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张毅的21岁生日。那天早上,她原本买了一个蛋糕,为自己这半年来惨淡的求职生活增添一些欢乐。然而,一条“很遗憾你没有通过我们部门的面试”的回复信息,又把她的心情拖到了谷底。她记不清被用人单位拒绝了多少次。
数据与图形和文字无关。
“我想逃离这种状态,但这是我最近几个月的真实生活,我真的觉得很累。”即将毕业的张毅还没找到工作。
2022年,高校毕业生突破1000万人,达到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仅有46.7%的人获得了工作邀请,低于2021年的62.8%。2022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吉林大学“双一流”毕业生张怡,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剩下的53.3%中。至少在3月初,她决定去南方实习,她对自己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然而,随后愈演愈烈的疫情彻底打乱了张毅的求职。
3月初,吉林省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暂停键,企业停工停产,线下服务业受到冲击,多所高校宣布封闭管理。全省原计划3、4月份举办的207场线下大型校园招聘会全部暂停,转到线上。疫情阴影下的春招略显尴尬,用人单位总需求下降。另外,企业进不了学校,公招考试一个接一个推迟,学生出不了宿舍申请实习。这给张毅这样的毕业生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可喜的是,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用人单位,稳定就业的措施频频加码,向就业市场释放“红利”和“利器”。仅在5月份举办的“就业促进周”中,全国高校将举办1.5万多场招聘会,共提供80多万个就业岗位,人社部将开展百日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也将持续到8月25日...
同时被就业和毕业的压力包裹着,还没有确定他们人生下一站的张毅还有希望。
打乱了求职计划
张毅就读于吉林大学新闻学院编导专业。大学四年,她积极寻找各种实习方式为自己未来的求职加码,先后进入网易、新浪、芒果TV实习。
毕业那年,她确定了自己未来最想做的工作——进一家大厂。“我感觉我才20多岁。我不愿意这么小就在体制内找工作,希望趁着年轻能在大厂打拼。”
按原计划,大四下学期开学。在学校短暂停留后,她将去北京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如果进展顺利,我可能转正。当时特别关注,其实是认可这份工作的。”
3月初,奥米克隆突袭吉林,吉林确诊病例与日俱增。刚返校的张怡开始觉得有点不好,但也没多想。“她哪儿也去不了。”但3月11日,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要求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全市各单位实行封闭管理。然后为了应对疫情,张毅就读的吉林大学实施了停课封床的管理。
数据与图形和文字无关。
“实习单位的正式确认邮件来的时候,我已经被锁在学校里,哪儿也去不了了。”张毅有些崩溃了。在她看来,这几乎是她有生以来最接近自己梦想的一次了,却又无能为力。“我能怎么办?”
在确认失去实习机会后,就业的焦虑逐渐开始蔓延。张毅调整了一下情绪,开始制作和投递简历。“我不甘心,但我还是想去大厂。我还是先把国内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放在一个圈子里。”在等待回信的同时,张毅还得挤出时间写毕业论文。毕业时间的提前,使得论文的结题时间比往年提前。在找到工作之前,她应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毕业。
可惜后续,她只收到一份书面回复,其他都石沉大海了。“可能是缺乏专业核心的实习,但具体情况我不清楚。”然而最终,笔试并没有落下帷幕。到目前为止,张毅还没有收到任何反馈。
疫情期间,求职的艰辛,坐月子带来的情感压力,互联网大公司裁员的消息,让张毅当初坚定的“大厂梦”开始动摇。她决定多试试体制内的机会,报名参加考试。“我突然怀疑自己能否胜任大厂的工作。如果疫情再严重,一看到一个人被困在北上广的出租房里,我就慌。”
吉大宣布关闭寝室的前一天晚上,学弟刘诗冰提前崩溃了。
在山东姑娘刘诗冰的职业规划中,考上浙江省的公务员和事业编是她的理想归宿。在她看来,公考相对公平稳定。“我不想变得富有和昂贵。那点工资足够在城里安家了。去浙江主要是因为我家以后要去那里发展,所以浙江会是我的首选。当然,如果能考上其他地方的公务员和事业编,我也会选择去。”
有了这个决心,刘诗冰从进入大三开始就一直在准备公考。大四时,她先后报名参加了浙江省选调生考试、浙江省考和事业编制考试,以及山东、天津、广东等地的一系列公招考试。
根据浙江省人事考试院安排,3月13日上午9点,刘仕兵将在吉林大学第三教学楼考点参加浙江选调生的考试。“当时考场和座位表都出来了。我对那栋楼很熟悉,所以没有去考场。我觉得没必要。”
然而,离考试开始还有13个小时,刘世兵接到辅导员通知,第二天的考试因疫情取消。考试日程的突然变化让她措手不及。除了取消考试的通知,她没有收到任何后续指示和补救措施。“我当时特别受打击,准备了那么久,突然就取消了,只取消了吉林大学的考点。”
考试前夕,刘世兵收到了辅导员的取消通知。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随着疫情的加重,多地宣布公务员考试时间推迟,刘诗冰报考的其他公考全部推迟。她很焦虑自己过去一年的时间、努力、金钱(辅导班的学费)是否会得到回报。毕竟毕业前能不能顺利考上还是个未知数。
“在学校关闭期间,我一直与家人和朋友通话。当时真的很无奈。”家人的安慰,同学的关心,渐渐平复了刘诗冰的心情。她选择全身心投入复习,再次准备公考,这也是她缓解就业焦虑的方式之一。“我还是要抓住之后公考的机会,不去想其他的事情。”
困在宿舍找工作
2022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21.9万人,为历史最多。他们中的一些人,像张毅和刘世兵,还没有找到工作。如果错过了秋招,他们肯定要投入到春招的“求职战”中去。
学校停课后,他们需要一直待在屏幕前,不断刷新招聘信息,确定自己在“云端”的下一站。
改变求职意向后,张怡开始关注各省市电视台和国企的招聘信息。她每天都关注着学院就业群、学校就业网、招聘公司官网以及各种求职微信官方账号的动态。“只要工作匹配,我就投,我前前后后发了20多份简历。那段时间,我很焦虑。毕竟疫情又加剧了,大家都堵着,心态特别不好。”
之后,张毅终于等到了一些单位的反馈,但面试只能在网上进行。
对此,张毅显然很不习惯。“每次看着镜头,我都会紧张。当我紧张的时候,我会胃痛。几乎每次面试前一个小时,我都肚子疼。”
对于同一个网考,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要求。“它们需要不同的操作平台,座位的角度也不同。每次面试都是未知的新情况,要重新调试适应。”张怡承认,即使她花时间学习和准备,也会经常出现紧急情况。“面试前五分钟,我的校园网突然断网,我不得不紧急把面试电脑换成手机,极大影响了面试状态。”
此外,基本上所有的雇主都会要求面试官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光线充足的场景下进行面试。她在宿舍封闭的时候显然没有空这样的环境。“我得考虑插座的位置和桌椅的高度,同时还要调整两个座位的角度,保证不会出现外人。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达到要求,张毅只能坐在狭窄的位置上,而后面的舍友则不得不整理镜头内的场地。“不可能有其他噪音,他们经常选择睡觉。”
数据与图形和文字无关。
学校也考虑到了学生的现实诉求。宿舍楼关闭时,楼内有限的闲置宿舍被整理成专门的面试场地,供大家使用。但是,张毅一直没有用过。“一方面,专门的面试场地数量很少;另一方面,我参加笔试和面试次数太多,每次申请都很麻烦。”
除去这些环境因素,网络面试本身的局限性也一直困扰着张毅。“相比面对面的交流,我无法通过摄像头看清面试官的眼神和动作,很难得到实时有效的反馈。一种非常明显的无力感油然而生,没有激情。”她只能根据自己现有的准备,尽力去应对考官的提问。
但是频繁的采访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她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我会注意保持微笑,小心翼翼地化妆,小心翼翼地搭配衣服。”但次数多了,张毅开始想,也许这些准备都白费了。
“我收到过网络面试的拒绝信,但其实我更适合线下面试,尤其是面对面的感觉很不一样。”张毅开始懊恼自己当初为什么不珍惜线下的招聘会。
与张毅同学院的麦文也明显感受到了网考的难度。
睡眠封闭期间,麦文在银行参加笔试。笔试时间是早上九点半。他提前半小时进入会议室等待回答。“早上室友在睡觉,我没开灯。室内光线很暗。系统一开始没认出我,但是警告了我两次。”这让他感到害怕。“我一直担心会不会被打上出轨的标记,结果可想而知。”
四个小时的笔试时间也让他感到痛苦。单位提出的笔试要求是他全程不能离开镜头,也不允许提前交卷。“我还是不习惯在宿舍考试,没有那种氛围。没多久我就上厕所了,但是我不敢离开。”他坚持到笔试结束。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最后麦文的“云”求职都失败了。
去哪里
允许回家的通知就像关闭学校的通知一样来得突然。
5月1日,长春被降为低风险区。5月3日,吉林省教育厅宣布,随着吉林省各地疫情防控实现社会归零,低风险地区的大学生可以分批错峰离校回家。能自愿返回家乡的学生,应在其所在高校连续14天无疫情。学生离校前必须持有学校出具的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返校证明。
张毅是在5月2日晚上11点多得知这个消息的。“老师通知我第二天可以回老家,‘一路可以回去’。”"
虽然无数次盼着离开学校,但突如其来的通知让张怡左右为难。当时她已经报名参加了定于5月26日的辽宁省直事业单位2022年上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笔试。“我担心大家走后学校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又怕回老家,隔离时间可能会延长,导致我无法参加考试。”张毅不敢赌。她最终选择在长春租房准备考试。
此时长春的社会局面还没有完全解封,校外的流动也处于停滞状态。在市区找房子特别难。找房子的路上,班里发了通知,要提交课外学分的证明材料。直到晚上10点多,她才在姐姐的出租屋旁边找到了一个临时的房子。张毅只能一边打扫房间,一边手忙脚乱地打开刚收拾好的行李找材料。
然而,生活的困境并没有转化为找工作的好运。一些已注册的公开考试被推迟,一些尚未确定。到目前为止,她还没能等到工作通知。“连她的生日心情都这么糟糕”。
漫长的求职时间让张怡疲惫不堪,但她总是在对生活产生短暂的怀疑后疯狂地收集信息、投递简历。“有就业能力是最重要的”。
虽然为了考试方便也选择了休学,但刘诗冰并没有像张毅一样留在长春。“如果我在长春,在外省可能会被隔离,但如果从我家开始,就不用隔离了。”
刘世兵在5月2日上午离开学校,经过了交承诺书、家长签署回执、等待离校申请审批、准备核酸证明、确认社区允许返校等一系列程序。这一天,长春的轻轨还没有恢复,每天只有1000辆出租车。她联系了一名私家车司机,踏上了回山东济宁老家的路。
时至今日,刘诗冰依然坚定地准备着公考。“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公考。最近刚考了潍坊的人才引进,承诺书也是编的。不在浙江省也没关系。只要我带了编制,我就会广泛参与,就是会一直考下去。”
刘冰的微信签名是“不忘理想”。对于今天的她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理想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是我最现实的理想”。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张毅、刘诗冰、麦文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