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胡一刀和鸽子
一个只有80多万人口的岛国突然成为“中美竞争的前沿”?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访问太平洋岛国时,美国白宫27日突然宣布,斐济将成为第14个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国家。
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新任外长突访斐济,被澳媒称为“稳定后院的紧急行动”。
南太平洋成为美澳地缘政治竞争的前线?
01
斐济也将成为第一个加入拜登政府大力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的太平洋岛国。美国媒体称,“这将促进华盛顿,抗衡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从时间上看,就在美国白宫宣布斐济加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之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了基里巴斯,作为他对8个太平洋岛国访问的一部分。
王毅,资料图
美国媒体称,北京和华盛顿在太平洋岛国间的“影响力之战”中僵持不下。
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和斐济在“我们对一个自由、开放和繁荣国家的承诺”上达成一致,这个岛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特别宝贵的观点。
然而,奇怪的是,白宫的宣布比斐济官方的消息要早得多。有媒体称,截至27日下午,斐济政府尚未宣布加入“印太经济框架”。
美国不是在逼斐济表态吗?
“印太经济框架”不像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那样开放市场准入,而是想在四个领域推进共同标准:一是贸易,二是供应链,三是清洁能源、脱碳和基础设施,四是税收和反腐。
一些美国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不受控制的气候变化和由此导致的贸易模式中断的双重威胁,岛国尤其脆弱。“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的一个支柱应该能以某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斐济很可能决定加入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这是帮助应对挑战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印太经济框架”还处于刚刚宣布启动的阶段。由于拜登政府全力推荐,也积极邀请一些地区国家加入,目前有14个成员。然而,这并不能阻止当前对这一框架的挑战和批评。
因为,这个“印太经济框架”并没有给成员国进入他们迫切想要的美国市场的机会。
许多国家对此表示不满。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26日敦促美国重返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于2017年被特朗普政府撤回。阿德恩表示,更名后的“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是发展更深层次经济关系的“黄金标准”。
源地图
日本对美国也有类似的建议。
马来西亚总理本月早些时候也表示,美国应该与东南亚国家“采取更积极的贸易和投资议程”。然而,拜登政府一直拒绝加入CPTPP,因为美国很多人担心这可能导致更多美国就业岗位转移到海外。
所以美国和这些国家之间实际上有很多潜在的分歧和矛盾。
02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署了一项安全协议,这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和轩然大波。这些国家宣称,他们“非常担心北京可能根据这一安全协议在该地区建立军事基地”。
然而,中国一再澄清,它无意建立军事基地或“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5月26日,外交部长王毅开始对南太平洋八国的访问,并于当日抵达此访首站所罗门群岛。会见了所罗门代理总督奥蒂、外长马内莱、总理所加瓦雷,并与外长马内莱共同出席了记者会。
源地图
王毅对西方国家和媒体对中新安全协议的种种夸大、质疑和猜测进行了详细有力的回应。他强调,该协议是中瑞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合作,目的是提高两国警察执法水平,确保在瑞士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这些都是合理合法公开透明的。
而且王毅还承诺,中国不会在所罗门建立军事基地。可以说,这让美澳等国对“中国军事威胁”的炒作破产了。
王毅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中国与所罗门安全合作的三项原则:一是尊重对方国家主权;第二,有助于维持所罗门社会的稳定;第三,与区域安排齐头并进。
因此,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的合作不会对该地区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会破坏该地区现有的安全秩序。中国的参与只会使地区安全局势更加稳定,让所罗门当局和其他南太国家看到中国与其发展友好合作的诚意。
中国还指出,太平洋地区国家不是任何国家的“后院”和附庸。作为主权独立的国家,他们有权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
但偏偏有些国家把南台当成自己的“后院”,搞“门罗主义”。看到南太平洋岛国在和其他国家合作,我就难受,零和博弈的心态又在作怪了。
就在王毅外长抵达所罗门的同一天,澳大利亚新任外长黄英贤宣布访问斐济等国。有媒体称,这显然是为了稳住他的“后院”。
源地图
王毅访问南太岛国和东帝汶的安排是5月26日至6月初,并计划在斐济主持第二届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黄英贤访问斐济,显然是为了赶在中国前面。
此前一天,澳大利亚新总理阿尔巴尼斯也在电视讲话中大肆渲染“中国威胁”,称中澳安全协议只是中国在南太平洋“野心”的第一步,“未来中国将在该地区签署更多协议”。
源地图
艾博年宣称,澳大利亚必须采取行动加强与南太平洋国家的关系,增加对外援助和基础设施投资。
黄英贤在访问斐济时,故意放低身段,声称莫里森政府之前在南太平洋做得不够,忽视了这一地区的国家。未来工党政府会更加重视南太,他会成为斐济的常客。她还说,澳大利亚的任何援助“都没有政治条件”。
我担任外交部长第一周的这次访问表明,我们重视与斐济的关系和我们在太平洋地区的联系,澳大利亚将听取我们太平洋伙伴的意见,迎接我们的共同挑战。
但之前澳大利亚对南太岛国颐指气使的方式,以及对南太岛国的援助和附带各种条件的“施舍”,早就让南太国家看清了澳大利亚的真面目。
作为澳大利亚在“五眼联盟”中的伙伴,美国和新西兰也来“助阵”,称要“帮助”南太国家,“希望南太国家警惕与中国谈判协议”。
这种地缘政治的操作套路,让我们看到了熟悉的模样。
[S2/]03
对于白宫27日宣布斐济成为“印太经济框架”第14个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虹告诉“补一刀”。可见,美国现在在南太平洋地区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和战术针对性。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斐济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做法。而现在美澳实质上是把南太平洋地区当成一个竞技场,采取零和博弈的战术。最终目的是把中国推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南太平洋国家一个个从与中国合作的大框架中剥离出来。
源地图
具体方法上,首先需要从大的地方入手,找到所谓的“抓手”。
之所以选择斐济,是因为斐济首都苏瓦是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处所在地,这意味着斐济在太平洋岛国论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斐济本身就是南太平洋岛国中的大国,在岛国中确实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
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斐济,这是1985年以来的首次。新上任的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也在结束日本之行后马不停蹄地访问斐济,可见美澳现在对斐济的重视。
但陈虹认为,就斐济自身而言,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的象征意义将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得不到任何实际利益,只会给自身经济发展制造更大障碍。这个“印太经济框架”本身就很空洞。美国在其中玩的一些概念,可能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贸易更复杂多元的国家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对经济结构相对简单的南太平洋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吸引力。
事实上,由于南太平洋国家在安全方面并不觉得自己有被入侵的危险,所以美国在这个地方重复以安全为幌子来欺骗地区国家的伎俩是不可行的,经济泛政治化也同样困难。南太平洋国家的核心关切有两点:
一个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生存危机,一个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两个核心关切下,这些国家要与中国脱钩,与中国分离,是不可想象的。不与中国合作只能切断发展之路,任何有政治智慧和经济常识的领导人都不会这么做。
网络图片
除了美国将"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延伸到南太平洋地区之外,澳大利亚现在对南太平洋地区有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建议。
陈洪说,澳大利亚现在玩的是一个概念,叫“大家庭”,意思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岛国属于一个“太平洋大家庭”,大家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所以,这个论述中有两个意图:
首先强调中国不在这个大家庭里,通过这种把中国定位为局外人的做法,疏远中国与南太国家的合作;其次,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大家庭里,但澳大利亚似乎想扮演一个家长的角色,居高临下地灌输其他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澳大利亚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援助方式——移民工人,每年给南太平洋岛国的人一定数量的签证到澳大利亚工作。这种方式对南太平洋岛国的人民很有吸引力,澳大利亚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一批对澳大利亚亲近和有好感的人。
但问题是这本质上是出于政治目的的软实力哄骗,对当地经济民生作用不大。其实,无论是“大家庭”这个概念,还是对农民工的救助方式,南太平洋岛国人民都很清楚它的目的。
近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与南太地区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是基于市场规则的双赢互利。中国在与当地的经贸活动中受益,反过来帮助当地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当地劳动力水平,也让当地受益。这种互动是双向的。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所谓支持和援助,本质上都是政治驱动,最终证明是不可持续的,不会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图片来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