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康生指责陈赓:当初若毙了老蒋,哪会有今天?陈赓巧妙回答

禁止驶入标志2022-09-23  25

1943年康生指责陈赓:当初若毙了老蒋,哪会有今天?陈赓巧妙回答

1961年3月16日,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陈赓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这位革命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将军,生前还在伏案写作,想把《战斗经验总结》这本书写完,以便留给后人学习。

然而,这本书最终只完成了大纲和序言,陈赓因第三次全面心肌梗塞去世,留下诸多遗憾。

他去世后,许多人对这个值得最大尊重的人感到由衷的遗憾和悲痛。就连当时台湾省的国民党人士蒋介石也为陈赓之死感到悲痛。

在专门为陈赓设立的灵堂里,蒋介石在众人面前难掩悲伤,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真诚地说:“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没有他,就没有我。”

由此可见,蒋介石和陈赓的关系很深。尽管陈赓是共产党员,但他们两人已分离多日。在蒋介石的心目中,他始终对陈赓心存感激。

陈赓出生在湖南省的一个小村庄。在村里的私塾读了几年书,小小年纪就参了军。

此时的他只是一个13岁的懵懂孩子,却已经知道要为国参军,与军阀作战。

在部队里,陈赓不仅跟随部队去过很多硝烟弥漫的战场,还在很多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得到了提拔,学习意识很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赓逐渐意识到,他在家里私塾里读过的书都不算什么,他现有的知识也只是表面知识。在战场上,他不可能只是一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莽夫。

因此,他一边做家教,一边积极从事革命事业。

1922年,陈赓进入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与早期共产党组织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到了工农的重要性和革命性质,认识到了救国要义可能在这条革命道路上得到解答。

同年12月,陈赓正式加入共产党,之后多次参加罢工、示威等革命活动,在实际革命活动中寻找答案。

即使在时代和革命的大潮中挣扎,陈赓也没有停止学习。他探索得越多,学到的就越多。只有当他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收获时,他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未来的革命道路。

1924年2月,陈赓赴广州吴江学校学习,并于同年成为黄埔军校学生。

也是在黄埔军校,陈赓和蒋介石开始见面。

蒋介石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校长,陈赓参加入学考试时是军校的考官。

“先说说你的经历吧,”坐在主位上的蒋介石一脸严肃地问道。

“14岁那年,我离家出走,加入湘军,先后参加了抗击军阀吴和湘鄂情的战斗,逐渐从列兵升到中士。后来在铁路局做文员,边做事边上补习班学习。现在我知道黄埔军校的成立,知道这是一个报效国家的好地方,我要继续求学报效国家。”陈赓如实回答。

“既然你参加过湘军,那你知道湘军的创始人是谁吗?”陈赓说。

“是的,是曾国藩。我爷爷曾经在湘军服役,是个老师。他能用嘴提起两桶水,我也可以。”

“大话不能随便说。”看着眼前这个瘦弱的年轻人,蒋介石没有同意。

“我真的能做到。你不信,我给你看一个。”陈赓年轻气盛。他刚说完,就要真的给蒋介石示范。

这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在入学前就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入学后,这个男生就更了不起了。他勤奋幽默,不仅成绩优秀还喜欢参加剧社等业余活动。他在学校生活优裕,并有一些好名声。他甚至被黄埔军校的学生誉为与、何并称为“黄埔三杰”。

陈赓学校的这些表现,蒋介石作为校长,自然看在眼里,也很赏识,很重用。

蒋介石还邀请了包括陈赓在内的许多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到家里做客,以拉拢他们,培养自己的势力。

“你将来会做得很好。我希望你能留在我身边,为我而战,我们一起大展宏图。”在一次中秋宴会上,蒋介石满怀期待地拍拍陈赓的肩膀。

毕业后,陈赓也选择留校,担任二、三、四学员连长,并担任蒋介石的幕僚,与蒋介石呆在一起。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作为幕僚留在蒋介石身边,陈赓多次救过他的命。

1924年,广州革命政府所在地爆发马帮暴动。

在革命形势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地主阶级和军阀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和威胁,革命和反革命的矛盾日益尖锐。

革命政府所在地广州是一切反革命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陈濂波,广州商团的头子,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革命。虽然他是中国血统,但他成为了英国公民,成为了英国帝国主义势力的一员。

自己的利益受到革命的损害,在英帝国主义和军阀陈炯明的贿赂下,马帮头目四处流窜,与广州各乡镇县的反革命势力联合起来,形成了庞大的反革命势力,并于1924年初发动了各种嚣张的反革命活动。

他们一方面秘密向陈炯明输送武器弹药,另一方面进行动员和收买,试图从内部瓦解广州革命政府。

1924年8月10日,陈濂波从该洋行购买了大量武器和火器,准备进行推翻革命政府的武装活动。

幸好政府及时得到消息,提前拦截了运送武器的货船,将武器全部缴获,安置在黄埔军校。

陈濂波知道自己的计划已被广州政府知道,他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险,立即启程赴港。

陈濂波离开后,当地的商业集团仍然没有放弃他们的反革命行为。他们甚至联合起来驱逐镇县官员,宣布独立,并向人民散发大量反革命宣传品。

政府自然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但政府内部对企业集团的处置存在严重分歧。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支持坚决镇压马帮的反革命行为。而国民党右派是一个摇摆草,与马帮勾结有很深的利益。此外,此后不久,孙中山起兵北伐,广州就交由胡治理。

胡不但不镇压,反而让步,甚至把武器还给他们,这就更加助长了这些反革命分子的气焰。他们不断举行罢工和叛乱,将武器对准广州政府,广州的形势日益严峻。

同年10月中旬,正在北伐的孙中山率部戴岳,日夜赶回广州主持大局。

10月14日,孙中山下令蒋介石为总司令,廖、谭平山为督军,平定商队暴动。正是在这场平息暴动的战斗中,陈赓第一次救了蒋介石一命。

在这次战役中,陈赓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他变成了商队的员工,大模大样地进入了商队的势力范围。凭着机智,他通过叛军的反复询问,成功摸清了对方的兵力部署,并成功将消息带回总部。

不仅如此,陈赓事后还亲自上阵,活捉了商队的一个头目。

被俘后,陈赓把他带到蒋介石面前审问。鉴于对岸造反派的性质,这位领导人起初与蒋介石有一定的距离。

在攻下小头的同时,陈赓还缴获了一把精致锋利的军刀。蒋介石一看,马上俯身去捡。

就在这时,被捆绑的商队首领突然挣扎起来,迅速向蒋介石进攻。

陈赓反应极快,立即抓住了领袖的手腕,暂时限制了他的行动。与此同时,一个扫腿扫到了首领的腿上,立刻将他打倒在地,成功的将他完全压制住,并下令将他押送出去。

吓坏了的蒋介石惊叹陈赓的身手,说:“多亏了你,救了我的命,立了大功,应该重用。”

这只是陈赓第一次救蒋介石,之后多次救蒋介石脱险。

1925年,上海一家棉纺厂发生了一场悲剧。许多工人被枪杀,因为他们要求工厂里的外国资本家支付工资。

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边境大肆杀戮中国人民,当地人民反抗很大。

同月底,当地民众和学生组成了庞大的示威队伍,要求惩罚犯罪的外国资本家,为不幸的工人讨回公道。

正当群众到英国租务处挥手呐喊时,英国巡逻兵当街向多人开枪,越来越多的无辜群众死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点燃了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不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爆发了响应五卅惨案的罢工、罢课、罢市浪潮,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在此背景下,广州革命政府首先认定了与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汉奸军阀。于是,以蒋介石为总司令,以叶挺独立政权的国民革命军为先锋,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拉开了浩浩荡荡的序幕。

1925年,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对粤东汉奸陈炯明发动远征,也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在第一次东征过程中,国民革命军成功击退了陈炯明的主力部队。然而,当军队迁回广州时,陈炯明再次率领三万余兵力,占领了粤东东江地区。于是,国民革命军开始了第二次东征。

讨伐前,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在敌后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准备充分。

作为这次东征的总指挥,蒋介石首先把强攻的地点定在了陈炯明的家乡惠州。

革命军主力全力进攻惠州,同时另派一军在华阳地区作战。

尽管蒋介石亲自掌管了这座城镇,但攻打惠州的战斗并不容易。徽州,作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此外,驻扎在城里的军队装备精良,食物充足。

就在国民革命军进攻过程并不顺利,损失巨大,战争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带了黄埔军校的学生来支援,可谓是缓解了燃眉之急。

经过两天的激战,战争终于圆满结束。成功攻占惠州后,蒋介石接到华阳第三师的噩耗。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在去华阳的路上,被敌人包围,情况危急。

于是,刚刚打了一仗的蒋介石赶到华阳支援。但此时的形势已经对己方非常不利,敌人是有备而来,在装备和人数上都优于我们。

蒋介石迅速命令艾江陈赓担任第三师临时师长指挥战斗,但未能挽回败局,一败涂地。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第三师不得不溃退逃跑,蒋介石和陈赓所在的司令部也在撤退过程中被打散。

陈赓一路待命,严密保护蒋介石,带他避开敌人的追击。受到重创的蒋介石内心充满了烦恼和颓废,甚至想到了自杀道歉。“我是军队的总司令,但现在我像一条走失的狗一样逃跑了。就算回去,也没脸见人。还不如死在这个战场上,我还有名声。”

自然,陈赓是不允许的。他赶紧抱起已经放弃逃跑的蒋介石,安慰他说:“校长千万不能有自杀的念头,留在青山在。他不怕没有柴烧。今日之耻,明日之报。”

走了160多里,陈赓终于趁着夜色把蒋介石带到了安全的地方,又救了蒋介石一命。

但在蒋介石叛逃革命并取得北伐胜利后,作为共产党员的陈赓与蒋介石产生了严重分歧,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陈赓同志,如果当年你枪毙了蒋介石,就不会有今天”,1943年,正在听陈赓讲述自己过去经历的康生带着指责和批判的口气说。

“那时候国共还在合作。如果当时蒋介石已经死了,他不就成了烈士了吗?如果我当时杀了他,我不就成了反革命了吗?一会儿,另一会儿,康生同志”。陈赓解释道。

康生无言以对,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可以反驳的话,所以陈赓的头脑是灵活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475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