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即位。
鉴于此前“多尔衮独裁”的经验教训,以及这一时期给顺治帝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顺治帝与孝庄皇后商议后,没有按照努尔哈赤时期确定的“八马与贝勒共治国家”的制度,将权力移交给“王会议”,也没有安排皇室辅佐年轻的康熙皇帝,而是任命了索尼、索尼四位“侍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四臣辅政”逐渐演变为“鳌拜独裁”,这也对康熙手中的皇权地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图片来自网络)
康熙帝为了推翻鳌拜及其整个政治集团,在孝庄皇后的主持和安排下,娶索尼的孙女赫赛日哈拉为皇后,从而将皇室的利益与赫赛日哈拉家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最后,在赫赛日哈拉家族的全力协助下,康熙皇帝得以“智取鳌拜”,将权力交还到自己手中。
虽然索尼在康熙皇帝“智擒鳌拜”时已经去世,但就在他去世前,索尼做出的两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和安排,成为康熙顺利罢免鳌拜,实现朝廷稳定和政权顺利交接的关键。
(图片来自网络)
索尼可以说是当时唯一能在法庭上“制服”鳌拜的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临终之际,安排索尼、苏克萨哈、寇尔比隆、鳌拜为侍郎,其目的是通过“四侍郎掌朝政、共治朝政、联合孝庄太后”,确保皇权的稳定。
“在这里,始皇帝没有带索尼、苏克萨哈、鳌拜等。为下人,并委托他的遗诏保护易不受主害。索尼立誓效忠,生死与共,辅佐政务,不做私亲,不记仇,不听他人及兄弟、子侄的指使,不求无意义的富贵,不与君王、贝勒等官职私交,由他们供养,不要党员,不要贿赂,要忠诚,要报答始皇帝的恩情。如果你为了自己而再试一次,你会发誓,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会被杀死。”
(图片来自网络)
起初,四人还能“遵守誓言,同心同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人之间的矛盾,更准确地说,是苏克萨哈和其他三人之间的矛盾在不断激化。
其实,鳌拜对“辅政大臣”的顺序还是很有意见的。
在鳌拜看来,他从皇太极时代就征战沙场,军事成就显赫。他被誉为“满洲第一巴图鲁”,这甚至让索尼都自惭形秽。他本以为自己应该排在仅次于索尼的第二位,现在却排在了最后,难免会引起不满。
尤其是在苏克萨哈之后,这使鳌拜感到更加愤慨。
要知道,苏克萨哈曾经是多尔衮非常器重的心腹,但是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主动选择了“卖地主为荣”,揭发了多尔衮及其党羽,从而获得了顺治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此之前,鳌拜敢于面对多尔衮的威严,从不退让,甚至几次险些丧命,于是苏克萨哈被鳌拜不满就成了必然。事实上,不仅是鳌拜,朝中大多数有正义感的官员都对苏克萨哈十分不屑,尤其是索尼,他对苏克萨哈充满了极度的不屑。
与此同时,索尼诞生在满洲的黄征旗,通布龙和鳌拜都诞生在满洲镶黄旗。他们一直是坚定的“盟友”和“伙伴”。他们自然会孤立原本属于多尔衮系,出身满洲正白旗的苏克萨哈。
(图片来自网络)
和苏克萨哈这个共同的“敌人”在一起,索尼虽然是侍郎,但此时索尼年老多病,长期处于怨声载道的状态。凌驾于法院之上的鳌拜自然成为法院的代言人和权力行使者。至于止成功,他的崛起更多的是依靠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开国五臣”之一的额尔德尼的名望和地位。他本人是有勇无谋的,所以他长期依附于鳌拜,后者也是一个贵族家庭。
这样,虽然按照顺治皇帝的旨意,“四大臣将共同辅政”,但索尼年老多病,苏克萨哈被排除在外,没有确定的成功之路,鳌拜单独掌权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
鳌拜的专制独裁威胁到康熙皇帝的皇权。但此时康熙帝不在掌权,坐在后宫的孝庄皇后也受到“后宫不得干预政治”的制度限制,无法介入权臣的事务。如果她想摆脱鳌拜,她只能从四个助理部长开始。
这时候索尼就成了康熙帝和孝庄皇后唯一的选择。
一方面,索尼的声望和地位是鳌拜望尘莫及的。
索尼努尔哈赤开始在后金朝廷做官,到康熙朝时,已经是四朝元老。而且自从顺治皇帝清算多尔衮集团,平反索尼,重新召其入宫担任内政大臣以来,索尼一直是“满洲首席大臣”,现在处于一、二大臣的位置,这就使得索尼有力地击败了鳌拜。
同时,索尼的两个儿子加尔布哈拉和苏特也是朝鲜的重要官员,他们的赫赛里哈拉家族在朝鲜也有着非常强大的势力和影响。
另一方面,除了索尼,与Suksaha或Chonbuterol的结盟意义不大。
正如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鳌拜一直是唯一一个跟风的人。至于苏克萨哈,就更不用考虑了。与苏克萨哈联合就相当于把自己放在了其他三位大臣的对立面。
所以联合苏克萨哈或者阻止它都不会改变现有的局面,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在孝庄皇后的主持和安排下,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年仅12岁的康熙皇帝迎娶了索尼的孙女,索尼长子的二女儿赫赛日哈拉为皇后。这就是后来的孝成仁皇后。
与此同时,在孝庄太后的授意下,康熙还迎娶了轲比龙的女儿,牛克禄的妻子,拉拢轲比龙和牛克禄全家,松动了轲比龙和鳌拜的密切关系,争取了轲比龙在康熙和鳌拜之间的中立,进一步孤立了鳌拜。
随着康熙皇帝和索尼的女儿赫赛丽哈拉的婚礼,整个赫赛丽家族和皇室实现了利益的捆绑。根松尼、嘉宝拉、索额图等好时家族在朝鲜的重要官员都站在康熙一边。
仅仅过了两年,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的病情开始急转直下,自知奄奄一息的索尼做出了两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和安排,从而拉开了康熙皇帝罢免鳌拜的序幕。
(图片来自网络)
索尼的第一个决定是说服康熙皇帝执掌大权。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亲自带头,联合苏克萨哈、镇住龙、鳌拜,以“始皇帝(顺治皇帝)十四岁”的祖制为由,联名请求康熙执掌。
但康熙并没有马上同意亲政,而是要求四位辅政大臣继续行使辅政职责。同时,康熙还将索尼封为一等公并加以继承,理由是“忠君爱国”。
(图片来自网络)
实际上康熙并没有马上接手,而是封了索尼,明显是“欲擒故纵”。康熙帝不想当家,但希望大臣们继续谋私,一再要求亲政,于是康熙就真的走上了前台。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康熙制造了舆论,逐渐统一了朝廷以上的思想,为后来的亲政打下了基础。
同时,安抚四位侍郎,特别是鳌拜,避免朝鲜因为立即退位而出现动荡。而且康熙还继续维护和维持索尼的地位。毕竟,只要还得到四位辅政大臣的支持,索尼的地位永远高于鳌拜,可以继续牵制和打压鳌拜。
但毕竟时不我待。三个月后,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
同年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在朝臣的再三恳求下正式执掌大权,而这一切的成绩,都有赖于索尼生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康熙亲政的第一天,就受到了重创。随着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的“换地事件”持续发酵,最终导致鳌拜逼迫已经掌权的康熙皇帝杀了苏克沙哈一家,让康熙皇帝蒙受了极大的屈辱,但这无疑是鳌拜最后的“疯狂”。
此时,已经大权在握的康熙皇帝,在权力的正当性和舆论支持的引导上逐渐占据上风,成为康熙最终除掉鳌拜的基础,也使康熙在除掉鳌拜后清算了鳌拜集团,同时保证了朝廷和政局的稳定,使朝廷的权力中心得以平稳过渡。
因此,抗议康熙的个人统治成为索尼帮助康熙摆脱鳌拜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图片来自网络)
索尼的第二个决定是让索额图辞掉所有的差事,成为康熙的贴身侍卫。
在康熙朝,康熙帝的贴身侍卫是鹿山公爵魏东亭和韦小宝。他们两人在康熙皇帝“智取”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这一时期的历史原型是索尼三子索额图。
桑儿弥留之际,索额图与孝庄太后商议后,辞去大学士、吏部侍郎等一切职务,担任康熙贴身侍卫。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安排有两个目的。
第一,此时朝廷内外,到处都是鳌拜的心腹,连禁军内大臣的职位都由鳌拜集团的班布尔·山担任。康熙皇帝的周围环境岌岌可危。索额图的职责就是在这样的危机情况下保证康熙帝的绝对安全。
其次,是从三旗的贵族子弟中选拔布库少年,负责他们的训练,为攻占鳌拜做准备。
就这样,索额图索额图参与了“智取鳌拜”全过程的策划和实施,并在鳌拜进入武英殿之前,收缴了鳌拜随身携带的所有武器,保证了布库少年能够顺利夺取鳌拜。
可以说,索额图绝对是康熙“智擒鳌拜”的主臣。
就这样,康熙帝依靠索额图和他培养的布库男孩,在五营店拿下了鳌拜,随即公布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并以此罪将鳌拜革职斩首。生命垂危的鳌拜脱下外衣,露出身上的伤疤,感动了康熙皇帝。最后,鳌拜被判处监禁,免于死刑。然而,仅仅两个月后,鳌拜就因抑郁症去世了。
(图片来自网络)
之后,索额图先后担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国务大臣、侍卫总管大臣。他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省、抗击沙俄、征服噶尔丹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康熙朝前中期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片来自网络)
索尼在生命的最后做出的两个重要决策和安排,一是劝说康熙帝亲征,二是让索额图辞去一切职务,担任康熙帝的贴身侍卫。这两项措施不仅为康熙帝“智擒鳌拜”、掌握实权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随后几十年的“盛世康熙”创造了前提条件。
当然,除了索尼的老谋深算和战略规划,以及索额图的忠诚和勇气,这一时期不可忽视的是赫赛丽哈拉女王的付出和努力。
在康熙的权力中,她与鳌拜并肩作战,而好时皇后坐在后宫,帮助康熙处理后宫事务,成为康熙皇帝的重要依靠。更何况两人身边都是鳌拜的耳目,在权力尚未掌握、随时要面对政局动荡的形势下,夫妻同心,共同度过了鳌拜威权统治的艰难岁月。可以说,这一时期赫尔希皇后对康熙的鼓励和照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康熙的内心是一种极大的触动和支持。
也正是鉴于整个赫赛日哈拉家族在铲除鳌拜集团的整个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康熙帝不仅对索额图等赫赛日哈拉家族成员进行了拔尖奖励,还将皇太子的称号授予了赫赛日哈拉皇后的第一个儿子,赫赛日哈拉家族达到了顶峰,从而成为康熙朝前中期最显赫的外戚家族势力。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