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陷“裁员争议”背后,“最懂年轻人”的站怎么讲好商业故事?

尼龙绳2022-09-10  14

屡陷 “裁员争议”背后,“最懂年轻人”的B站怎么讲好商业故事?

文字:王千

ID:BMR2004

虽然BILI。O (9626。HK,以下简称)一直否认裁员,关于哔哩哔哩裁员的声音不绝于耳。

近日,知名职场博主王洛北在微博中爆料:某二代工厂被曝出一段46分钟的总监裁员动员会内部录音。王洛北说,几名哔哩哔哩员工向他提供了内容,这是哔哩哔哩一次内部会议的录音。

在这段录音中,出席会议的大部分领导都提到了如何“合理、正式”地裁员和“清理”员工,以达到降本增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并提到了很多“裁员技巧”,比如“制定一个自己无法完成的PIP(绩效改进计划,俗称业绩提升计划)目标,PIP就直接离职。”“没有能力的帽子肯定要扣在他身上,但他就是没有能力。”

商学院记者就录音事件向哔哩哔哩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哔哩哔哩没有正面回应。然而,哔哩哔哩给记者发了一份微博文件。在这份微博材料中,微博中一个用户名为“用户6168632663”的人自称是记录者本人。他澄清说,录音不是裁员动员,是年度绩效考核后正常的预期管理。

在微博中,他写道:“这段录音是2022年2月11日,新年过后,绩效管理的完整内容。说的是多年来管理公司上百人的游戏平台技术负责人。会上列出了包括我在内的各个小组的负责人。题目不是裁员动员,而是年度绩效考核后的正常预期管理,以及如何规划年后的离职潮和对绩效不好的人的管理。这不是秘密,所有的大厂都会去那里。

这个博主不能接受的是平台负责人的言语行为。他在文章中写道,“在会议的第13分钟,这个平台的负责人言辞激烈,唆使平台领导借机除掉‘不听话’的人,并透露自己花了一年时间除掉一些人,不屑与技术人员交流,鄙视技术,对来自网易腾讯的技术人员有很大偏见……”这位博主还在文章中说,“我为公司中存在这种行为不端的人感到难过。”

尽管各方进行了澄清,但自2022年以来,关于哔哩哔哩裁员的传言一直很多。先是4月份,有媒体报道哔哩哔哩直播事业部计划裁员;5月,哔哩哔哩被曝开始新一轮裁员,涉及多个业务线,包括游戏、海外业务、OGV等部门。

对于这两次裁员,哔哩哔哩回应商学院记者称,传闻不实,近期调整了部分业务,因此并没有随着人事调整而大规模裁员。

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商学院》记者,最近互联网大公司的裁员大多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战略调整,业务线调整导致的裁员;另一种情况是,企业自身无法融资,现有资金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企业无法盈利。

从二次元开始

二次元文化使得哔哩哔哩的用户更加集中,Z世代的“网民”成为他们的主要用户。用户称自己为“局内人”,哔哩哔哩以外的人被称为“局外人”。

时间回溯到2011年。在许多媒体报道中,当时22岁的哔哩哔哩创始人许仪在杭州一间脏乱的出租屋里遇到了投资人陈睿。两人都是因为是二次元恋人而“相见恨晚”。据媒体报道,陈睿从小就爱看《圣斗士》、《龙珠》、《灌篮高手》等二次元漫画。哔哩哔哩是二次元爱好者的聚集地,陈睿是哔哩哔哩注册用户最多的2万人。

因为共同的兴趣,2009年创立的哔哩哔哩最终获得了陈睿的天使投资。随后,与其他天使投资人不同的是,陈睿投资了哔哩哔哩,并作为投资人和第五名员工参与了哔哩哔哩的管理。2014年,陈睿正式出任哔哩哔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睿的加入加快了哔哩哔哩的融资进程。2014年,IDG资本A轮独家投资哔哩哔哩,A+轮和b轮继续跟进,君资本、祁鸣创投、华兴资本等明星创投,以及腾讯也出现在哔哩哔哩的投资人名单中。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有了陈睿的参与,哔哩哔哩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了。为了增加竞争力,他在内部大幅改善组织架构,比如晚上8点半以后提供加班餐,设立黑客马拉松,取消部分年假福利等等。

内容方面,在陈睿的带领下,哔哩哔哩于2012年引进了日本动漫《Fate/Zero》,成为国内首家同步更新日本动漫的视频网站。同时,哔哩哔哩开始代理国内外手机游戏,布局游戏产业。“游戏平台”随之而来,尤其是在游戏主播面前。游戏和主播带货一度成为哔哩哔哩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次元文化让哔哩哔哩的用户更专注。Z世代的“网民”已经成为其主要用户。内容方面,用户以原创和免费分发为主,用户可以转化为UP主。社区形式是通过弹幕互动建立起来的。平台、用户、UP主三者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哔哩哔哩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圈子——第二个圈子,用户自称“圈内人”,哔哩哔哩以外的人自称“圈外人”。

事实上,虽然哔哩哔哩在成立之初就聚集了志同道合有“情怀”的人,但哔哩哔哩的商业化却从未缺席。哔哩哔哩的上市已经成为一个分水岭。2018年3月28日,哔哩哔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发行价11.5美元/ADS,但上市首日遭遇破发,开盘价9.8美元,较发行价下跌14.8%。此后,哔哩哔哩股价一直不温不火,“破圈”迫在眉睫。

2021年3月29日,哔哩哔哩第二次在HKEx上市,发行价为每股808港元。上市首日,哔哩哔哩开盘价为790港元,较808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23%。截至6月1日记者发稿时,9626.HK在哔哩哔哩的股票价格为每股182港元。

调整游戏业务

二次元的终点是游戏,哔哩哔哩想要的是终极宇宙。此前,哔哩哔哩游戏为了摆脱商业模式的单一化,提出要“去游戏化”,但“去游戏化”并不意味着削弱游戏的营收。作为摇钱树,游戏是哔哩哔哩用户最好的转化方向。

一直以来,游戏、广告、电子商务和增值服务是哔哩哔哩收入的主要来源。

2021年,哔哩哔哩广告收入达45亿元,同比增长145%,占营收比重超过四分之一。2020年同期,广告业务占比仅为13%。广告业务的增长得益于哔哩哔哩打破圈子后的业务转型。通过扶持和鼓励优质内容吸引流量,获得广告收入,已经成为稳定哔哩哔哩基础市场的重要举措。

有增无减。自2022年初以来,哔哩哔哩多次被告知裁员,涉及之前的大收入——游戏部门。

根据哔哩哔哩近三年的财报数据,2019年和2020年,其游戏业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3%和40%。2021年,哔哩哔哩游戏业务收入51亿元,占比26%。具体到每个游戏项目,没有一个游戏业务的营收超过10%。

哔哩哔哩似乎一直试图摘掉游戏公司的帽子。但事实上,种种迹象表明,哔哩哔哩只是想从代理游戏转变为自研游戏。

IT评论员张书乐告诉商学院记者:“二次元的尽头是游戏,哔哩哔哩想要的是终极宇宙。此前,哔哩哔哩游戏为了摆脱商业模式的单一化,提出了‘去游戏化’,但‘去游戏化’并不意味着削弱游戏的营收。游戏作为摇钱树,是哔哩哔哩用户最好的转化方向。”

独家代理、联运和少量自研游戏是哔哩哔哩游戏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从2018年到2020年,哔哩哔哩代理商运营的游戏数量分别为11款、29款和43款。仅独家代理游戏《FGO》在2018年至2020年的财报中,营收占比分别为54%、30%和11%。当时,国内游戏的版权数量尚未收紧,而Tik Tok和Aauto faster的游戏发行尚未成熟。

然而,随着竞争对手的逐渐崛起,哔哩哔哩运动会的独家代理和联运开始逐渐减少。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哔哩哔哩在中国推出了13款新游戏,其中7款为独家代理。

哔哩哔哩引以为傲的渠道优势正在逐渐弱化。许多声音认为,如果哔哩哔哩想要改变游戏格局,它必须发展自己。

“然而,以前的游戏大多是代理游戏或联运游戏,它们的游戏内容不是本地的或哔哩哔哩独有的。现在,有钱的哔哩哔哩可以通过收购二次元游戏公司,更好地将其二次元内容转化为游戏,而不仅仅是作为游戏宣发的平台。”张书乐说。

正如张书乐所说,哔哩哔哩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对自研游戏的投资。2021年8月,在哔哩哔哩的新品发布会上,该公司公布了16款新作,其中包括6款自研游戏。当时,陈睿表示,游戏的自研是公司的重点,并预测在几年内,游戏业务收入的一半将来自自研产品。

为了支持自研游戏,哔哩哔哩2021年财报显示,全年投资了至少18家游戏公司。公开资料显示,14家投资的标的公司均为具备二次元IP或二次元游戏RD能力的企业,15家公司均成立于5年内。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哔哩哔哩的流失。在其公布的2021年财报中显示,全年营收约193.8亿元,净亏损约68.08亿元。2018年至2020年,哔哩哔哩分别亏损6亿元、12.89亿元和30亿元。

损失逐年增加。即使自研游戏很重要,但对于此时的哔哩哔哩来说,降本增效,提高商业变现能力是当务之急。

很多声音认为哔哩哔哩的游戏业务调整是及时止损。

“让你平台上的二次元内容变成游戏,这是哔哩哔哩走向游戏化的一步。裁员只是扩张过程中冗余的一部分,还会增加新的试错点。这种冗余在互联网公司更为普遍,不能仅仅视为裁员。”张书乐说。

打破循环:向内容转型

哔哩哔哩“破圈”的标志性事件是2019-2020年的跨年晚会。几个政党给哔哩哔哩贴上了“最懂年轻人”的标签。接下来的演讲视频《后浪》给了哔哩哔哩一个新的认知。

根据哔哩哔哩发布的《2021年哔哩哔哩创作者生态报告》,2011年至2021年,哔哩哔哩的创作者数量增长了1512%。从2020年9月到2021年8月,UP大师贡献的视频量超过4500亿。内容激增的背后是哔哩哔哩转型的需求。

哔哩哔哩的转型始于2019年。首先,哔哩哔哩降低了会员门槛。与其他网站只需要付费成为会员不同,哔哩哔哩要求用户在60分钟内完成平台上的100道测试题,才能通过考试成为会员。考题涉及各类学科知识和二次元动画知识,内容以高难度著称。但是,随着哔哩哔哩的逐步开放,试题的难度也在逐渐降低。

哔哩哔哩“破圈”的标志性事件是2019-2020年的跨年晚会。几个政党给哔哩哔哩贴上了“最了解年轻人”的标签。接下来的演讲视频《后浪》给了哔哩哔哩一个新的认知。“破圈”成了哔哩哔哩的关键词。

为了实现业务转型,哔哩哔哩的视频量激增。哔哩哔哩2021年三季报显示,在创作者和内容方面,2021年第三季度PUGV(专业用户生成视频)内容持续发展,播放量占平台总播放量的93%。月均活跃UPs数达270万,同比增长61%,月均视频贡献超过1000万,同比增长80%。随着内容的激增,审计人员也在激增。根据哔哩哔哩的年度报告,2018年有637名内容审查员,2019年有1,220名,2020年有2,413名。哔哩哔哩发布的《2021年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显示,目前,哔哩哔哩建立的社区自净体系正在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共有3160人审核内容和客服人员。

根据上述报告,目前有1.98亿用户在哔哩哔哩学习,超过38万农村学生受益于哔哩哔哩课程。其中坚持为用户提供有获得感的优质内容,泛知识视频占全平台视频播放总量的44%。报告还显示,在服务UP主和创作者推动优质内容创作方面,为UP主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化渠道,130万UP主从平台获得收入。

视频的激增意味着内容审查人员的工作强度在加大,也意味着员工的身心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哔哩哔哩给商学院记者的公开微博声明显示:“公司将尽一切努力扩大审计人员数量,今年将再招聘1000人。人力的增加可以有效降低人均工作压力。”

裁员和扩招同时进行

靠裁员实现盈利,等于断臂求生。一个发展中的公司肯定不会选择这条路,导致账面上的业绩,骨子里的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哔哩哔哩一边裁员,一边继续招聘。在哔哩哔哩的招聘网站上,许多工作都在5月19日和5月20日发布。5月,哔哩哔哩的招聘网站上发布了100多个新职位,其中大部分是技术开发和业务运营。

根据哔哩哔哩历年财报,2019年哔哩哔哩员工4791人,2020年8646人,2021年12281人,平均每年增加3500多人。

事实上,自2022年3月以来,哔哩哔哩的招募活动从未停止过。在对外招聘网站上,公司内容策划专家、游戏内容活动运营、直播内容运营负责人、精品课程制作人等职位。一直在招,月薪20k到50k不等。

优化和招聘同时进行。有一种声音认为,哔哩哔哩在一些亏损业务中及时止损,同时通过扩大招生来维持盈利业务。

首席执行官陈睿在财报会议上表示,2022年的收入增长将是公司战略的重点。“过去,我们把精力分在用户增长和收入增长上,用户增长占70%,收入增长占30%。在今年工作的规划中,我们会调整分配比例,开一个五五开的会。收入增长将成为今年比过去更重要的工作。”

张书乐认为,通过裁员来盈利等于断臂求生,一个发展中的公司绝不会选择这条路,导致账面上的业绩,骨子里的失败。因此,哔哩哔哩一边招聘一边优化。

张毅告诉记者,在资本市场上,哔哩哔哩还没有被赋予很好的市值,这是目前比较头疼的,另外一个就是市场上的竞品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对于哔哩哔哩来说,留给它的时间可能不多了,这是哔哩哔哩的主要压力。

在2021年财报会议上,陈睿喊出了“增长是2022的重点”。种种迹象表明,哔哩哔哩的优化和裁员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张毅看来,裁员和业务调整的目标当然是为了未来的盈利方向,所以这一点毋庸置疑。

事实上,哔哩哔哩的优化不仅涉及游戏,还涉及直播部门。在张书乐看来,直播是一个大方向,但在直播行业的细节上,还有各种可能的盈利场景可以探索。显然,带货直播是哔哩哔哩无法接受的,而游戏直播和更多带有二次元属性的直播内容才是哔哩哔哩的商业化方向。

提高组织效率是长久之计

企业无法衡量员工的绩效,就用衡量工作时间的方法来“堆时间”,反映出组织管理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大多数业务发展迅速的企业都有类似的问题。

2021年财报显示,哔哩哔哩给内容创作者的收入分成达到77亿元,同比增长77%。这是哔哩哔哩为留住业主而采取的激励措施。这部分支出也在蚕食哔哩哔哩的营收,但是UP可以带来引流,引流可以带来广告收入。哔哩哔哩离不开他们。

事实上,哔哩哔哩的用户数量并不小,但用户与收入并不成正比。有声音把这种情况归咎于运营。很多声音认为,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细化运营,进而细化激励规则。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官网、哔哩哔哩会招聘大量的运营人员,更好的运营优质内容才是根本。

但是,优质内容的运营是不是简单靠人员扩充就能解决的呢?

中国人民大学高岭研究院副教授王鹏认为,从组织变革和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公共管理,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组织的效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降本增效,提高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的公共价值,都是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

在王鹏看来,目前企业对员工的日常生活保障不到位,员工压力太大,“996”甚至猝死。这些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每个人的劳动都明码标价。似乎只要给员工更多的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企业就可以向员工要求更多的KPI,员工的绩效工资和福利都与工作业绩挂钩。这种情况下,会给员工造成无形的压力。

王鹏认为,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简单的传统方法,一种是增加绩效奖励,即奖励之下必有勇夫;第二,组织扩张,让更多的人去做;三是加强管理,增加员工的专业性,但也会导致员工成为所谓的螺丝钉,大量简单的重复性工作。

互联网公司一开始就喊着颠覆传统机构之类的“口号”。在王鹏看来,当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就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企业没有重视组织和员工的素质,而是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理,这样会对员工造成很大的压力,加剧相互之间的竞争,进而导致内部放量。

穆胜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访问学者楼军认为,首先,企业无法衡量员工的绩效,所以用衡量员工工作时间的方法,让员工“堆积时间”。这反映了组织管理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大多数业务发展迅速的企业都有类似的问题。

构建适应VUCA时代(即武卡时代,VUCA是Volatile,不确定,Complex,Ambiguous的缩写,意思是我们处于一个多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的世界)的组织管理,首先要构建一个灵活的组织结构,让员工有机会去做;第二,要形成敏感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愿意去做;第三,要形成强有力的赋权机制,让员工有能力去做。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

在王鹏看来,企业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关注员工的感受,减少内部变化的层次,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了解员工的需求和诉求。从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角度,考虑新的管理方式,鼓励员工自己制定指标,从发展的角度去推动,而不是每天死记硬背KPI,倡导有序的组织文化,调动员工的主动性,而不是单纯的恶性竞争,互相竞争加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582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