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小学科学科目)
一、工作目标
作为作业科学教学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迁移和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任务,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把握科学作业促进学科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动手活动,了解基本科学知识,促进概念发展,提高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态度。要准确定位小学科学作业的学科特点,将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实践巩固与拓展应用相结合,将个人任务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丰富作业类型,严格控制任务负担。充分发挥作业促进学习、改进教学的功能,使科学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支撑,成为学生拓展探索和实践经验、丰富课外学习生活的有益途径。
二。基本要求
准确把握科学主题作业的形式、内容、规范和管理要求,是优化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有效性、有效减轻学生繁重作业负担的基础,也是科学主题作业发挥教育功能的保证。
1。根据课程标准。
科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作业的实施上,要把理科学科的基础放在准小学,杜绝脱离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太难、太复杂、太多的作业;要突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性,把科学探究实践作为科学作业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作业,让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机会激活、整合、应用,促进科学经验和科学概念的有机联系;要注重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2。优化工作设计。
实践性是小学科学作业的特点,主要包括观察、实验、操作、体验、阅读、讨论等活动。通过精心设计,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观念、培养探究技能、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的课堂作业可以是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讨论记录、动手作业,也可以是一个单元学习后的反思和整理。教师应在课堂上将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设计或选择合适的学习单和记录等。,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完成作业。科学作业是课堂学习的适当巩固、拓展和延伸。可以是解决简单问题的小研究、小调查、小实验、小生产、小发明、小报告,也可以是适合小学生的养殖、种植、自然观察、社会调查、参观、科学阅读等活动,避免单纯布置单一的书面文字作业。教师不应设计和安排过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作业。要根据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倡导每个教学单元,在把握核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一到两篇活动作业。对于作业,教师可以采取提供任务清单的形式,程序化地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
3。仔细纠正反馈。
要强化作业批改和反馈的教育功能。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是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机会。布置、检查、批改、反馈是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也是作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批改作业时,教师要鼓励优点,指出问题,用适当的评语指导改进,通过自评、互评、集体评、个别评等方式进行反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帮助。
4。注意过程指导。
加强作业的过程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收集、整理、反思、复习各种作业的习惯,如实验设计、实验记录、观察记录、实物作品或图片、反思笔记等。,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学习的成长记录档案,充分发挥成长档案的反思性学习功能。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完成科学作业提供指导。要严格把握安全要求,加强学生完成实践作业时的监管,确保安全。
三,实施建议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和教师应加强科学作业的研究,创新作业的实施策略,为作业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保障。
1。建立操作程序。各学校要结合日常教学常规,完善科学主题作业校本管理规定,制定科学主题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的具体要求,将科学主题作业纳入正常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科学主题作业的有效性。一是对学生完成作业有规范,根据成绩明确对学生完成科学作业的要求,努力养成作业习惯;二是教师作业的实施有标准,使教师既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规范要求,又在作业研究、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第三,学校作业管理有机制,建立协商机制,协调学生各科实践作业作业总量和时长。在综合考虑教师日常教学和作业批改工作量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化要求,增强科学作业实施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2。深化作业研究。市、区教研部门和学校科学教研组要把作业研究作为学科教研的重要内容,牢固树立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以落实“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大教学目标为方向,基于标准研究教学与作业的关系,推进“教-学-评”加强作业设计研究。要在把握科学概念发展规律、科学思维训练、科学技能训练和科学态度培养的基础上,将这些目标有机地融入到实际的、主动的作业中,使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内化和巩固知识,加强探究技能的训练和灵活运用,促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注意选择和开发具体的作业载体,如学习单、任务单、活动指南等。,充分发挥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功能;从作业的任务类型出发,注重实践性作业、反思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合作性作业等不同类型作业的结合,使作业发挥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作用。
加强作业布置和完成研究。要把课内作业的完成和批改反馈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课内作业不留在课外;根据合理的次数和数量,有序安排课外科学实践作业;要综合考虑学生各科学习的总体负担,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协调,合理规划和整合课外实践作业的安排;要研究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方法,注重对学生在保持兴趣、动机、计划时间、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按要求完成作业。
加强作业评价和反馈研究。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作作用,加强集体备课中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的评价研究,不断提高作业实施的有效性。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化学生实践作业的评价研究,明确不同类型作业的评价要点,通过适宜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和优化。在评价作业时,要注重学生亲自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过程,注重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科学方法的应用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充分发挥自评互评的作用,利用作业评价获得的信息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不要用分数来评价,避免单纯用成绩来评价。
3。创新作业实践。创新科学作业形式,采用多种作业和反馈方式,如作品展、分享会、海报展示等。,激活学生对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围绕大主题、大概念、大单元设计合作型、综合型、项目型作业,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协作。尽可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写观察日记、阅读科普书籍、根据科学探究的线索重组科学家传记中的信息、撰写科学小论文、撰写和表演科普剧等方式,加强科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练习。通过关心身边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健康生活、科学生活等相关问题,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室、科学实验室等环境要作为作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展示学生科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4。保证运营实施。学校应指派专人联系、指导并定期评估科学工作的实施情况。课题组应通过定期的校本研修和组内培训开展专题研究,增强作业实施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根据要求,公开作业内容,并通过与其他学科协商,实行作业总量控制,有机整合活动,避免过重、过多的实际作业任务。
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工作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40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办[2021]13号)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根据课程标准, 结合教学实践,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体系,有助于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作业实施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作业的教书育人作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要求
以培养学生灵魂为目标,立足学生道德发展现状,关注学生生活,将作业作为课程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课程标准,统筹安排,优化设计,多元评价,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作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提质增效作用。
1。根据课程标准。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以小学生道德和法律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明确小学各板块、单元、课时的学习目标,精选内容,系统设计,保证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作业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德性成长规律,保证指向性、思想性和实用性。
2。总体安排。【/s2/】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要根据不同板块的要求统筹安排,控制总量。鼓励根据教材编写特点设计单元整合作业或阶梯作业,体现同一主题在不同年份的螺旋式上升;积极与其他学科沟通协调,与学校德育活动、家庭教育活动、社区实践活动等有机融合。,并避免重复性作业和机械作业。
3。优化设计。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科特点,合理设计多维作业。应采用创新形式设计实践性、探索性和跨学科的综合作业;拓展空时,设计课前研究、课中体验、课后行为实践的作业;要注重发展,设计具有团队合作和项目任务性质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4。多重评价。本课程作业倡导开放、多元、整体的评价观。评价主体多样,可由教师评价,也可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家长等相关人员广泛参与;多尺度评价,尊重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个体发展;评价渠道多元化,及时收集学生的作业或作品,收集来自老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作业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健康、自信成长。
5。加强管理。完善区域和学校作业管理机制,将学科作业纳入整体作业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管理。区域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要深入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定期组织优秀作业设计交流研讨,及时总结推广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典型经验,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享共建,不断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2
三。实施建议
1。建立加强保障的机制。在作业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倡导教研组建立作业管理制度,做好作业设计、实施、评价和改进工作。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建议教研组注重过程管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实践等方式,积极发挥作业在教学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形成校本特色。
2。规范流程,提高实效。落实学校教研组在作业设计与实施中的主体责任,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研组正常的教研工作范畴,形成集体“作业”机制,把握难点,丰富形式,完善流程(如图1),加强作业实施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避免随意性。
3。主动创新实践。每一位学科教师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根本任务,以“减负、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学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差异,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作业设计。同时,教师要树立“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多元化资源,因地制宜优化作业设计。强化作业设计的层次性、适应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体现课程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