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防新冠病毒感染规范要点内容
新冠肺炎社区工作者感染预防标准要点
为什么要提这个“点”?
目前奥米克隆的流行变异株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短时间内感染人数激增,围堵控制面积大,管理和服务保障任务重,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多。
目前,各社区广泛动员党员、志愿者、居民等力量参与社区防控工作。这些人的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相对不足,稍有不慎就容易被“抓住”。
在这次疫情中,社区工作人员之间出现了交叉感染。另外,目前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既有保护不足的,也有保护过度的。制定本《要点》的目的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工作人员防护标准,使一线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得到规范。只有健康安全,才能更好地落实防控措施,更好地服务居民,确保社区防控工作安全有序运行。
为最大限度防止交叉感染,《要点》针对社区防疫人员在工作、休息、就餐等不同场景和关键环节面临的感染风险,统一了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具体包括以下九点:
1.根据规范穿戴防护设备。
2.封(管)控区人员服务区固定,实行闭环管理,提供单间住宿,按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3.作息期间严禁聚集,吃饭时保持距离,用盒饭分餐,避免不戴口罩说话。
4.加强手部卫生,接触疑似污染后立即消毒双手;定期给通讯工具消毒。
5.合理设置货架,严格执行无接触配送。
6.严格按照规范收集、暂存和处置医疗废物。
7.杜绝在非休息区喝酒、抽烟、吃东西。
8.避免在封闭的空房间里见面。
9.物资运送人员、保洁人员、志愿者不允许与风险人群直接接触。
同时,为了指导工作人员更好地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出现防护不足和过度防护的现象,《要点》根据不同区域风险等级和不同岗位要求,对各类工作人员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的防护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根据封控的不同风险等级,在明确9项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封控区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不同等级的防护标准。
2.根据门卫、社区民警、网格员、物资配送员、保洁员、消毒员、巡逻员、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助理、其他志愿者等10种岗位,分岗位、分场景提出不同的防护要求。
3.细化员工防护用品的穿戴和脱卸规范,进一步明确口罩、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隔离衣、医用防护服、防护面罩或护目镜、鞋套等8种防护用品的详细穿戴标准和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