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银川人才发展30条政策内容
银川出台“人才兴市30条”,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培养、暖心、活力四大工程,营造重视人才、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尊重人才的环境,广纳贤才,为银川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一、人才引进项目
1。高科技但人才匮乏
(1)生活补贴
全日制高科技人才短缺:
每年给予最高20万元的生活补助,最多支持3年。
引进灵活、高精、紧缺人才;
每年给予最高6万元的生活补助。
(2)住房保障
引进全职国内高端专家和关键技术带头人;
提供最多260平米的高端人才社区共有产权房。
高科技人才引进:
A类人才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全职引进F类-B类人才分别给予20-60万元购房补贴;引进灵活人才,享受最高220平米的人才公寓。
2。年轻的天才
(1)全日制博士生:
在市属企事业单位工作,直接认定为D类人才,享受最高15万元的生活补贴和40万元的住房补贴;工作一年后会评选高级职称。
(2)“双一流”研究生及以上人才:
首次在银行就业创业,可获得“五折”购买青年高层次人才共有产权房。
(3)新就业高校本科生:
享受青年人才“拎包入住”站。
3。创新和创业人才
(1)对企业技术研发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的补贴,实现产业转化。
(2)对归国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助。
(3)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高30万元的贴息贷款。
4。灵活的人才引进
(1)高端智库灵活吸引人才,对区内外资银行献智献策的专家(合作单位)授予市委、市政府专项证书,给予最高30万元的补贴。
(2)高效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才,为柔性人才提供短期住宿、景点等个性化服务。银川市人才计划和科技项目面向本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企业飞地RD中心开放。
5。设立3000万元人才科技基金,对人才引领的科技型企业给予资金支持,给予最高500万元股权投资。
6。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市场化人才招聘机构和个人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
7。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给予每年最高50万元的补贴。
8。鼓励建设优秀人才合作基地
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
二。人才培养项目
9。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最高资助50万元。
10。青年科技人才
(1)支持园区和企业创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研究中心。
站内博士后每年享受2万元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等支持,离站留行直接享受高精尖缺专职人才引进政策支持。
(2)培养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给予最高5万元的培养经费。
十一。卓越工程师建造师协同创新中心
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
12。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参与国内外高端研究
给予最高20万元补贴。
十三。高技能人才
(1)建设银川市优秀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2)支持企业在急需岗位开展技能人才“短平快”培训。
给予最高30万元的培训补贴。
14。人才梯次培养
(1)组织校长、院长、农技人员等人才进行示范培训。
(2)选派骨干人才出国对口培训,给予每人每年最高5万元的资助。(三)选拔“双向挂职”青年人才,每人每年补助2万元。
15。建设“三新”产业和重点领域“人才小高地”,最高支持50万元。
三。人才暖心工程
16。儿童教育
为引进高科技人才的全日制子女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入学保障。
十七。配偶就业
引进高科技人才和紧缺人才的配偶已就业的,按照对等原则协调解决配偶工作;失业人员可享受每人每年2万元的补贴,最高补贴3年。
18。医疗保健
按照A类、B类人才2万元,C类、D类人才2000元,E类、F类人才1200元的标准,高技能紧缺人才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
19。休假和疗养
D类及以上高科技人才每3年享受一次市级组织的免费休假疗养;E类、F类高技能人才享受各地各部门组织的休假疗养活动。
20。开发“凤城人才”[S2/]
每人奖励2万元。
21。取得高、中、初级社会工作者证书的人才
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6000元、3000元、2000元。
二十二。具有高、中、初级高素质农民职称的人才
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6000元、3000元、2000元。
四。人才活力项目
二十三。实施专项事业人才招聘,市级已编制100个专项事业,急需与专业对口的全日制“双一流”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可不经笔试、面试直接评聘,科研人才可“带进企业”开展科研开发工作,薪酬合理。
24。建立学术型和应用型“双轨制”人才评价体系,企业“首席技师”等一线人才可纳入高新技术人才激励支持范围。
25。事业单位可按不超过专业技术岗位数的120%申报职称(国家明确评聘的职称系列除外)。
二十六。对于已取得高级、中级职称,因岗位数量原因无法聘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事业单位可在绩效工资总额内参照同类员工分配绩效工资。
27。开展专家人才“组团式”服务,在宁敏镇设立“专家服务团”,集聚福建人才、企业、智库等资源,提供银行服务。
。实施“导师帮”乡村振兴人才集聚计划,五年扶持150个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补助10万元。
。科研项目将“曝光委托”,优化科研经费自主管理模式。人才和科研项目经费实行外包,科研经费允许跨年度使用。
30。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人才创新中心,打造“便民客厅”、孵化器、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