,必招潼关。但以万人,千里助,人疲弊,佛虽能战,必破。
当时,成吉思汗已经攻占了半个徐金国,但金军仍然依靠潼关和黄河天险来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在金军的重兵防守下,昔日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无法前进。因此,成吉思汗认为应该派机动骑兵南下,绕过金军的防线。但通过南宋,金军从宋金交界处进入中原腹地。开封,当时金朝的统治中心,无险可守。这样,就可以把金朝的主力从潼关地区吸引过来。失去了天险的金军必然无法阻挡蒙古滚滚铁骑。
制定计划后,成吉思汗死了。他的继任者可汗窝阔台遵照父亲可汗的指示,决定灭金。公元1230年,窝阔台派他的四弟拖雷出使四川,希望驻扎在那里的宋军能被释放。然而,宋军害怕蒙古骑兵,担心他们会采取“假路切割”,所以他不同意。看到拖雷的宋人不听话,就猛攻宋朝的郡县,连破几十城,杀了几十万人。川北宋的防御被彻底摧毁。
于是,拖雷毫不犹豫地率军北上,进入中原,占领了金朝的首都开封。金军主力见后方道路被抄,慌忙从潼关南下回援。然而,女真人没想到的是,她们中了成吉思汗的圈套。最终窝阔台、拖雷、苏布台三分三合围攻金朝35万大军,杀光了所有金人。经过这场战争,金朝的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
当时的南宋目睹蒙古人的智谋,被吓得不知所措。因此,他们把成吉思汗的遗产命名为“游腹之计”。如果从字面上理解“泳腹”这个词,泳是动词,可以解释为“转”,“腹”是名词,意为敌人防御的薄弱点。所以“腹游”是一种攻击敌人背部和腹部的战术。
恐怕很多人要问了,“肚子里游泳”不就是逃避现实吗?什么这么巧?
的确,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首先,要实现这个战略,就要有很强的机动性。如果不能迅速包抄敌人后方,很容易被敌人拦截;其次,要实现这一战略,我们必须有强大的供给能力。由于绕过了敌人的后方,粮道很容易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如果不能持续补给,很可能粮尽而亡;最后,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要有强大的战斗力。即使经过长途跋涉,仍有战胜敌人的余地。
但是我们发现,在古代,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能够完美的满足这三个要求。首先,蒙古军队多为骑兵,一人拥有数匹马,可以马不停蹄地行军;其次,蒙古人以牲畜为口粮,辅以劫掠。不像中原军队,他们需要庞大的辎重部队,不用担心被切断。最后,蒙古军队强大,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成吉思汗相信自己战士的力量,制定了“腹中游”这样一个巧妙的计划。
后来,在对宋的战争中,蒙古人也使用了“为腹而游”的计策。早在1227年,四川守将吴昌义就听说蒙古要对宋朝发动“游肚计划”。当时,宋朝在长江和淅川天险集结重兵,试图抵抗蒙古的入侵。而成吉思汗和窝阔台却别出心裁地试图征服吐蕃(西藏)、大理(云南)和安南的“越南”,包抄南宋防御薄弱的贵州和广西。
蒙古灭大理之战,充分显示了蒙古军队的过硬本领。
虽然南宋极力阻止蒙古施展“游腹之计”,但强大的蒙古军队还是征服了吐蕃和大理,从北、西、南三面包围了南宋。南宋时不仅要在长江防范蒙古,还要在大渡河和广西抵御蒙古骑兵,累死人。最终,南宋在蒙古的三面夹击下灭亡。
蒙古帝国之后,“腹中游”的计划几乎完全落空,因为没有像蒙古人那样有强大的机动性和补给能力的军队。到了二战的时候,美军终于接过了成吉思汗的大旗,进行了一场具有美国特色的“泳腹计划”。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岛屿上集结重兵,试图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然而,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却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夺岛战术”。也就是说,利用美军的机动海上力量,直接越过日军重兵把守的岛屿,直奔日军防守的薄弱点。在这方面,美军大获全胜,几十万日军滞留孤岛,却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最终,美军用这种战术打败了日本,赢得了太平洋战争。
在对德作战方面,大名鼎鼎的艾森豪威尔也使用了“泳腹战略”,不仅在意大利开辟了南方战场,还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艾森豪威尔的计谋完美地插入了德国国防的软肋,最终为打败德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之所以能做到“为腹而游”,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机动性和世界第一的海空力量;同时,美军的补给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可以为美军提供充足的补给,不用担心补给线被切断。同时,美军的战斗也非常专业和勇敢。所以他们才得以重现成吉思汗的“游腹之计”,最终打败了德国和日本。(陶陶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