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战争疫情促进10万研究生就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规划提出,围绕主导产业、八大产业链等重点领域,组织动员相关企业、新型研究机构、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为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通过给予见习补贴、奖励留主体、加大创新支持等方式,吸引高校硕士研究生在南京成功就业。
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台的研究生就业实习制度将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需要资金近10亿元。
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如下:
适用人群:
这个“行动计划”是针对研究生的,已经开发了10万多个见习岗位。部分行业特殊岗位可扩展至国内“双一流”高校(学科)和海外名校应届毕业生。包括:
1.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研究生,或毕业半年内尚未落实工作的研究生;
2.高校(学科)应届毕业生“双一流”建设;
3.《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9年世界200强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
重点领域:
南京的“4+4+1”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等8个产业链关联企业;
新基础设施、新消费、新产业,实施新城"四新"行动计划。
试用期:
试用期为3个月。每人只享受一次见习补贴,不与当年其他政府补贴的培训项目重复;在校就业见习和就业技能培训不得重复享受。
学徒奖励及补偿标准:
就业培训生:
见习期间,按照3000元/人/月的标准支付见习人员生活费,并统一为见习人员提供意外伤害团体保险,保险金额为5元/人/月。
见习生活费补助采用月结,次月发放的方式。每月16日前报名的学员,从次月起每月审核发放至学员市民卡银行账户;当月在岗不满15天的,不享受当月生活费补助。
疫情期间,对试用期未满的毕业生,由用人单位给予剩余期限的见习补贴。
留人主体:鼓励学员单位积极留人,根据不同留人率给予1000元或2000元/人的就业留人奖励。对认真履行职责的见习单位,给予每人每月 150元见习教学补贴。
人力资源组织:成功推荐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到南京市实习的,经批准后按照每人每月 150元给予实习跟踪服务补贴。
创业扶持政策:
符合上述范围,入驻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室、大创园等创业载体的,给予创业场地“0租金”,最高免收三年物业费。
拓宽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个人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在规定的贷款额度、利率和贴息期限内全额贴息。
扩大市级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评选并相应给予10-50万元资助。
南京人才新举措,“新”在哪里?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创新思路和举措:
以开发和提供见习岗位为切入点,着力激发高校毕业生外出求职和企业招人的积极性,大力争取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提高用人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切实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
更加关注关键领域:
10万见习岗位聚焦“4+4+1”主导产业发展方向,8家产业链关联企业和“四新”行动计划实施。
科学设置实习奖补政策:
考虑到南京的生活成本,比如住宿等。,科学设定补贴标准,按月对学员进行生活补贴的认定和发放。
对企业而言,通过给予试用期、教学补贴等方式鼓励其尽职尽责,通过给予试用期、留用奖励等方式引导其留住人才。为企业招才引智、代工人开展培训的,还可享受全市性培训补贴政策,等等。
政策执行更加面向行动:
将见习岗位开发任务量化分解到江北新区和各区。
岗位覆盖各类高新园区、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众创空室等科技载体,以及南京的央企、省市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有利于充分整合资源,强化责任落实,有效推进工作。
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机制,推动政策落实。
充分利用,广泛连接多元化力量:
大多数新的研究所是由大学、研究所和地方政府联合建立的。他们注重发挥与高校联系紧密的优势,在积极开拓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推送和对接。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专员和科技市长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对接和岗位发布。
发挥专业人力资源机构触角广、渠道多的优势,落实见习跟踪服务补贴政策,调动市场力量加强面向国内外高校的岗位开发和信息发布,促进人岗对接。
加强“0租”等创业扶持:
入驻高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室、大创园等创业载体的创业企业,给予其创业场地“0租金”,最高可免交三年物业费,最大限度降低其创业门槛。
进一步加大对优秀项目评选和创业担保贷款的资金支持力度,以多种形式加强创业辅导和指导服务,帮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发挥聪明才智、运用创造力、知识产权等。进行高质量的创业,勇于投身市场搏杀。
各区见习岗位计划表:
当前,战争疫情促进就业和10万研究生和平聚集行动计划将出台并实施:
通过政策引导和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南京吸引青年人才中硕士、硕士人才比例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吸引更多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南京就业创业。
更好地满足南京“4+4+1”主导产业、八大产业链强化和“四新”行动计划实施对相关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扩大高层次青年人才储备。
可以有效促进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和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在南京的见习,加强供需匹配和人岗匹配。试用期结束,可以争取最大限度的引进和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