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如何处理开国功臣一直是个难题。这些开国功臣要么目中无人,无视法纪,要么自大到不尊重上级,甚至急于取而代之。
今天,边肖将和你讨论一下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用一杯酒的权利释放士兵的,在历史上留下了仁者的名声,一个杀英雄的,最后成了暴君。
其实开国皇帝处分开国功臣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第一,这些开国功臣无视国家法律。这种行为在战争时期作为老大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建国后依然如此。这必将引起极大的公愤和社会动荡。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二是兵权分散在将领中,皇帝只知道高级将领的情况。经过多年征战,下级将领和上级将领并存的局面早已形成。实际上,皇帝对真正的前线将领没有控制权。只要高级将领中有一个造反,就会引起成千上万的造反。第三,皇帝一直对一些英雄人物怀恨在心。这些人在战争年代经常违抗命令,甚至与上司顶撞,出口不畅。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做老板往往以大局为重,只要有利用价值,就会有一些谦卑。但是一旦战争结束,他的利用价值也就没了,就要新账旧账,一直想办法对付他。
虽然赵匡胤和朱元璋使用的方法不同,但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之所以赵匡胤可以用比较柔和的方式,而朱元璋只能用非常血腥的方式,是由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而不是纯粹主观的认为赵匡胤善良,朱元璋残忍。
首先,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获得皇位的。兵变前,赵匡胤领导的战争是为前政权服务的,不能列为建国功绩。兵变后,由于赵匡胤占据绝对优势,基本上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可以说皇位是手到擒来。
朱元璋来自元末战场,如应天之战、安丰之战、南昌之战、鄱阳湖之战、太原之战、云川之战等等。每一场战争都惊心动魄,每一场战争都是士兵在战斗。这些从死里爬出来的人,都觉得自己立了大功,一般的奖励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心理。
所以从士兵的心理分析,赵匡胤的手下认为我站队喊口号,得到这样的繁荣,就很满足了。朱元璋的手下认为老子的脑袋不要命的在裤腰上,这些赏赐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不满足。
其次,从出身分析,赵匡胤出生于贵族家庭,社会地位一直比较高,个人自信心也比较高。大家都觉得他当领导是天经地义的。朱元璋出身贫寒,当过和尚,要吃饭。下面的将军认为你和我们一样,生来就是泥腿。我们认为你是老板,尊重你。
因此,从皇帝的自我心理分析,赵匡胤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威望和能力,并不太担心下面人的不满。朱元璋则相反,自尊心很低。他总觉得自己做了和尚,下面的人看不起他。他会感到不满,不摆脱那些知道他老故事的人,他会一直感到不安。
从继承人来分析,赵匡胤的弟弟和儿子出身都很好,在朝鲜都很有名望。下面能压倒他的人很少,不用担心江上接班人的稳定性。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人品不错,只是人品太弱。他在朝鲜的功勋都是他的长辈。以后要压制他们会很困难,河道稳定存在很大隐患。
综上所述,赵匡胤通过一次饭局和一个玩笑彻底解决武将的军权问题,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前提条件的。而且就算朱元璋想用更柔和的方式,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比如他收集免死金牌,问将军年龄,问有几个养子等等。,这一切都在提醒着边上的这些将军们,不要太执着于自己的位置,也不要太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力。但是这些将军还是我行我素,不顾老大感受,最后把英雄楼给烧了。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也留下了无数值得思考的问题。万物同宗,万物相通。希望边肖的粗浅看法能给你带来一些感悟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