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浅谈宜居城市的标准与内涵

聚客2022-05-28  27

从哪几方面来比较(宜居城市的科学标准有哪些)

国内研究城市的专家对宜居城市提出了多种评价标准,但城镇规划师何认为,每个人对宜居城市都有一个评价标准:有人认为环境优美的城市是宜居的,有人认为社会治安稳定文明的城市是宜居的,有人认为经济发达的城市是宜居的,有人认为就业岗位充足的城市是宜居的,有人认为生活条件好的城市是宜居的,有人认为综合以上条件的城市是宜居的。但城镇规划师认为,一个城市选择什么样的宜居城市标准,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特征,将宜居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城镇规划师选择了目前国内相对欠发达的甘肃省作为例子。通过对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和评价,表明一个城市的宜居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地域性。为什么选择甘肃省?因为如果选择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等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有人会说经济因素影响了宜居城市的标准评价,而之前城镇规划师在新疆自治区、新疆兵团工作时,每次都是回四川成都老家。甘肃省各市(玉门市、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高台县、武威市、金昌市、兰州市、兰州新区、白银市、陇南市武都区、成县、辉县、临夏市、天水市、甘谷县、定西市、庆阳市等。)会坐火车飞机或者汽车出行,甘肃省内有一定的城市。

图1:甘肃省12个地级市和2个自治州分布图

一、构建甘肃省地级市宜居评价标准的必要性

(一)宜居城市评价标准的背景

2005年1月,国务院文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的概念。“宜居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代表了一种新的城市理想,符合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早在13年前的2004年底,商业周刊和零点集团联合进行了一项名为“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的探索性调查。这次探索性调查的结果显示,人们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最宜居的三个首要因素是方便快捷的交通、清洁无污染的城市和空良好的空气质量。

中国最宜居的城市在哪里?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标准是什么?2007年5月3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宜居城市应该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完备,适宜工作、生活、居住的城市。这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图2: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

(二)关注中国中小城市宜居性的合理性

宜居是城市的基本特征和第一属性,城市具有宜居的普遍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城市的宜居性必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宜居城市,用空来说,就不一样了。地域差异体现在气候、资源、经济等方面。地区差异是存在的。关键还是看当地居民的感受。宜居本来就是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地域差异存在于大国空,在一个省内也很普遍。现代城市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城市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城市病”。这样或那样的城市问题在中国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出现过,但在中小城市并不突出。中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用地规模小,交通压力远低于大城市,生态环境好,这些都是中小城市的优势。中小城市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以特色增强吸引力,建设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环境宜人、和谐发展的宜居城市。

(3)构建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的必要性

甘肃省共有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总人口2500万人,总土地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今天我们将研究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和2个自治地级市,分别是兰州市、嘉峪关市、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白银市、陇南市、定西市、庆阳市、天水市、平凉市。两个自治地级市分别是临夏州首府临夏市和甘南州合作市。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复杂地貌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河西走廊北部六个各具特色的地形区。甘肃生态环境脆弱,生态赤字严重,单位面积环境容量狭窄,水资源短缺。西部大开发以来,甘肃省地级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容易使地级市的城市建设陷入无序和不可持续状态。因此,甘肃省各地级市的宜居城市建设更应注重省情。在选择适宜的宜居城市标准时,应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和“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生态理念,这要从战略上考虑。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在资源开采加工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型城镇较多,且多为中小城市,如金昌、嘉峪关、白银、玉门等城市。资源型城市多为矿山所建,由此引出矿业市场。比如以前的地级玉门市,现在降级为县级玉门市,搬迁到市政府驻地。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高度依赖资源。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随着资源的相继开采,相继产业的发展滞后。一旦资源枯竭,一切都会失去,所有行业都会萧条,矿山也会枯竭。因此,甘肃省地级市宜居评价标准的构建与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第二,宜居性评价标准的构建及甘肃省各地级市一级指标的对比分析

甘肃省地级市宜居评价标准建设主要参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该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权重合理,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科学指导价值和实用价值。但在比较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时,一定要结合甘肃省省情,各项指标的构建要与城市的地域特征有机挂钩。宜居城市本质上是城市走向生态城市的起点。生态城市更加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构建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评价标准时,还应关注城市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加入生态城市的标准。算法分析:对比甘肃省所有地级市,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转换分量值,可以叠加不同类型的指标。

图3:财富的评价标准

(1)建设经济富裕度,选择比较经济富裕度A1和A2,主要考虑人均经济富裕度;A3、A4、A5的选择考虑了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a经济富裕的权重为0.2,主要是考虑到甘肃省在全国经济中相对落后,一个城市的经济富裕对人口的吸引力很大。得分分析:嘉峪关、金昌、白银为矿产资源型城市,天水为综合型老城区。这四个城市经济富裕程度很高。

图4:甘肃省12地州2自治州财富

(2)城市环境美建设,对比甘肃省地级市城市环境美的评选,主要考虑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城市特色。地级市之间没有差异小的指标,无法量化,对地方观念影响大。根据《2020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公报》对城市B1 空气体质量和饮用水源地B2水质评分。景区按A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和甘肃省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评分,不超过最高分。得分分析:武威、张掖、天水,这三个城区环境优美度较高。在城市文化、历史传承、塑造鲜明地方特色等方面成绩显著。

图5:甘肃省地级市环境优美得分

(3)资源承载能力建设。在进行资源承载力建设比较时,选取各地级市的资源承载力,从宏观上考虑城市资源的约束力和环境的承载力,以保证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C1的生态弹性反映了各地级市所在区域的整体自然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特征。因此,C1的权重最大。C2生态承载力反映了各地级市的后续承载力和发展空。C3人均城市土地面积只反映了城市内部的资源承载力。基于甘肃省脆弱生态环境的总体特征,资源承载力权重为0.30。得分分析:陇南生态弹性,地处陇南山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抵御干扰的能力较强;青藏高原东缘合作具有较高的资源承载力。地处黄土高原的临夏、平凉、天水、庆阳、定西为第二资源承载力。地处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的武威、张掖、金昌、嘉峪关、酒泉的资源承载力最低。

图6:甘肃省地级市资源承载力得分

(4)建设廉价生活和比较廉价生活主要参考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但D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D3商品房空购买面积增加,从城市具有宜居吸引力和居住条件的现实出发,权重值较高;D1每万人拥有公交车,且权重较高,主要参考了“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的调查研究。交通便利是人们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最宜居的首要因素。得分分析:天水得分最高,主要是因为天水在D2房地产开发投资、D3商品房空建筑面积和D4普通中学得分最高。酒泉市、武威市、庆阳市、平凉市得分较高,主要是综合指数。

图7:甘肃省地级市生活廉价度得分

三。甘肃省地级城市宜居性综合分析与评价

(一)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得分与评价

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得分与甘肃省情况一致,排名与公众感受一致。说明甘肃省地级市评价标准的构建是准确合理的。评估结果如下:

一、宜居城市:60分以上的地级市,天水、武威;二、宜居城市较多:得分在50-60之间的地级市,平凉、酒泉、庆阳、张掖、白银;三、宜居城市较少:得分在40-50之间的地级市,陇南、金昌、嘉峪关、临夏、定西、合作。

图8: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得分

(2)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得分分析

1.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宜居指数是指累计得分≥80且无负面条件的城市,为“宜居城市”。在甘肃省地级市评价标准的构建中,选取各指标的最大值和分值,在甘肃省地级市之间进行比较。甘肃省所有地级市的宜居性得分整体较低,最高的天水市得分仅为75.15,反映了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与其他省份的明显差距。

2.甘肃省地级市中,只有天水市和武威市得分超过60分,反映出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因此,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大中小宜居城市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宜居性的明显相对性和区域性。

3.反映出甘肃省地级市之间在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各指标配置组合优势不佳。

4.从甘肃省地级市宜居性得分分析,天水市得分最高,为75.15,武威市超过60,主要是这两个城市各项指标叠加值较大。说明宜居城市应该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适宜工作、生活、居住的城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24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