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李晓雨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等13个国家成为创始成员。
什么是“印太经济框架”?做什么?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空一张支票”?
公开报道显示,“印太经济框架”目前尚未公布具体方案,仅设定了公平和适应性贸易、柔性供应链、基础设施和碳减排、税收和反腐四大类。其中,在公平和适应性贸易方面,设置了七个子领域:劳动力、环境和气候变化、数字经济、农业、监管透明度、竞争规则和贸易顺畅度。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明浩表示,虽然美国围绕印太经济方面提出了总的原则和目标,但不同议题领域的参与国家、谈判推进的速度和策略、执行的力度都不一样。总体而言,关于“印太经济框架”的实施机制,拜登政府倾向于采取“一国一策”、灵活协商等更多非正式的实施机制,而不是建立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样的正式协议。
分析人士认为,“印太经济框架”本质上是美国与中国进行经济竞争的工具。然而,这个框架有两个“先天不足”:
第一,在这个框架下,美国不会向其他成员国开放市场。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副代表萨拉·比安奇(Sarah bianchi)4月底在解释印太经济框架时明确表示,该框架“不包括谈判相互开放市场的议程”。
这意味着即使加入这个框架,我们国内的产品也无法更顺利的进入美国市场。对于其他成员来说,这无疑是一张无利可图的“空支票”,很难激起足够的参与热情。
正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索利斯所说,只有在谈判中向对方开放市场,才能说服相关国家接受高水平的工人权益保护标准。然而,如果谈判桌上没有筹码,新兴国家很难接受可能需要国内付出高昂政治成本的规则。
第二,印太经济框架是拜登政府签署的行政命令推动的,没有经过国会批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拜登任期结束,框架将面临“天天变”的风险。
这并非没有先例。特朗普上任伊始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其前任奥巴马的努力功亏一篑。
日本TBS电视画面
“狼来了”?
印太经济框架会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吗?不一定。
印度经济框架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东盟国家。官方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增长。2021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4836.9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自东盟进口3945.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目前,东盟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徐立平表示,事实证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韧性和潜力。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双方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激发更多需求和市场。然而,建立在排他性基础上的印太经济框架显然不符合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难以给地区带来持久红利,注定难以有效推进。
“印太经济框架试图把东盟作为遏制中国的突破口,最终很可能适得其反。”徐立平说。
也有分析指出,对于东盟国家来说,拥有中美边界的两边,比参与遏制中国更符合自身利益。
尽管如此,中国也不能对“印太经济框架”掉以轻心。
徐立平指出,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由涵盖不同主题的多个模块组成。签名者不需要加入所有模块,但他们必须同意他们加入的模块的所有条件。其实这是美国做的“菜单”,各国“点菜”,以价值观和规则为核心,建立独立于中国的关键供应链体系。
他认为,如果按照印太经济框架的逻辑,未来中国在经济安全环境方面将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可能面临更多“妖魔化”或污名化的挑战,以过高的环保和劳工标准来衡量;另一方面,西方以半导体为核心的关键供应链体系对中国的挤压会越来越大,可能会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产生更多的“瓶颈”问题。
赵明浩还表示,中国目前的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与奥巴马政府推动TPP时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印太经济框架带来的挑战。面对冲击,中国只有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积极推进RCEP的实施,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大国经济竞争。
相关建议:
“印太经济框架”正式启动。美国能“陷害”中国吗?
美国总统拜登在5月22日结束对韩国的访问后,于当天下午抵达亚洲之行的第二站也是最后一站日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拜登自去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23日,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首脑会谈,宣布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美国政府称,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13个国家参加了“印太经济框架”的磋商。三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约占全球的40%。但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力推的“印太经济框架”在韩国和日本引发诸多质疑,美国关闭排他性“俱乐部”的企图注定要失败。
拜登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S2/]
日本当地时间23日上午11点左右,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东京迎宾馆与上任后首次访日的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会谈。
源地图
会谈结束后,双方出席了记者招待会。拜登正式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针对“印太经济框架”,拜登说,“它将证明自己在21世纪的竞争力,同时,它将确保数字时代的可信度,加强供应链,防止腐败”。
岸田文雄拜登对“印太经济框架”表示欢迎,宣布日本加入,并称“日本高度重视美国从经济层面对印太地区表现出积极关注和参与的意向”,呼吁“实现印太地区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
针对认为东盟参与“印太经济框架”优势不大的观点,岸田文雄表示,“重要的是通过平台(IPEF)进行积极的合作讨论。这些措施有望带来具体成果和实际利益。”本月12-13日,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期间,美国极力推销其“印太战略”,意图挑起地区国家之间的对抗。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
2021年10月27日,拜登在出席第16届东亚峰会时提出了“印太经济框架”的构想。“印太经济框架”的核心是所谓的“公平贸易”、“供应链”、“去碳化和基础设施”等等,作为取代特朗普政府时期退出的TPP的新框架。经过半年多的紧锣密鼓的策划和秘密的外交协调,拜登终于在访问亚洲期间将他的“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推到了桌面上。
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将包括四大支柱:一是在数字贸易、劳工、环境等领域制定所谓的公平、高标准、有约束力的规则;二是提高芯片、大容量电池、医疗产品、重点矿产等重要行业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三是推进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脱碳和绿色技术开发;第四,税收和反腐。第四支柱的具体内容尚不清楚。
美国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条件并不苛刻,主要是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美国政府虽然鼓励各国参与所有“四大支柱”,但也表示,只要加入至少一个支柱,并同意加入支柱的所有条件,就可以算作参与“印太经济框架”。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高级官员此前表示,在贸易领域,将在数字、劳动力和环境方面制定新的规则,并将决定放宽要求企业在本国设立服务器和保存数据的“数据本地化”限制。新框架不涉及美国国内反对根深蒂固的关税削减,而是通过制定跨境数据移动规则来促进自由贸易。
“印太经济框架”受到质疑
日本共同社报道,拜登政府提出的新概念“印太经济框架”的磋商23日正式启动。据彭博新闻报道,美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文莱等13个国家成为“印太经济框架”的初始成员。然而,该框架因缺乏市场准入等实际内容而受到批评,其真正的吸引力受到质疑。
“每个人都知道司马昭的心脏。”至于“印太经济框架”,有学者认为是美国主导的经济“小集团”,其实质是鼓励“印太”经济与中国市场“脱钩”。这种安排不仅会损害这些经济体的经贸利益,还会破坏近年来形成的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良性节奏。对美国自身来说也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印太经济框架”能否产生实效也是焦点。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科林·格拉博茨(Colin Grabots)向IPEF指出,“美国将一只手绑着一只手与中国争夺影响力”。
格拉博茨说,“由于不是需要各国议会批准的贸易协定,在美国,如果政权更迭,可能会陷入中途阶段。在美国,“IPEF可能成为君子协定那样的形式”(美国贸易相关人士语)根深蒂固。"
拜登政府尚未敲定与中国的双边经济政策,“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的定位也不明确。关于保留或废除特朗普前政权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的讨论也在继续。在对华态度不明朗的情况下,“印太经济框架”的推出显得有些仓促。
王毅:给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打个大问号
5月22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与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在回答记者关于各方对美国总统在访问亚洲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的不同反应时,王毅表示,中国和本地区其他国家一样,乐见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的举措,但反对制造分裂对抗的企图。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属于哪一类?首先画一个大大的问号,看透背后隐藏的阴谋。
源地图
王毅说,中方认为,评估标准应该是“三个应该、三个不应该”。第一,提倡自由贸易,不搞变相的保护主义。第二,它应该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不应该破坏产业链的稳定。第三,应促进开放合作,不应制造地缘政治对抗。
王毅表示,今天,中国已成为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利益已经深度融合。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市场将继续向地区国家全面开放,互利共赢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试图用任何框架孤立中国,最终都会孤立他们自己。编一些排除中国的规则,一定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抛弃。
5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在回应“印太经济框架”时也表示,试图用任何框架孤立中国,到头来只会孤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