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章我们了解了曾国藩如何通过科举做官,如何立志修身。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看到曾国藩的升迁之路。大多数人喜欢看逆袭之路。主角最好能在一定时间内有非常稳定的输出。曾国藩在做翰林期间,的确有一条奇妙的升迁之路——仕途升迁异常顺利。
“道光二十年(1840年),赐翰林院检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为翰林院讲学;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为内阁学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任礼部右侍郎。
清朝的官制是“九品十八令”,每个品级又可分为下属品和真品。从官阶上,由翰林院审核的七品升至礼部侍郎二品。用他自己在家书里的话说,是“十年七迁,连十步”。这个晋升速度创下了道光王朝的纪录。"
不难看出,曾国藩的背景并不显赫。他家都是农民,不当官也不富裕,他创造了升官的记录。他做了什么?
自我管理的十二种方法。
曾国藩在翰林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其实翰林院是一个特殊的衙门,既是政府机构,也是类似于书院的机构。翰林的工作是什么?这是“学习和希望”,以进一步研究为未来所用。说白了,类似于现在的大学,培养人才是作为朝廷的后备力量,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经常有考试来考这些“学士”,考不升官,看的就是这个。
曾国藩刚到翰林院时,还懵懂无知,毫无章法,因为自主性差,读书的时间不多。与其他人相比,他很粗鲁。为了改掉自己的缺点,他使“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为后人所知。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他开湘军之后的事,但其实在他开湘军之前,他就已经给自己定下了严格的规矩,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1)尊重。整洁认真,总是大大咧咧。无事可做时,心思在腔,该做事时,一心不杂。在清澈的船头,如初升的太阳。
(2)静坐。每天不管什么时候,静坐四个小时,体验未来的仁。这就像一个丁镇。
(3)早起。天一亮就起床,醒来就不要谈恋爱了。
(4)做一个好读者。在他的书完成之前不要读它。纵览东方与西方,一个人充当局外人。
(5)读史。申年买《二十三史》时,大人说:“如果你借钱买书,我会不遗余力地为你缝制。如果能再绕一圈,就不用对我负责了。”之后天天圈十叶,不孝。
(6)要慎重。始终注意,第一时间。
(7)保持精神活力。在气库,你不能对人说什么。
(8)保证自己的安全。10月22日,我被一个成年人告知:“省劳动,禁欲,省饮食。”永远把它当成治愈。
(9)天知道死。每天阅读并记录你所学到的东西。如果你有深意,那就是偏袒别人。
(10)一个月什么都忘不了。每个月写几首诗,检查积累的原理量和滋养之气的丰盈程度。不要沉迷其中,这是最容易淹没你内心的方式。
(11)写字。晚饭后写半小时。每一笔笔墨的娱乐,都当作自己的功课。不要把一切都留到明天,明天会越来越难。
(12)晚上不要出门。工作累了,我断了戒。
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通过大考才得以提升。现在很多考编审的人,可能在考了一次编审就选择了随波逐流,难免生出不作为和无所获的感觉。其实也是不作为的一种表现。
把择友作为人生大事。
曾国藩升迁快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交游广,名声好。前面说过,曾国藩出身太普通,既不是官也不是富,但交友给了他臂膀。在曾国藩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他的朋友的故事。文人交往充满了“志同道合”和“互相欣赏”的情谊,都是今人所推崇的诗词歌赋,互相切磋,对弈唱戏。
曾国藩与人交朋友,不能说没有诚意。他“立志做圣人”后,把自己的日记分享给朋友,表现出一种相互的信任和支持。另外,他特别愿意付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言而喻的为朋友筹钱,自己也经常和朋友一起忙碌。你交这样的朋友吗?当然啦!因此,曾国藩也受到同道朋友的青睐,在湖南是北京政府的一个领导。
自己的努力加上朋友的器重能让自己的事业一帆风顺吗?当然不是。曾国藩推他升官,还有赏识他的权臣。是谁呀?道光年间最受欢迎的大臣,项时朝廷的实权人物,以及晚年的淳郡王。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在与上级的交往中非常注意分寸。可以说他从来不发脾气,不受权臣兴衰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被大臣们看重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而不是奉承。
深得沈道光皇帝赏识。
如果问,他升职快的最大原因是什么?还是出于道光帝的欣赏。
道光是清朝一位与众不同的皇帝。第一,他平庸,能力差,没有勇气。第二,因为最后一个原因,他特别注意防范权贵...所以皇帝把道光朝的用人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曾国藩不断升迁,是因为皇帝对他的赏识。一是因为曾国藩与道光性格相投,实事求是,道光喜欢这个不花言巧语的人。第二,曾国藩工作努力,尽职尽责,不主动加班。这种态度谁不佩服?第三,道光提倡理学。像曾国藩这样潜心学习,考出好成绩的人,自然给人留下清新端正的印象。
可以说,曾国藩在翰林时期成功升迁的原因是全面的。克己奉公,学术研究,交师友,博取人气,最大决策者的青睐,缺一不可。说了这么多曾国藩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下一章我们就来说说他在官场的坎坷,这将凸显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生。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