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土归流并非清朝独有,看明代的改土归流的发展
看起来第一反应是清朝,但其实这种行为从明朝就开始了。之所以首先想到清朝,是因为清朝时间最长,最有活力。当然,直到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最终完成。
明朝改土为安,实际上是皇帝和土司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政治行为。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和民族当然众多。因此,为了便于管理,法院采用这种政策来运作和维护自己的统治。
当初朱元璋的方法是安抚,有些顽固的就用军事威胁。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糖打在脸上,他试图用最大的处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时也延续了朱元璋的政策,但洪之后,他侧重绥靖,征缴并不普遍。
直到正统景泰年间,瓦拉的势力威胁到了明朝,其兵力主要用于抵御北方,对西南地区的态度也由爱抚转为爱抚,已经不堪重负。明朝衰落时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各种矛盾开始凸显,甚至爆发。而一向强势的蒙古也开始拖延时间,让朝廷有时间和精力对付西南。这时候政策就变成了征用和打压为主。
随着皇帝对政务的懈怠,朝廷越来越腐败,兵种松懈,西南地区开始反抗,朝廷只能继续出兵征服。在自身弊端凸显的情况下,明朝只能采取镇压起义农民和拉拢土司的政策来稳定政权。明朝后期,明朝只能采取拉拢西南地区的措施。
西南地区的行为随着中央政府的强势而变化。中央政府强大了,西南地区必然会安定下来。但是,随着中央政府的衰落,它们带来的弊端会反噬朝廷。
改土归流的政策其实是顺应时代的,因为土司本身就有封建割据制度,它的强大势必影响中央的安宁。但把土地改现状后,少数地区又恢复了原地方官世袭治理的现象,称为改现状,恢复土地。这种现象在云南、贵州、四川非常严重。
当然,这种现象要分析。第一,中央政府力量薄弱。一旦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寻求土司的帮助。毕竟土司不仅是本地人,而且根基非常雄厚,甚至有自己的军队服役。
二是土司经过休养生息恢复了权力,再加上山高皇帝远的优势,地方官员不得不服从。
另一种是土司本身向朝廷立功。为了拉拢他们,朝廷给了他们更高的官阶,使得酋长的权力又回来了。
最后一个是酋长本人在当地的威望。虽然土司和朝廷对百姓都是压迫者,但他们对后者的态度明显更亲近,所以往往要求朝廷恢复土司的权力,朝廷为了维护地区统治只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