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0日下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四十周年第七届“校友大讲堂”在腾讯大会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宏年。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谭栖祥先生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兼论‘中国边疆学’的学术传统”。本次讲座的主持人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红教授,校内外近300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孙宏年研究员指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谭栖祥先生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谭先生及其前辈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学术传统,为今天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乃至“中国边疆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讲座重点介绍谭先生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的成就和理论。谭先生作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的组织者和推动力量,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秀学术传统,分为四个部分。
谭栖祥(1911-1992)
1.谭先生在中国边疆史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谭栖祥先生的著述涉及历史地理学的诸多领域。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而言,孙宏年研究员将相关成果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他的一些关于中国疆域、政区沿革、人口迁徙、民族分布、地方志等领域的著作涉及边疆史地问题;二是对东北新疆历史地理、塞北、金门、马祖、南海建设的专题论述。三是编者编辑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国家版图、边疆地图及相关成果。总的来说,这些成果超越了乾隆、嘉庆时期的考证和自学,拓宽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视野。
第一类成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论述中国整体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沿革时,部分内容涉及历史上的边疆地区及其行政建制。1949年以前主要有:关于秦朝桂林、项峻等边疆地区和行政区的论文,如《秦县界考》、《秦县新考》;有关汉代及新莽时期行政区划变动的文章,涉及到边境地区的郡县及属国,包括谭先生、顾颉刚先生《论汉代国家制度》一文(1931年10月2日-24日,《论汉代国家制度致顾颉刚先生的信》)等。涉及边疆部分州县的论文,如《辽史地理补正》。1949年以后,主要有金代道路制度考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概述、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后两篇文章将史实与理论相结合,从宏观上概述了中国历史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变迁,包括边疆地区。二是在评论学术同仁的成果时,涉及到边疆地区,如《评论中国疆域演变》。第三,在研究民族史时,我们谈到边疆民族,如《解考》、《吴极胡丁玲》等论文。
第二类成果,如东北边疆清代(奉天)地理志的补正、清代东北三省新疆志、北唐二都护府的设立沿革及其行署迁移——《中国历史地图集注》的编纂、辽代迁都北京的文献记载、元代水都、开元等。这些论文在这些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成为研究人员必读的学术文献。
第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理论。
谭先生关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边疆理论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历史上的中国与历代中国的疆域》,这一点在今天已为大多数史家所公认。他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一起界定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边界”,奠定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理论的基石。中国边疆的历史地理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中国边疆。现在谈到历史上一些边境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总说“某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如何确定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的历史疆域?如果不能确定历史上的中国是什么,中国历史上的疆域是什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就会成为找不到舞台的戏剧。正如谭先生所言,“历史如戏,地理是舞台;如果你找不到舞台,你去哪里看话剧!”
长时间集水
孙宏年研究员深入分析了谭先生的《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国历代疆域》一文及其影响。关于中国历史疆域的概念和范围,清代道光、咸丰以来的历史地理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中国疆域的变迁。1919年以前,齐云氏、许嵩、丁谦等十余位学者。讨论过了。从1920年到1949年,葛遂成、顾颉刚、施念海、蒋、、等学者的近十部著作。被出版了。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领土的定义还不是很确切,中国领土的大致情况还很模糊。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版图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如、吕振羽、吴晗、费孝通、岑家梧、刘大年、白寿彝、谭栖祥、翁杜鉴、何子全、孙、方国瑜、陈等都参与了讨论,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论”和“汉族”
谭先生在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过程中,对此思考了很久。1981年5月,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学术研讨会上,他系统地提出了处理历史疆域的一个重要观点:“新中国的学者不能再学杨守敬,只能用中原王朝的疆域作为历史上中国的范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包括边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上的中国不能与中原王朝划等号。”“从19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之前,这一时期中国的领土就是我们历史时期中国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民族,我们都以为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我们都认为在这个范围内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谭先生的上述讲话,经过整理和修改,发表在1991年第一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题目是《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国历代》。上述观点发表后,虽然学术界仍在讨论中国历史疆域的问题,但谭先生的“这一认识实际上已被大多数史家所接受”(马大正、刘沛:《20世纪中国的边疆研究》)这说明中国学术界普遍反对“汉族中心论”和把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疆域视为历史上中国疆域范围的“王朝史观”, 从而形成“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以及中国的历史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家园”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几代人的讨论和学术普及,谭先生等前辈倡导的“学术共识”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并逐渐转化为“社会共识”。
据孙宏年研究员介绍,谭栖祥先生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第二个理论贡献在于,谭先生关于历史地理研究方法和文献利用的理论,对边疆史地研究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看待历史文献》(1982年《历史月刊》第11期)全面论述了史料的重要性、收集和鉴别,可以说是代表作之一。关于方志价值的讨论也体现了他的文献学理论,如“方志不可忽视旧志,资料不可信赖”,作了更全面的论述:旧方志仍有其价值,但方志记载的内容也会不可靠。所以“在地方志作者叙述之后,一定要仔细考察每一项,千万不要轻易相信。”研究者孙宏年认为,谭先生的中肯知识同样适用于边疆地方志,并以内蒙古昭君墓传说、青藏高原西藏文成公主遗址、诸葛亮南征川滇的典故作为汉族文人编纂的边疆地方志中的史料例证,证明如果照搬旧志中的记载,会出现与内地史地研究同样的错误。
3.谭先生是20世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
从组织层面看,谭先生是20世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达到第二次高潮。谭先生协助顾颉刚先生发起成立了龚宇学会,创办了《龚宇》杂志,并作为发起人之一加入了中国地理学会。由此,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获得了一个特殊的学术机构和学术平台,并逐步推进为一门基于现代科学的新学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谭先生主持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和绘制工作。在绘制历代普通地图和边疆地图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著名专家邓、方国瑜等,承担了边疆地区历史地图的考证和绘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同时,他们也为边疆史地研究培养了一支骨干力量,这就是改革开放后的边疆史地。此外,谭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文章,研究东北历史地理,研究塞北、金门、马祖、南海的建立,与学术同行探讨海南岛和七大洲海洋的建立,直接推动了边疆史地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第四,“中国边疆学”的学术传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良传统。
讲座最后,孙宏年研究员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良传统。他指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积淀深厚,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和百年的探索。自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三次学术高潮。20世纪以来,顾颉刚、谭栖祥、翁杜坚、黄芬牛、华、胡乃安、吴文藻、、冯家声、韩儒林、任乃强、陈德之、方国瑜、邓、、贾静言、洛桑群觉、威尔逊、常、朱启元、马长寿、马等都代代相传,始终传承着优良的学术传统:国家兴亡的使命感,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的意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风,“坐三年冷板凳而不动笔一句空”和“求真”的精神。
龚宇双周刊
随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深入,中国出现了一股独特的“边疆研究热”,建设“中国边疆学”的呼声越来越高。邢育林、马大正、周维洲、李国强等学者对“中国边疆学”的学科概念、性质、研究内容和体系框架进行了界定。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开展前沿研究,中国前沿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已取得初步进展,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顾颉刚、谭启祥、翁杜坚等前辈长期坚持以科研成果报国利民,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继承和发扬了优良的学术传统,成为当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和“中国边疆学”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谭老师强调:“向老师求实,求真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分清是非。明辨是非,关键在于能够观察真理,抛弃偏见,从而放弃各派的谬误,聚集各派的真理。学术潮流多变,求真精神不变。”“实事求是”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学术意识密切相关。基于“坐三年冷板凳,宁写半句空”的学术风格,对今天的“中国边疆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孙宏年教授报告结束后,复旦史地研究所所长张晓红教授感谢孙宏年教授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发展的精彩梳理和详细报告,并提出了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看法。她指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最实用的分支之一,谭栖祥在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时也十分重视边疆史地研究。教授分享了谭先生在1934年《龚宇》半月刊上所说的话:“这几十年来,我们受够了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我们的民族意识大大地唤起了。在这种意识下,大家都希望有一部中国通史,从而看到我们民族的构成是怎样的,哪些地方应该属于我们。”她指出,从孙宏年研究员的内容分享可以看出,清末西北边疆危机之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兴起。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今天的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如孙宏年研究员所提到的,在谭先生提出“历史上的中国”这一概念后,中国边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处于一个健康的学术发展过程中,为当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