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书中雷锋竟成日本兵?出版社回应

金瓶梅是什么2022-09-10  34

教辅书中雷锋竟成日本兵?出版社回应

来源:本报综合九校新闻

5月29日,有网友反映教辅书《同步巧精》《雷锋做好事》配有参与南京大屠杀日军抬的老太太图片。30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称正在积极处理,稍后会公布结果。

网友提供的图片显示,该书是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卷《共时、巧用、串连》的教辅书。附随图片出现在巧妙理解词义一栏,一张疑似穿着日本军服的男子背着奶奶的图片,标题为“雷锋做好事的艰辛”。

封面显示,该书由畅销十余年的“举一反三”品牌团队和启明星辰国际教育集团“教材完整解决方案”团队联合出品。

Skycheck显示,启明星辰国际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已经解散。

“人教版插图教材”用了近10年!一线数学老师:拿到课本就觉得怪怪的!专家:只内部审核不合理…

近日,“人教版数学教材插画”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担心这样的插画会影响孩子的审美发展。话题持续发酵多日,截至记者发稿,仍占据热搜。

一线老师:拿到课本就觉得怪怪的。

从网友公布的插画来看,画中的人物都有嘴巴张开,舌头伸出,眼距大,眼睛小,眼睛不在的特点。因为大部分人物都是斜眼侧身,五官极不协调,整体画风比较奇怪。在一张以直角三角形拼出钝角的图片中,左边穿黄色的小男孩疑似画出了自己下体的私处。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插图人物普遍被丑化,有些画面似乎还有性暗示。”据红星新闻报道,一位微博网友告诉记者,教科书插图事件发生后,他仔细查看了女儿也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发现了不少插图问题。“不仅很多儿童画像突出了胯部位置,甚至在一幅家庭画中,爸爸的手都疑似放在了女儿的身下。”

“书里的人物长相难看,衣服难看,褶皱多,额头和眼睛特别奇怪,画风懦弱。”小学六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说,学校目前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拿到这个版本后觉得怪怪的。不过老师告诉记者,数学课本上的插图其实对教学影响不大。“这不像英语,你需要区分谁在说话。数学上没有李雷和韩梅梅,学生只需要看数字就可以了。”而且事发后她也问过班里的一些同学,但大部分都说没感觉。“有同学说长得丑,但也没再多说什么。”

资深编辑:一审应该找擦边球。

据悉该教材自201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使用以来,已经使用了近10年。近日,多位常年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教科书或书籍的出版要经过出版社内部的三审三校,终审尤其要检查整体的风格和安全问题,而的擦边球要在初审中找到。

“童书插画的现象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编辑小张告诉记者,可能有多种原因导致审核不规范的后果。比如,有的出版社迫于尽快出书的压力,编辑审核工作不够细致,或者审图意识不足,责任心不强。

“最近出版界相关人士也在热议网友指出的教科书插图,认为其中的错误‘有点过分’。插图中内衣外露等。如果编辑没有发现,没有处理,说明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怀疑。”很多出版界人士认为,童书插图存在问题,应该是因为三审三校对过程中的疏漏。

专家:只内部审核不合理。

据中新网视频消息,有专家表示,编写教材只进行内部审查是不合理的,应该吸收公众意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目前我们的教材编写仍然是出版社、编者、教材审定(委员会)。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更多的是内部质量把关。因此,我们一直建议建立一个开放的机制。“专家认为,教科书的编写和修订应建立公开机制,将公众意见和专家意见有机结合。

延伸阅读:

人教社插图再次被批多题。五河麒麟的解释激怒了网友。

这两天,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图片被网友们用丑陋诡异的眼神吐槽。甚至可以说,他们就像是带着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还有一些兔女郎服装和美国国旗元素的使用等问题。相关内容不断被冲上热搜。

人教版教材插图出现过多次热搜。

起初,有些人认为这只是艺术风格的问题,例如,这很可能是受到了世界级画家费尔南多·波特罗(fernando botero)的影响。

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下。的确,在波特罗的一些画作中,人物看起来很傻,但并不是所有人物的眼睛都睁得那么大。

前两个瞳孔距离都很大,但是蒙娜丽莎的眼睛没那么笨,最后一个的瞳孔距离也不是很大。

眼睛和眉毛之间的距离也是比较正常的,而不是像钱钟书《围城》第一章中的形象表述的那样:“孩子...眉毛高过眼睛,离眼睛那么远,彼此相思,就像报纸漫画里中国人的脸。”

而且,即使是世界名画,放在小学课本里也不容易,比如教皇英诺森十世,他是弗朗西斯·培根画的,看着就让人毛骨悚然。

他在作品中多次讽刺美国,引起外媒关注的著名画家吴鹤其林给出了另一种观点,说钱不够,雇不到好的画家。

吴麒麟觉得钱不够。

这种说法反而进一步激怒了网友,质疑他在洗地,就算给的钱少,也不能这样画。

也有人认为,五河麒麟的观点即使从金钱的角度来看也不成立。因为一个“国家级”的案例,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开启一条商业之路。就算不给钱,也会有人抢着刷。

从我编写教材的经验来看,这两种说法只是反映了商业领域的部分现状,关键在于教材的插图根本不符合商业惯例。

先不说插图,就算教材本身,教育部、出版社或者编写组是不是对所有老师公开招标?大家都贡献一下,然后哪个更好?

不会,当然要看实际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哪些老师愿意写,甚至老师的资质都不是决定性的。反正前面挂着名字的老师一定是很有资历,教学经验丰富的,而实际写的人可能有些不是。非常年轻的老师也可以参加。

所以说到插画,也是如此。几乎没有竞价,数学老师也不太可能有什么发言权。一般是看出版社基于现有关系能找到什么画家。

从五河麒麟的“钱”的角度来看,教材的发行量如此之大,似乎是出版社的一笔大生意。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参与者有没有可能根据打印的数量来选择拿到钱呢?

在一个小学校里,一个人不能用很少的钱乱涂乱画,就像我们的老师不能用文字乱涂一样。但涉及到“钱”的问题,教材编写并没有太多“正常”的商业逻辑,不仅仅是关于画家。

换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思想舆论立场,不能单纯谈“钱”,也不能单纯看商业逻辑。

另外,给的钱少,其实也不是没有任何好处。一个版本的教材可能需要很多年,很少更新,也就是说参与者几年都没有太大变化。如果成了可以吃很多年的教师“大生意”,我担心为了争夺编制资格,不知道要加多少“侮辱”的东西。

从“国家级”项目赚取声望的角度来看,教科书插图的艺术水平毕竟有限。网友列举了前几年很多优秀的插画,除了直接用名画的,大部分都是国画、油画、水粉、水彩、漫画一类的,也只是一般水平。估计很难靠教科书式的插图在行业内打开局面。

对于一些出版社来说,找一个有一定资质的人愿意承担这个任务就够了。不管是让画室的年轻人画,还是转包出去。如果设计工作室的名头够大,主要负责人简历够好,出版社可以“说明”。不总是成功的画家会砸自己的牌子?甚至没有人能想到几年后会发生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课本插图也是美育的一部分。怎么能这么无视呢?的确,人教社在回应中也表示,要“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教育功能”。

确实如此,但在实际教学中并非如此。大部分教科书插图的“作用”是学生的涂鸦稿。

语文老师偶尔会用插图讲解意境,大部分只是写山水文章。英语老师只靠人物来组织对话。数学老师只是借用一些教学场景或者应用题场景。

有些学校要求学生认数学课本上的字,并不是为了美观,而仅仅是因为课本上的字用在了其他习题上。如果学生不能清楚地识别它们,他们可能会在回答问题时弄错谁的苹果多,谁的梨少。

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对插图的使用,本质上可以用简笔画代替,用不同的配件!在这样的教学需求下,鄙视插画并不意外,虽然不应该。

还有两个问题,我觉得有助于我们对课本插图有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是教材的编写和审核都有很多人参与,没人敢保证里面没有“坏人”。但是我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无害的。

最简单的事实是,人教版其他教材插图正常。如果写作和复习的链条上很多人有问题,或者关键岗位的人有问题,那么肯定会有更多教材出现事故。

吴用工作室推出这样的作品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但在出版社,很可能出错的第一步是数学教材编写组的一个成员恰好和这个工作室有关系,盲目相信它的名字和“艺术感”...

有些网友翻出吴勇导演的硕士论文,吹捧自己工作室教材的插图,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此强烈的“艺术自信”可以吓到业余爱好者,震撼专业人士。

第二,审计的视角也随着整个社会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一些原则性的“反动”内容,必须时时加以审视和剔除。但在这套教材获批的2012年至2013年间,近年来引起诸多风波的“斜眼”等“辱华事件”尚未密集发生,中美关系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恶化。审计人员可能对人物和星条旗不是很敏感。

教材本身就是一个例子。其实几年前就有人指出插画的问题,只是今年才全网发酵。也许是社会认知达到了一定的门槛。

另一个例子是地图的使用。该标准不涉及社会思潮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可以说标准基本保持不变,但过去大量企业甚至国家级媒体习惯性的漏图。直到最近几年,经过几次风暴,人们才开始对地图敏感起来。

即便如此,就在今年,我看到有些学校搞活动的时候,在布景板上用错了地图,但是学校知名度不高,事情也没闹大。

这里可以看出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对舆情事件进行合理的监督和正确的指出,可以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提高相关人员的敏感度。

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意识到每一点都是教育,都应该走在社会观念的前面,认真把关,教学。教育界和出版界应该欢迎群众的监督,但也希望从源头上做得更好,让监督引发的舆论风暴越来越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603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