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瑞典、奥地利、芬兰特约记者苗银环球时报驻张磊特约记者巴斯夏雪]距离芬兰和瑞典两个中立国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冷战后北约第六次“东扩”的进展以及俄罗斯如何应对一直是国际热点。无论是俄罗斯领导人的“出奇冷静”,还是北约高层和美国、德国成员国的“热烈欢迎”,还是土耳其一再强调“反对瑞芬入盟的立场不变”,这两个国家的入盟申请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芬兰、瑞典、奥地利等少数国家是国际公认的“永久中立国”。从1814年至今,瑞典保持了200多年的军事不结盟历史;芬兰在二战后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并保持了70多年的中立地位。虽然芬兰和瑞典与北约的合作由来已久,但两国民众仍习惯于将“中立地位”视为一种“向善的力量”。这两个国家每年都位列“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国际社会传统上将它们视为“桥梁建设者”。人们不禁要问,“如果中立国不再中立,‘幸福国’不再平静,‘善权’逐渐减少,‘沟通桥梁’被切断,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两个“造桥人”放弃“最后的底线”
芬兰和瑞典的中立地位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自12世纪下半叶以来,芬兰一直隶属于瑞典。1809年俄瑞战争后,战败的瑞典人被迫将芬兰割让给俄国人,开始寻求中立路线。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1941年至1944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芬兰参与了对苏战争。1947年2月,作为战败国的芬兰与苏联、美国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后于1948年4月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瑞典和芬兰多次被“要求”加入北约,但两国从未“入盟”。
瑞典和芬兰1994年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后,开始与北约合作。北约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时,这两个国家也参与其中。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政治学家在接受芬兰国家广播电台(Yle)采访时表示:“虽然与北约有很长时间的合作,但芬兰对加入北约一直持保守态度。我们坚守‘最后的底线’,因为我们担心得罪东边的邻居。”
▲2022年5月1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首相安德森(右)和到访的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左)出席新闻发布会。图/新华社
为了国家利益,瑞典的外交安全政策被该国媒体概括为“和平不结盟,战争中立”。保持中立只是瑞典延续多年的外交政策。瑞典历届政府都认为保持中立可以更好地确保瑞典的安全。然而,瑞典隆德大学历史学教授哈拉尔德·古斯塔夫森(harald Gustafson)曾说:“声称瑞典200多年来一直奉行同样的中立政策是错误的。瑞典的不结盟只是出于现实的妥协。”瑞典在中立政策时期的目标是站在大国战争之外,成为冷战时期超级大国之间的缓冲。但在20世纪50年代,北约只有15个成员国,瑞典也被称为北约第16个国家,瑞典与北约在信息共享等领域的合作严格保密。
尽管如此,瑞典和芬兰在冷战后被视为“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桥梁”。俄罗斯人对两国改变中立地位的决定感到失望和不满。38岁的莫斯科市民纳比耶夫对《环球时报》说:“现在北约有30个成员国,多两个芬兰和瑞典又怎么样?我们有核武器,每个人都害怕俄罗斯。没有哪个傻瓜敢攻击俄罗斯,因为不会有赢家。”今日俄罗斯评论员伊戈尔·马尔切夫(Igor Malcev)表示,俄罗斯最担心的是波罗的海无核化永远不会再发生,因为美国、法国和英国的核武器可能会出现在芬兰领土上。俄罗斯政治学家亚历山大·阿萨福夫认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芬兰加入北约是错误的。当睦邻友好互利关系遭到破坏时,除了军事对抗,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复杂的过境手续将导致边境地区居民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8日,芬兰和瑞典正式申请加入北约。在北约总部举行的简短仪式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再次表示“热烈欢迎”。图/新华社
芬兰和瑞典不再“平静”,欧洲出现担忧和遗憾。德国联邦议院前国务秘书威利·维默(Willy Vimer)近日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表示:“正是这两个北约国家帮助化解了二战后让欧洲保持了70多年和平的对抗。”他认为,在美国的压力下,芬兰、瑞典和俄罗斯之间原有的“沟通桥梁”将被人为切断,两国将失去中立角色,这将使欧洲和平失去许多保障。爱沙尼亚国际防务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赫特(Martin Hurt)说:“北约不是一辆你可以随时跳上去的公共汽车,你一上车它就没有100%的保护。”
芬兰和瑞典的一些人仍然看重“中立”
作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芬兰与俄罗斯共享1300公里的边境线,人口只有550万。在今年2月、3月和5月进行的三次民意调查中,分别有53%、62%和76%的芬兰人支持加入北约。谈到人们态度的转变,芬兰软件工程师莫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对加入北约从来没有兴趣,但自从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我真的感到了威胁。毕竟历史上芬兰是被俄罗斯统治的。”服装店老板西尔古说:“我们不能等到身处险境才申请加入北约。如果你想加入,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在芬兰生活了近20年的华侨王先生是一位射击爱好者。他告诉记者:“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后,芬兰各军品商店的防弹陶瓷片被抢购一空空。最近两个月,子弹价格也大幅上涨。虽然芬兰人不相信俄罗斯一定会打电话,但在这个习惯于未雨绸缪的国家,人们都在默默做着各种准备。”
就连赞成该国加入北约的人也担心,芬兰失去中立地位会加剧欧俄紧张关系,有可能被北约拖入其他战争,甚至成为大国附庸。莫迪告诉《环球时报》:“加入欧盟和与北约密切合作都表明,芬兰不是长期‘中立’的。芬兰未来加入北约不会对我们现在的处境有太大改变,但肯定会增加西方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我们已经做出了选择,现在就看俄罗斯最终会如何反应。”一些支持国家加入北约的芬兰人也很清楚,芬俄关系将受到考验。
在“幸福指数排行榜”高居榜首的瑞典,仍然有很多人看重中立国的地位和作用。瑞典气候与环境大臣、社会民主妇女联盟领导人斯特兰德·哈尔(Strand Hal)说:“社会民主妇女联盟在和平、裁军和军事不结盟等问题上有着悠久的斗争历史。瑞典应该坚持不结盟安全政策,远离北约。”瑞典议会八大党团中,绿党和左翼党明确拒绝瑞典加入北约。绿党发言人斯蒂内·魏(Stiene Wei)表示,瑞典的安全应该建立在合作和自卫的基础上,瑞典应该远离北约。左翼党领导人达德·戈斯塔尔说:“瑞典加入北约可能会导致我们卷入乌克兰的武装冲突。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北约的领导下,可能不得不参与他们不想卷入的战争。”瑞典前驻俄大使斯文·希德曼(Sven Hidman)表示,加入北约后,“我们将失去在中立和不结盟政策上的独特优势”。
在瑞典的社交媒体上,政府加入北约的决定也让一些年轻人感到失望。19岁的社民党议员埃琳娜·瓦尔斯特伦(Elena Wallströ)表示,社民党的纲领明确提出“军事不结盟是瑞典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该党领导层违背了这一原则,这是一种背叛。最让她担心的是“那些将要被征入伍,冒着被送上战场的风险的年轻人在这件事上没有发言权”。医生布雷特·卡尔森(Brett Carlson)说:“作为一个中立和不结盟的国家,瑞典可以在北约防务联盟之外的世界上发挥更好的作用。不要让美国控制我们的外交政策。美国是北约的强国,最终主导和决定的是美国。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给世界带来了很多伤害,尤其是在中东。”网民Ak Johnson说:“加入北约必然意味着更大的冲突风险和更多大国对抗的领域。同样不合逻辑的是,瑞典不可能追求独立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核裁军方面,因为它害怕一个大国俄罗斯,并使自己依赖另一个大国美国来提供安全。”斯德哥尔摩大学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者认为,如果失去中立地位,瑞典商业的利益将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他认为,瑞典本应努力成为“世界上最精致的中立国和和平调停者”,而不是“非此即彼”。
奥地利继续保持“积极中立”
在芬兰和瑞典提出加入北约后,同样是欧盟成员国的奥地利成为了中立国最坚定的代表。奥地利政府多次表示,完全尊重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决定,但奥地利将继续保持中立地位。“我们不属于任何军事联盟,也不想加入北约这样的组织”。
5月27日,奥地利总理尼希米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进行了45分钟的会谈,颇具说服力。哈默4月11日访俄时,被国际媒体形容为“俄乌冲突升级以来,首位访俄并与普京会面的欧盟领导人”。奥地利领导人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他们永久的中立国地位和作为东西方“桥梁建设者”的外交传统。
二战开始前,希特勒的故乡奥地利被纳粹德国以积极的吞并态度“吞并”。因此,奥地利是不是“纳粹德国的受害者或帮凶”一直存在争议。二战后,美、英、法、苏占领奥地利,维也纳被分为四个占领区。在此期间,奥地利仍有自己的政府,但四国有权否决任何新的立法。随着冷战的开始,四国于1947年开始就奥地利的最终地位进行谈判。1955年,在西德同意加入北约,奥地利向苏联保证独立后将成为中立国后,四国与奥地利政府签订条约,同意从奥地利撤军,恢复奥地利的主权和完整。四国占领军全部撤出奥地利后,奥地利议会通过宪法法案确定奥地利的中立地位,宣布永久中立,并承诺今后将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维护中立地位。该法案还规定,奥地利永远不会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也不允许其他国家在奥地利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据有关报道,奥地利已将其永久中立国地位通知所有建交国。1995年奥地利加入欧盟时,宪法中专门增加了一个新条款,确定在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框架内的行动不违反奥地利的中立地位。作为“北约伙伴国”,奥地利曾受邀参加北约举行的一次大规模网络军事演习。
奥地利《标准报》近日撰文分析了奥地利拒绝加入北约的原因:“根据欧盟的相关政策,当任何一个欧盟成员国遭到武装入侵时,其他成员国都有义务提供支援,即使该成员国不是北约成员国。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距离俄罗斯较远,军事威胁没有芬兰和瑞典大。此外,约3/4的奥地利民众普遍反对加入北约,完全赞成的只有约14%。”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4日,工作人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忙碌。图/新华社
中立国的减少,自然让国际社会担心解决全球危机和冲突的中间沟通渠道会受到影响。以奥地利为例。在确定中立地位后,该国一直奉行“积极中立政策”,在争端中充当调停者,为不同的当事方提供谈判场所,并成为国际组织的东道国。早在冷战时期,奥地利因其在北约和华约之间的中立地位和地理位置,多次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桥梁。比如1961年6月,美国肯尼迪总统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会晤就在奥地利维也纳的美丽宫殿举行。奥地利独特的国际地位不仅吸引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组织和一些联合国机构落户维也纳,也使维也纳成为冷战时期著名的“间谍之都”。时至今日,奥地利积极充当东西方“桥梁建设者”的外交传统并未改变。例如,正在进行的“伊朗核协议谈判”也在维也纳举行。
不难看出,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升级,美国不断制造安全恐慌,敦促芬兰和瑞士加入北约,将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对抗陷入恶性循环,利用军事集团对抗寻求绝对安全,胁迫地区伙伴选边站,这只会加剧全球的不确定性和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