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映射
德国财政部5月29日宣布,德国已同意修改宪法,允许在俄乌冲突后设立1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170亿元)以信贷为基础的“特别基金”。德国财政部表示,“特别基金”成立后,政府将立即发起倡议,加快采购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根据目前的估计,这笔专项资金可能会持续到2026年底。
德国每年在常规国防上花费约500亿欧元。增加这笔军费意味着扩大财政赤字。因此,必须修改德国宪法,使这笔支出符合宪法的“债务刹车”条款。
所谓的“债务刹车”条款于2009年被写入德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的结构性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35%。
德国总理安吉拉·舒尔茨
据德新社报道,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三党执政联盟,以及反对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的代表,29日在首都柏林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谈判。那天深夜,他们宣布就这笔额外的军费开支达成了协议。德国的执政联盟和中右翼反对党表示,他们已经达到宪法修正案要求的三分之二多数,以从宪法中免除国防基金的债务限制。
据路透社报道,这笔钱将用于未来几年德国军队和军备的“现代化”升级。同时用于在几年内增加德国常规国防预算约500亿欧元,以达到北约制定的每年国防支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
德国国防开支增长缓慢,俄乌冲突成为修宪契机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27日,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三天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就在德国联邦议会关于乌克兰局势的特别会议上宣布,将额外设立1000亿欧元的国防基金,并承诺将超过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超过北约的要求。当时,舒尔茨说,俄乌冲突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现实。"这个新的现实需要一个明确的回应."
数据映射
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在安全政策和国防预算上一直保持着非常克制的态度,尤其是在两德统一之后。德国外部安全威胁大大削弱,国内和平主义占主导地位,导致德国联邦国防军兵力从1990年的约50万人减少到目前的约18万人,国防预算从1990年占GDP的2.52%逐步减少到2016年的1.15%。据法新社报道,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德国军方报告显示,不到30%的德国海军舰艇处于“完全可操作”状态。
德国在国防开支上长期“不合规”,引起美国不满。特朗普执政时多次指责德国国防预算达不到北约的国防开支标准,要求提高到GDP的2%,并多次威胁大规模撤军。特朗普的态度迫使默克尔设想“一个没有美国领导的世界”。此后,德国逐渐增加国防预算以应对挑战,但进展缓慢。到2021年,国防费占比只提高到1.5%。
默克尔和特朗普
然而,俄乌冲突后,德国增加军费的议程突然加快。有分析指出,这既是俄乌冲突带来的挑战,也是北约盟国压力下的无奈之举。美欧美等西方国家联手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对乌克兰实施军事援助,促使德国政府改变国防政策,参与对乌克兰的武器出口,从而扩大了德国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
但德国这次追加的1000亿欧元“专项基金”,显然超过了对乌克兰的援助需求,更多的是投入到德国装备的更新上。据德国媒体报道,预计“专项基金”将有约680亿欧元用于采购国内大型装备项目,包括欧洲战斗机、新型重型运输直升机、新型护卫舰等。其余部分将投入多边防务项目,涉及新型火炮、潜艇、未来空作战系统等。
德国做出这一“历史性改变”的速度,也反映了俄乌冲突的爆发对二战以来建立的欧洲秩序的巨大冲击。有分析指出,德国发展超出自身需求的军事能力,必将引起德国周边国家的警惕和焦虑。如果德国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发展,可能会波及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等周边国家,引发军备竞赛,还可能加剧北约与俄罗斯的冲突。
此外,德国目前在能源安全方面面临很大困难。此时德国Scholcz政府将投入数千亿资金用于国防而非能源建设,预计将对国内民生产生较大影响。
另一个国家也想让俄乌冲突“正常化”
德国修宪也会对同样是二战战败国的日本产生一定影响。
二战后,日本制定了日本国宪法(又称“和平宪法”),并于1947年开始实施。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将永远放弃发动战争、威胁使用武力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强自卫队的武器装备水平,同时日本政府在法律层面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
岸田文雄
日本也将俄乌冲突视为修宪扩军的契机。日本自民党安全调查会4月21日正式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份文件的提案草案,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防卫费提高至GDP的2%,这是日本将加大军事投入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修改后的日本文件声称,日本需要增加军事预算,因为“邻国军事能力的不断提升”已经对日本构成了“重大威胁”。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杨伯江指出,俄乌冲突也强化了日本国内修改和平宪法的鹰派论调,修宪进程可能会加快。首相岸田文雄在自民党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要采取实际行动推动修宪,主要目标将是修改宪法第九条。他表示愿意采纳安倍时期自民党确定的修宪草案,将自卫队写入宪法第九条。指出日本右翼势力企图通过夸大国际紧张局势来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以达到“共同国家化”的目的。
数据映射
作者陈妙松,深圳卫视新闻编辑
张思楠,编辑,直接新闻总编辑,深圳卫视港澳台直播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