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造谣刹车失灵”的温州特斯拉车主,惹恼另外三位特斯拉车主……

灯影牛肉2022-09-12  22

承认“造谣刹车失灵”的温州特斯拉车主,惹恼另外三位特斯拉车主……

2020年8月,浙江温州特斯拉失控事件车主陈俊(化名)因驾驶一辆Model 3高速撞上停车场拦截杆,甚至连撞多辆车而引起外界关注。两年后的2022年5月9日,陈军因为一封道歉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在输给特斯拉的同时,或者他还面临着三位特斯拉车主的起诉

图片:新浪微博(@ID_韩朝)

因与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名誉纠纷终审败诉,陈俊通过个人微博账号(@手机用户3042983165)发布公开道歉信,在道歉信中,陈俊承认,事故发生后,虽然知道自己把油门当刹车踩了,但由于心有不甘,在多家媒体上编造了“特斯拉自动加速刹车失灵”的说法。道歉信中还提到了三位正在为特斯拉维权的车主——提供法律平台的上海车主冯先生、河南车主(化名)女士(即2021上海车展特斯拉车顶车主)、天津特斯拉车主韩先生(即天津特斯拉二手车维权成功车主)。

5月17日,冯先生和在接受《国家商报》电话采访时表示,与沟通后得知道歉信内容并非当事人本人所写,而是特斯拉起草的。"温州的老板跟我说,他必须这样,因为法院已经强制执行了。如果他不这样放出来,他就不能回家。”张伟告诉记者。

对此,5月17日,特斯拉相关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道歉信内容是双方达成的,之后车主自愿发布。没有人强迫任何人这样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道歉信在发表后不到3天就被删除了。然而,在冯先生和看来,这并没有消除道歉信对他们的不良影响。“目前我还在和他(陈俊)沟通,会保留起诉他的权利。”张伟告诉记者。

5月20日,一位接近陈俊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陈俊可能会发布新的道歉信。

出具评估意见后

车主承认“油门就是刹车”[S2/]

上述温州车主与特斯拉的名誉纠纷,可以追溯到2020年8月12日。事故不仅损坏了10多辆汽车,而且车主陈俊也受了伤。陈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辆在距离停车场100米左右时突然加速,刹车失灵,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为此,陈俊在Tik Tok等多个平台上发布了关于事故的相关言论和视频。

图片:图片由业主提供

2021年6月9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故意编造特斯拉汽车突然加速和刹车失灵,谎称车辆突然失控自动加速,恶意诋毁特斯拉及特斯拉“特斯拉”品牌车辆为由,将陈俊告上法庭,要求侵权损害赔偿高达50万元,并公开道歉。

同年10月,记者从特斯拉获得的该案一审判决书显示,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陈俊在抖音平台上向特斯拉公开赔礼道歉不少于90天,并支付5万元赔偿金

作为与特斯拉名誉纠纷案的一审律师,北京市盈科(Xi安)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广东5月18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一审审理过程对被告非常有利。庭审结束后,特斯拉两次提出找车主(陈俊)调解,均被拒绝。所以一审判决让被告败诉出乎他的意料

“在一审审判时限已过的情况下,法官要求我们签署延长审判时限15天的文件。在这15天里,负责此案的法官去当地交警大队拿到了陈俊的谈话笔录,只有他‘承认踩错刹车’的最后一份笔录”任广东说。

图片:图片由业主提供

据记者了解,陈俊在交警大队做了四次讯问记录。前三次明确显示没有误操作,即车辆“刹车失灵”。但在第四次讯问笔录中,他改变了说法,承认自己踩错了刹车,造成了事故。“因为没有结案,事故造成的保险理赔无法进行,但是其他车主也不停车找我赔偿。最后,为了保险理赔,[我]没办法,只好改口,做了第四次询问笔录”陈俊告诉记者。

在广东看来,陈俊最后一次承认“踩错刹车”的记录是他败诉的关键。“自认在法律上叫自认,自认之后很难被推翻。”任广东解释道。

在与张静的聊天中,陈俊也表示,“正是因为我在交警大队的最后一次笔录,法院才做出这个判决。”

任建议,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首先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把握好标准和界限。“以陈俊为例。他可以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发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只陈述事实,不要说诋毁或引导性的话,这样很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任广东说。

但因为觉得“委屈”,一审败诉后,陈俊向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然而,法院没有接受陈俊的上诉,维持了终审判决。

记者获得的这起名誉纠纷案的终审判决书——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以下简称民事判决书)显示,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提供的事故车辆鉴定意见书明确写明,涉案车辆各部件未发现机械故障和安全隐患,碰撞前五秒未踩下制动踏板。但鉴定意见出具后,陈俊承认当时并未踩刹车,而是将油门当刹车踩,故采纳了鉴定意见的鉴定结论。这起事故是由于陈俊在紧急情况下操作不当造成的,陈俊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图片来源:张伟供图

同时,民事判决书称,在作出上述鉴定意见和事故认定后,陈俊仍在Tik Tok平台和新浪微博平台发布与事实不符、损害特斯拉名誉的信息,构成对特斯拉名誉权的侵害。

因此,浙江温州中院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要求陈俊不仅要向特斯拉公开赔礼道歉,还要在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特斯拉5万元

张亮在其个人微博账号“淡水珊瑚”发布的《鹿城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通知书》显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鹿城法院于2022年4月24日依法立案强制执行

三位“维权车主质疑道歉信

5月9日,陈俊在道歉信中承认,在2021年8月12日的特斯拉撞车事故中,他对踩错刹车以避让前方行人负有责任;事故发生后,我不甘心编造刹车故障,在接受Tik Tok、微博、电台采访时编造了“特斯拉自动加速刹车故障”,珍爱生命远离特斯拉。

在上述道歉信中,还表示,自己实施上述相关行为,是其他自称“维权”的车主主动联系自己,即沪车主冯先生、津第一成功车主先生、豫车转车主女士。

“原被告之间的法律诉讼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输了官司,写了道歉信,你就得把重点放在原被告之间发生的事情上。跟外人有什么关系?”韩朝在个人微博上连续发布多条内容,公开质疑道歉信内容是特斯拉“自导自演”。

图片:新浪微博(@ID_韩朝)

先生和冯也向记者表示,道歉信内容提及外人是不合理的。张亮还向记者提供了陈俊主动加她微信的截图和聊天记录,,证明道歉信中提到的她主动找陈俊一事并不属实。“温州老板联系我,我问他是谁。”张伟说。

针对“冯先生介绍某平台,平台安排律师,一审律师从平台支付所有费用,但他没有支付任何一审律师”的道歉信,冯先生告诉记者,他只是和分享了某法律平台的信息,建议他找其他律师。最终,决定聘请平台推荐的任广东作为一审代理律师,在二审中更换了自己的律师。平台不承担做律师的所有费用,只承担一审代理费。这个平台是一个共享的法律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他和平台或者陈军没有任何资金和利益关系。

对此,记者也向任广东求证。“平台和他(陈俊)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资金,但他肯定和我们律所签了代理合同。他直接向盈科律师事务所缴纳了相应的律师费。”任广东说。

冯先生告诉记者,的上述“侵权”是从2020年8月中旬开始的,而是在2021年3月10日加入“特斯拉事故幸存者团体”的。“我之所以给他介绍相关法律平台,是因为他被起诉后,找他的车友帮忙,说在当地找律师很难,费用要自己承担。”冯律师表示,维权有明确的独立观点,不存在干涉和引导

值得一提的是,道歉信已于5月12日上午删除。“道歉信发布后,已经达到部分消除特斯拉负面影响的效果。我们在实现中没有明确要求具体的发布截止日期,任何道歉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特斯拉回应称。

我要的是他把涉及我们三个外人的内容删掉,并且公开声明道歉信内容的形成,以及为什么牵扯到我们,以消除对我们名誉的影响。”冯先生表示,删除道歉信全文不符合法院判决的“90天”时间要求,也没有消除之前道歉信对他们的影响。

为此,记者试图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陈俊,但均遭到拒绝。

特斯拉:道歉信的内容形成程序合法

据悉,张静已经给陈俊发了律师函,张静告诉记者,她有两个诉求:一是道歉信中提到外人的内容,没有和相关人员核实就发布,希望法院能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其次,温州车主补办道歉声明,并说明被删除的道歉声明并非出自本人真实意愿。“否则,我将保留起诉温州车主的权利。”张伟说。

图片来源:张伟供图

记者发现,无论是从公开发布的与的聊天记录,还是从冯先生和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回应内容来看,陈军都向外界传达了他的道歉信内容是特斯拉起草的,他是被迫发的。比如“道歉信是特斯拉起草的,我没加什么。”“特斯拉本来写的比较多,但是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删除了一些不合适的文字”等等。

图片:新浪微博(@ID_韩朝)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陈俊家属和张亮总召回的复印件,陈俊家属在电话中表示,“道歉信一定是对方(特斯拉)起草的,通过网上沟通完成的

任告诉记者特斯拉不可能起草给被告的道歉信。从法律角度来说,如果有这样的道歉判决书,内容肯定是我自己写的,法院最后会查的。“如果我坚持不写,法院可以写类似的东西,在相关媒体上发布,但这部分相关费用还是要由道歉方承担。从来没有过对方写道歉信的情况。”任广东说。

面对外界的质疑,特斯拉中国仅表示:“对道歉信内容的讨论都是在法官的见证下形成的,最终是陈(车主)本人确认了所有内容,并自愿自行发布。道歉信的所有内容都经得起推敲,符合客观现实。”

但记者从冯先生和鹿城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夏法官提供的一份总回忆中了解到,鹿城区人民法院并未明确对道歉信内容进行审核。“本案涉及的道歉信是申请人与被执行人通过自行和解达成的,经合议庭合议后发布。我们还没有明确批准。”夏法官说。

图片来源:冯先生供图

对此,5月17日,民族商报记者向夏法官求证,其回复称,“我和冯先生之间的电话内容已被冯先生还原,其他不好说”据夏法官介绍,申请人已向法院申请对该名誉纠纷案进行结案,但法院尚未批准结案。

理论上,道歉的内容需要经过法院的审核才能发布。”任广东说。

道歉信内容形成的整个过程必须是合法的,是在双方自愿的原则上形成的‘文案’。这个问题肯定是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的。上述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李星

编辑|段炼裴剑茹杜恒峰

校对|

|全国商报nbdnews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抄、复制、镜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908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