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今日开启太空探索新征程!航天专家:中国人将实现在轨不间断驻留

如何调整生物钟2022-09-10  62

神舟十四号今日开启太空探索新征程!航天专家:中国人将实现在轨不间断驻留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再次搭载3名航天员前往天宫空站,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10时44分。飞行乘组由航天员、刘洋、蔡组成,任指令长。他们都是第二批宇航员。其中,参加了神舟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了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进行了首飞。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该站空建设阶段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宇航员将在轨道上工作和生活6个月。任务主要目的是配合田文实验舱、蒙恬实验舱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换位,完成中国/[/]。完成空站内室内外设备及空站内与应用任务相关的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空之间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进行日常维护和其他相关工作。

▲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擎天阁广场举行。(右)、刘洋(中)和蔡即将开始为期六个月的飞行任务。新华社记者蔡洋摄

按照计划,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与天河核心舱径向口对接,与天河核心舱、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在轨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3名航天员将迎来站内两个实验舱空,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和对接。他们将与神舟15号飞行人员在轨道上轮换,并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舟十四号发射后,不仅将在轨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乘组轮换。更何况中国人从神舟十四号发射开始就不间断地待在轨道上。

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看来,这次载人任务不仅亮点多,而且意义深远。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会走得更远。”焦维新说,国家Tai 空实验室的建成,实际上可以完成很多在地球上难以实现的科学实验,造福地球和人类;长此以往,也会为人类在Tai 空的长期存在一点一点积累经验。

焦点1:

神舟十四号经历了200多天的“站立式”应急待机,迄今为止最长的待机船箭组合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L 空。在轨运行6个月后,于2022年4月16日返回地面。

杨宇光介绍,早在神舟十三号发射前,神舟十四号已经完成总装测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命。

“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流程,就是当一个航天乘员上天执行任务时,下一个船箭组合体处于备份和应急救援状态,在垂直总装厂房待命,以备飞船在Tai 空执行任务时出现紧急情况,保证在轨航天员得到及时救援。”

杨宇光说,与大多数火箭水平存放、发射前“站立”相比,此次发射的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虽然经历了200多天的应急待机“站立”姿态,但不会影响其性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测试,确保发射过程的安全可靠,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伟

焦点2:

飞行人员首次在轨轮换,中国人将不间断地留在泰空

今年4月17日,也就是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的第二天,中国空站建设进展新闻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春表示,根据任务安排,2022年,我们将完成中国空站在轨建设,计划执行6次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乘员组也是由3名航天员组成,他们也将在轨驻留6个月;7月发射空站空间询问实验舱,10月发射空站空间梦想实验舱,完成中国空站在轨建设。之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据介绍,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将在空间站空迎来两个实验舱,神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参观对接,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开展在轨轮换。

“两个飞行组在轨轮换,这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更重要的是,从神舟十四号飞天开始,中国人将不间断地留在轨道上。”杨宇光说。

杨宇光还介绍,飞行人员在轨轮换、长时间在轨驻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他解释说,航天员站在空的核心任务是开展各种科学实验,这些科学实验多种多样,非常复杂,很多需要跨越乘员的轮换周期。所以飞行人员在轨面对面交接任务比回地面交接任务要高效可靠得多。从可行性来看,即将发射的空间实验舱有独立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可以同时支持6名航天员在轨工作。

▲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伟

焦点三:

建设国家空间空实验室任务,为人类在宇宙中长期生存积累经验

据新华社报道,在6月4日举行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天宫空站建设,基本配置天河核心舱、实验舱和实验舱,建成国家Tai 空实验室。其中,问天实验室以空生命科学研究为主,梦天实验室以微重力研究为主。

林锡强说,作为国家级的Tai 空实验室,在国内空的站内可以部署25个科学实验机柜。每个实验室是一个小型的Tai 空实验室,可以支持单学科或多学科科学实验的开展,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中国国家空间科学研究院空充分借鉴了国际空站等设施的好经验和做法,问天实验室和梦想天空实验室规模都比较大。未来要进行的科学实验项目,不仅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还要有前瞻性。而且将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据介绍,问天实验舱主要用于空的生命科学研究,配备有生命生态学、生物技术、变重力科学的实验柜。可支持空条件下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的响应机制研究,以及封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并通过可见光、荧光、显微等手段。

天空实验室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备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和航天技术实验等多学科实验柜,支持重力覆盖下的多相流动和相变传热等物质本质规律研究、基本燃烧过程、物质凝固机理等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同时,以天宫二号空冷原子钟为基础,建立世界上第一套由氢钟、铷钟、光钟组成的空冷原子钟组,形成Tai 空中频率稳定度和精度最高的时频系统,开展引力红移、精细结构常数测量等前沿科学研究。

此外,还在舱外空间布置了材料舱外暴露试验装置和元器件、组合件通用舱外试验装置,开展舱外实验项目。后续还将发射巡天空望远镜研究设施,在轨飞行,设空站,开展广域巡天。

依托上述舱内科学实验柜、舱外试验装置和望远镜空,在站内空建设阶段安排了近百个实验研究项目。该站空投入正常运行后,将开展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有望大力推动Tai 空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物质的本质规律、生命现象的本质和人的反应变化规律,以及地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为我国未来的近远载人航天探索提供依据。

焦维新介绍,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航天员永久Tai 空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以完成很多在地球上难以实现的科学实验,造福地球和人类,还可以为未来载人登月甚至登陆火星等其他星球提供更加适宜的模拟实验环境。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会走得更远。”焦维新表示,从长远来看,中国建设国家Tai 空实验室,也是为了人类在宇宙中长期生存而一点一点积累经验。

焦点4:

三名乘员都是第二批航天员

6月4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的三名成员首次亮相,并请田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媒体记者见面。飞行乘组由航天员、刘洋、蔡组成,任指令长。他们都是第二批宇航员。其中,参加了神舟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了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进行了首次飞行。

“非常可喜的是,我们的第二批航天员已经走在了前面。”杨宇光说。

他介绍,以前的载人航天任务都是由第一批航天员指挥,这次陈东实际上创造了一个历史。他是第二批宇航员中的第一任指挥官。

神舟十四号飞上天空,开启了泰空新的探索之旅。我们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之旅永远在进行中。

红星新闻记者张彦良

编辑柴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583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