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上证综指有所反弹,从3000点以下的位置站上3100点,但目前处于横盘状态。期间公募和私募的声音也不断。
2008年4月,有媒体以“3000点保卫战打响”为噱头,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如今,a股是否会继续反弹,是否处于较低的估值区间,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作为主流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和一些顶级私募已经成为市场的风向标,他们不断向市场宣布,目前投资a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价值。与此同时,一些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逐渐放开了申购限制,一些百亿、百亿的私募公司也在大举申购。
进入6月,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股票会不会好。基金还能继续持有吗?
艰难的开始
历史总是那么相似。时隔十四年,a股市场再次呼唤“捍卫3000点”。4月25日,a股的下跌打破了许多投资者的预期。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5%。上证综指收于2928.51点,而上证综指上一次收盘跌破3000点是在2020年6月30日。
“今年过年太难了”,一位公募基金从业者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遭遇大幅下跌,上证综指从3500点跌到2800点只用了一个多月。截至4月27日,除煤炭外,行业板块几乎全军覆没。电子板块跌幅位居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首位,超过35%,其他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4月底的大幅下跌甚至比2020年还要严重,”一名投资者表示。东方财富数据显示,3月3日,上证综指盘中高点达到3500.29点,4月27日,上证综指盘中低点跌至2863.65点。
“捍卫3000点”的呼声最近在a股市场再次传来,而且这一次与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记者梳理近14年同月沪指表现发现,自2008年以来,除2015年外,每年4月沪指点数始终在3000点左右波动。2008年4月23日,上证综指收于3278.33点。就在前一天,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那一天,在金融股反弹的引导下,“3000点保卫战”终于临危受命。今年4月25日,上证综指跌破3000点,收于2928.51点。关于“保卫战又开始了”的嘲讽声音也在各大平台传播开来。但这一次,主角不再是以证券、银行为首的金融股,近两年最火的新能源板块率先反弹。
在此之前,上证综指已经经历了年初以来的一轮下跌。今年第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收盘点位仍在3600点以上。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不仅4月份的投资收益不尽如人意,年初以来的整体投资体验同样糟糕。
截至4月29日收盘,上证综指收复失地,再度站上3000点。此后上证综指一路震荡上行,但前期市场的大幅下跌引发了情绪波动。截至5月27日收盘,上证综指报3130.24点。目前上证指数在3100点附近波动。不仅投资者开始担心未来的风险收益比,基金公司也时刻关注投资者的情绪,稳定基金业绩。
不过,一些基金公司的产品年内亏损不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173只混合型基金和177只股票型基金年内净值跌幅超过30%(份额另计),最大净值跌幅近45%。
当市场下跌时,基金也大幅下跌。面对年初公募基金的不佳表现,有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早已习惯了基金的下跌,只要不卖,绝对不会亏钱。有投资者表示愿意和市场战斗到底,只要跌了就一直投基金。
面对如此不利的开局,一些公募基金的管理人不仅在季报中承认业绩不佳不能被市场以外的因素“倒掉”,还坦诚地反思和重新审视自己多年来建立的投资框架。经过年初以来市场的大幅调整,投资者从近两年对资金的狂热中逐渐冷静下来。最明显的就是新基金不再那么吃香,基金经理会重新强调市场估值是否合理。
基金经理的反思
对于包括基民在内的很多投资者来说,这段时间是难熬的,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也是如此。
如何挽回前期市场下跌带来的负面因素?比如基金规模因短期恐慌遭遇大额赎回,我们因不看好未来市场走势而暂时不买基金。作为二级市场主流的专业投资机构,基金公司公募中有很多掌管数百亿股基金的基金经理,他们面临着业绩和规模的双重压力。
据统计,到今年一季度末,规模超过100亿元的股票型基金有35只,去年四季度末规模超过100亿元的股票型基金有44只;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混合型基金有57只,去年四季度末为86只。相比之下,数百亿美元的“巨无霸”基金数量在减少,投资者对业绩走势比较敏感。一旦业绩不佳,就会选择“出逃”,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表现得更加坦诚,直言投资的风险和不足。
中欧基金经理格伦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混合型基金。截至4月29日,全年净值跌幅超过24%,一季度末规模环比减少约72亿元。一季报显示,中欧医药健康股主要来自医药生物、医疗器械等板块。基金经理盖兰在业内也有“医药女神”的称号,她大部分生物医药类的股票也来自这个行业。
一季度医药板块虽然是调整幅度较大的板块,但内部还是有一些优秀的子行业。在季报中,格伦也表示,企业的选择要以长期投资价值为投资导向。她更看好核心的创新药、创新设备、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
“创新相关市场远未达到国内市场的天花板,海外市场正在逐渐积蓄力量。公司层面,企业转型创新的趋势仍在延续,创新药物临床申请量逐年创新高。质量方面,近年来RD管道整体布局更加合理,资源向差异化倾斜,甚至诞生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品种。”格兰特在季度报告中说。
虽然生物医药存在中长期投资机会,但葛兰也明确表示,短期市场波动难以避免。
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的管理规模也大幅下滑。一季度末,他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规模为552.72亿元,环比减少120多亿元,一季度净值增长-14.99%。在第一季度报告中,张坤表示,和基金持有人一样,他对基金净值的明显下跌感到焦虑。他认为“焦虑可能不仅来自已经意识到的下降,还可能来自对未来进一步下降的恐惧”。这是大脑的一种自然感知趋势,就像被投资股票的上涨,会释放出令人满意的多巴胺。但是,大脑的某些特性不利于投资。张坤认为,虽然这些特征无法改变,但可以平静地接受,从而保持平静的心态。
“尽管短期市场面临许多困难,但它也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相当有吸引力的价格。我们认为,企业每天积累的自由现金流会体现在其价值的积累上,不断增长的企业价值最终会投射到其市值增长上。”张坤在一份季度报告中表示。
与上述两位基金经理一样,银华基金经理魏娇管理的银华财富主题一季度也遭遇了一定的回调。一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73.36亿元,环比减少超50亿元,一季度净值区间增长-20.17%。
过去三个季度,银华财富主题的净值有所下降。魏娇在一份季度报告中表示,“它不再有资格推卸自然灾害和外部不确定性对净值表现的影响”。作为业内提出重点关注南宋版图的基金经理,魏娇的观点和看法始终具有话题性,他在今年一季度的投资经历充满了反思和总结。
虽然在困难时期,魏娇认为悲观主义者因为不盲目乐观而准备更充分,而乐观主义者在面对超出乐观预期的偏差时心理崩溃。他调整并坚持自己的立场。
从魏娇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来看,一季度末有医美和OTC中药品种可以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有创新药的疫苗,有CXO龙头公司。魏娇意识到投资不能再集中在过去资金较多的消费和医药轨道上,开始向C端商业模式转变,并辅以理解有限的B端商业模式。然而,这不会改变他的观点,即药物和消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富含水生植物和牲畜库存,此后也不会改变”。
魏娇也意识到了估值和边际变化对大多数公司组合的重要性,这也让他不再坚持坚决不卖好公司的信条,而改为动态平衡。
“既然很难在里面看到全貌和别人的牌,不如回到时间的维度。年报和季报的中奖号码翻出来之后,目标和当时的决策场景都会跟进。这样才能坚持谨慎的态度,找出自己的错误和成功之处,进行惩戒性的改正。”魏娇在一份季度报告中表示。
海证券研报指出,一季报中基金经理观点的关键词主要有市场、行业、疫情、估值等。其中,基金经理频繁提及“经济”(117次)和“疫情”(108次)。在2022年疫情将反弹的形势下,基金经理对未来市场走势持短期谨慎观望和长期积极乐观的态度,更加关注公司的经营质量和长期发展潜力。“制造业”(37次)和“新能源(36次)”是未来展望中被提及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军工制造和新能源行业的高增长潜力正在成为数百亿基金经理的共识。
来自公司层面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上证综指3000点的“保卫战”不期而遇。市场不好,投资人不买单。基金公司曾经给投资者“心理按摩”,各基金公司利用媒体平台公开发表对市场当前投资价值的看法。这些观点大多是乐观或中立的。
华夏基金总结了今年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美联储意外收紧(1月27日)、俄乌战争(2月24日)、上海疫情(3月28日)。不过,三大因素对市场预期最悲观的阶段正在逐渐过去。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指出,自4月26日阶段性低点以来,截至5月23日,上证综指累计反弹9%。新能源汽车指数(+30%)、光伏指数(+37%)等核心轨道均已接近或触及本轮上海疫情3月中旬爆发前的点位,基于疫情改善和供应链修复的盈利改善交易基本完成。但短期疫情影响后,国内经济仍面临高库存周期,经济增长缓慢,叠加美国库存高企,产能恢复,零售下滑,拖累出口行业。因此,仍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来扩大内需,市场对稳增长政策有很高的预期。虽然基本面和海外风险尚未转好,但上海疫情明显好转,LPR搬迁,宏观流动性环境明显改善,将为市场底部的上升提供支撑。
除了积极发文稳定投资者情绪,基金公司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选择自购。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今年以来共有76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其中包括基金公司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而自掏腰包购买的基金。还有一些“发起式”基金,要求公司和高管根据设立条件认购一定金额。
事实上,早在年初市场持续下跌的时候,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20余家基金公司就自购,部分基金公司还在持续加仓。对于更多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也放开了每日户数限制。
此外,一些知名私募股权公司今年以来也进行了大笔收购。4月26日,知名私募公司宁全资产发布公告称,将动用固有资金购买旗下基金1.1亿元。完成本次投资后,公司共持有其资金约2.1亿元。据了解,宁全资产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兴全基金原总经理杨东。杨东在2007年市场处于高位时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此后,他多次给投资者写信,提醒他们投资风险和机会。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5只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私募基金宣布自购,自购资金总额超过20亿元,其中,九坤投资自购金额为3.6亿元,宁波魔方量化自购金额为3.5亿元。规模从50亿元到100亿元、20亿元到50亿元、5亿元到10亿元的私募公司都是自己买产品。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自购不仅可以提振市场,也有利于自身产品的口碑营销。“私募和自购,一方面是认识到当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对接下来的市场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这种利益捆绑的自购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减少投资者非理性赎回带来的损失,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雨说。
市场还能继续反弹吗?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根据市场走势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快速调整仓位。
据券商统计,一季度公募基金增仓银行股,减持电子股,而包括银行股在内的金融股估值仍处于低位。对于投资者来说,最想知道的是a股接下来会是什么样的走势。是在筑底区间还是会有明显反弹?
招商基金认为,展望a股未来,虽然目前政策效果尚不明朗,还需要时间去发现,但投资者已经转向正视稳增长,开始更积极地寻找被低估或被错杀的投资机会。其中,业绩确定性仍是未来市场关注的核心风格,市场可能从关注单一业绩确定性转向关注业绩确定性的边际改善,其中稳增长、稳需求的投资主线将开始真正出现。将重点关注银行、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此外,参考历史上“稳增长”政策周期下的行业间接力,大消费板块,包括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社会服务板块等,有望逐步迎来较好的配置机会。
“虽然近期市场有所反弹,但其性质主要是超跌反弹。背景是去年四季度以来a股连续大跌,大部分个股价格仍处于历史底部”,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向表示。
“我们感觉虽然短期反弹可能告一段落,但中期来看,a股大部分风险基本释放,继续下跌的空并不大。考虑到短期反弹的获利回吐压力,未来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今年政治生态相对复杂,短期经济复苏困难,外部环境日趋严峻。我们认为,未来一到两个月,a股市场仍以震荡筑底反弹为主,短期内不宜对反弹高度期望过高。”对姜帆说。
一位私募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是否有利好因素很难判断。目前更多的基金投资者更倾向于右侧投资,而基金经理更倾向于提前埋伏在左侧。导致目前很多基金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该投资者认为,市场底部大概率要到6月份才会形成。目前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投资者教育,减少投资者的“追涨杀跌”。
俗话说“熊市不谈底”,一位私募投资经理表示,在上证综指之前跌破3000点之后,市场上的一些资产开始出现一些不错的性价比。但目前来看,等到基本面好转,宏观经济担忧消失,可能是一个相对较好的选择。
向认为,投资者不必对a股目前的位置和估值过度悲观,而应该对基本面坚实、长期景气、低估值、高分红的公司进行战略性布局抄底。结构上,继续关注与稳增长相关的基建产业链和地产产业链,包括建材、煤炭、钢铁、银行;从中长期、战略、国家安全角度关注科技、军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继续关注农业农药、化肥和医药股。
编辑: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