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爆款基金

小米开发版2022-09-10  14

爆款基金之殇: 造星做大规模 管理力有不逮

基金爆炸的背后,是基金公司做大规模的强烈愿望,是利益共同体各方的共同努力。爆款基金成就了基金公司、销售渠道、互联网大V、广告主等。赚得盆满钵满,但很多投资人都成了“韭菜”。

监管部门一直关注基金发行的乱象。《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努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实行“反向销售”,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切实摒弃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偏好,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的不正之风,改变“重创业、轻业务”的现象。

秤被双杀。

类似于网购中爆款产品的含义,爆款是指那些市场关注度非常高,认购人数众多,认购申请金额远远超过拟募集金额的基金(除特别注明外,本文中的爆款均指已发行募集不超过50亿份的公开发行基金)。

2019年的赚钱效应将使公募基金在2020年进入发行年。一些明星基金成为市场的宠儿,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2020年1月8日,交行内核驱动60亿份一天售罄,拉开了新基金发行爆炸的序幕。

2020年2月18日,瑞源三年期混合有效申购基金平衡值达到1223.8亿元,不仅远超60亿元首上限,还打破了行业内保持13年的单只基金申购基金纪录。

但纪录只保持了5个月,就被鹏华的巧思刷新了。2020年7月8日,一天认购1371亿元,轻松超过最初300亿元的募资规模。

山比山高。2021年1月,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创下2398.58亿元认购新纪录,成为基金公募史上首只认购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基金。

据统计,2020年和2021年,全市场共发行了186只爆款基金,总份额达1.71万亿,占公募基金总发行规模的28.14%。基金爆炸也成为当时业界最热的关键词之一。

繁荣必然会衰落。随着市场波动加剧,这些爆款基金现在大多规模缩水,业绩下滑,可谓黄金。

到今年一季度末,186只爆款基金份额合计1.18万亿,降幅超过30%。其中,募集规模超过100亿份的47只基金中有36只跌破100亿份,18只基金不足50亿份。募集的前十大爆款份额缩水超过50%,最高达到87.55%。

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爆款基金业绩惨不忍睹。三天售罄的39只百亿基金中,截至今年5月31日,成立以来净值在1元以上的仅有12只。基金成立以来,鹏华创新未来和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内分别亏损38.34%和35.99%。鹏华汇智优选、南方兴润价值等基金净值跌幅均超过25%。

有人赔钱,就有人赚钱。那么,在前两年发行的这些爆款基金中,有哪些机构获得了收益?哪些投资人被割了韭菜?

人赔钱,机构赚钱。

爆款的出现是市场多方共同推动的结果,但同在一个链条上,情况却大相径庭。

那些参与最大群体的人往往是受害最深的人。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新市民发声:“去年买了两只爆款,现在平均亏损19%。”另一位新市民感叹:“买了一年,拿了30%的血汗钱。”

据天相投顾统计,2021年初至今年一季度末,近两年新发行的爆款产品累计亏损约1792亿元,主要亏损来自今年一季度,约1627亿元。

相比基民的惨亏,基金公司赚了不少。据天投顾统计,2021年,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费总收入为1418.19亿元,同比增长52.31%。其中,非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费收入1174.38亿元,同比增长62.29%。

银行、券商等代销资金渠道也赚得盆满钵满。

天投顾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纳入统计的145家基金公司的6263只基金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分别为241.14亿元和408.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57%和68.24%。

基金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尾随佣金增速远高于同期自身管理费增速。2021年,客户维护费超过管理费的基金多达254只。

得到投资者认可的瑞源基金,即使有陈光明的加持,2020年上半年的尾部佣金比例也达到了39.11%。

从爆款基金,也有广告主和互联网大V为基金销售摇旗呐喊。

2020-2021年,陆家嘴(10.810,-0.05,-0.46%)上海中心大厦、广州珠江新城广州塔等地标性建筑上,经常能看到爆款的火爆广告。北京国贸地铁站、上海世纪大道地铁站、广州体育西路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铁站,一度被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海报牢牢占据。

羊毛来自绵羊。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营销费、服务费等费用最终都是由基民支付。

粉灶星宝团

每一个爆款都离不开销售端。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参与销售,他们在薅羊毛的数量也在增加。

蚂蚁在获得公募基金代销资格后,重点吸引被传统代销渠道忽视的长尾客户,包括大量没有基金投资经验的年轻客户。互联网式的玩法正中年轻人的下怀。它推广的基金经理几乎都成功“出圈”,产品变得爆款。很多年轻人和偶像化一样,迷信明星基金经理,有的甚至成立粉丝后援会。

一些基金公司有意迎合市场,打造明星经理和网络名人经理。基金经理身上贴着“一哥”、“一姐”、“科技捕手”、“成长股猎人”、“国民基金经理”等标签,有的基金公司甚至用“X剑客”的标签一次性打造多个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认购资金涌入。

比如2020年,鹏华匠心精选上映前夕,营销团队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让王宗成功“出圈”,一天认购资金超过1300亿元。王还被冠以“国民基金经理”的称号。

一些互联网基金销售机构为了获取广告和销售佣金,在所推爆款基金名称上打上“精选”、“酵母”、“金选”等字样,吸引大量投资者认购。

一些大V在哔哩哔哩、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小红书、知乎等平台向粉丝喊话“带货”资金。

许多经纪人和网络博主联合起来猎取粉丝。博从主从券商的产品列表中挑选基金推荐给粉丝。粉丝购买后,经纪人按比例与博主分成。在小红书等平台上,也有博主与银行渠道合作分销。

相对于新兴的互联网渠道,作为基金销售主流的传统银行加强了对客户的精准营销。

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韦敏(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为了完成爆款的发行任务,银行和基金公司抱团比较紧,经常一起召开销售经理营销会,紧凑指标。

为了吸引新老客户,银行使出浑身解数的营销战术,比如让客户以旧换新,买基金送米、油、小家电等物品。

基金管理好了,基民赚钱了,大家就开心了。让人怨声载道的是,很多爆款基金从成立开始就“跌跌不休”,让投资者大失所望,不得不怀疑其管理能力。

小马拉车

爆款一般都是在行情高的时候设置的。基金公司作为持牌的专业理财机构,公募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规模是性能的天敌。基金规模越大,对管理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要求越高,符合要求的人才在现实中是供不应求的。”资深FOF基金经理田亮(化名)表示,一些公司找不到经历过市场大起大落的成熟经理人,所以他们把年轻人赶上台。

小而重,很少见。纵观业绩下滑的爆款基金,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之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很多规模较小,业绩也没有通过周期考验。

以王为例。截至2019年底,管理的基金有7只,总规模33.43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为11.86亿元,规模最小的仅为1400万元。2020年7月,王开始管理爆款基金——鹏华匠心精选。规模跃上几个台阶(到2021年底,管理规模超过300亿元),收入稳步下滑。截至5月31日,鹏华匠心精选A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1.77%,2021年在1531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26。他管理的另一只爆款基金鹏华创新未来,在今年封闭期结束时同期发行的5只创新未来基金(易方达创新未来、中欧创新未来、华夏创新未来、汇添富创新未来、鹏华创新未来)中表现最差。截至5月31日,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38.34%。

田亮认为:“让工作经验短、管理规模小的基金经理突然跳出来管理几百亿、上千亿的基金,就像一辆小马拉大车。”

比如郑成然,2015年7月获得证券从业资格,2020年5月开始管理基金,9个月后成为一只79亿份规模基金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从零到目前300多亿,只有2年时间,这个火箭速度令人担忧。”田亮表示,该基金净值大幅下跌,截至5月31日仅为0.8643元,创下成立以来最大跌幅37.55%。在今年3月的市场震荡中,该基金最低净值回撤至0.6662元。

无力又有能力的“菜鸟”老基金经理是承受不了爆款规模的。

以招商基金的王晶为例。她可能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双十”基金经理(从业十年,年化收益率超过10%)。2015年开始管理的招商制造转型A年化收益率达到16.80%。应该说王晶是有能力管理好基金的,但2021年开始管理爆款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后,业绩逐渐失水准。截至5月31日,招商品质生活A成立以来净亏损超过20%,招商品质升级A、招商蓝筹精选A成立以来净亏损跌幅均超过15%。这三只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超过30%。

“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田亮表示,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上限是由其投资能力、风格等因素决定的,而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经理买爆款。

专业人士眼光锐利。对于爆款基金,很多明星经理的同行并不买账。“不买爆款”是基金行业公开的“秘密”。

观察基金的“专业买家”FOF的仓位,爆款基金很少。广发核心持有六个月,东方宏鑫、均衡配置持有两年,兴全优选持有三个月。目前市场上有三只规模较大的偏股混合型fof。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重仓基金中没有一只基金出现2019年以来的新爆款。

“其实爆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经理陈林(化名)对2007年那批QDII基金的发行记忆犹新。“当年,网络远没有现在普及。很多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去银行大厅买基金,来不及下单的投资者激怒了大堂经理。”

陈说,当时上证指数超过6000点,基金销售红火。1只QDII认购超过1000亿元,其他3只QDII发行规模均在300亿元左右。2008年,市场大跌直接把这四只QDII基金的净值打到了0.4元以下。直到2020年11月,这四只QDII基金的净值才回到面值。但随着此轮市场调整,全部转正,其中一只成立至今亏损近35%。

“不只是爆款基金,我们几乎不买新基金。”一位FOF基金经理透露,“新基金还没有建仓,建仓的思路和节奏可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而且很多渠道推的基金都设置了各种要求,比如承诺一个月内不开仓。我们无从得知这些看不见的协议。”

一些专业的基金销售机构对爆款基金漠不关心。米英基金研究所研究总监邹卓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米英基金的《等一下》并没有推荐这两年行业火爆时市场上的爆款基金。相反,它主要推广那些回归撤出、以稳步升值为目标的基金组合。

邹卓宇表示,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只是在阶段性市场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并不能保证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当市场条件与基金经理的特征不匹配时,投资者盲目跟随基金经理的声誉选择基金产品,可能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出现较大偏差。

“跟踪”明星档

爆款的背后,大多都有一个擅长投资某个赛道或行业的“操盘手”。他们被誉为“消费一哥”、“医药女神”、“半导体一哥”。站在市场的时候,这些基金净值暴涨,千人爱之;风口一过,往往是一地鸡毛。

以“网络名人”蔡松松为例,其管理的诺安成长组合被投资者熟知为“满仓半导体”。2019年在科创板开市后,该基金获得了95.44%的收益率,2020年获得了近40%的收益率,2020年底达到327.76亿元的峰值。但半导体板块来回暴涨的时候,蔡松松被基民一次次推上热搜,之前的好评变成了质疑。截至今年5月31日,诺安成长混合今年以来净值累计下跌28%。在去年底以来的这轮市场调整中,蔡松松任期最大回撤50.72%,基金规模也在今年一季度末缩水至246.16亿元。

按理说,作为明星基金经理,在市场大幅下跌时,回撤控制应该好于市场平均水平,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以往的勇猛。顶级明星基金经理如张坤、盖兰和刘戈明都创造了自前期高点以来超过40%的最大回撤,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曲阳、刘艳春、蔡松松最大回撤超过50%,已经打破了他们职业生涯最大回撤的记录。

大幅回撤引来了批评、质疑、谩骂甚至举报,令人尴尬。

“当市场到了一定程度,基金公司会对投资了这个赛道的基金经理进行宣传包装,甚至花巨资让他们成为明星经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的职级,有的还成为公司的副总经理。”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李辉(化名)直言,“明星会尽最大努力扩大公司规模。这种‘屡试不爽’的模式已经成为基金公司的常规操作。”

上海某头部基金公司负责人表示,部分基金经理投资某一板块以获取短期业绩排名,基金规模从小到1200亿元快速增长的“名气”故事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并影响到行业内其他基金经理。

“这个行业已经被爆款困扰很久了!”从事基金管理十余年的基金经理徐江安(化名)感叹道。

期待优化行业发展生态

潮水退去,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爆款的大起大落折射出公募基金行业的生态风险。

“爆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专业知识的不对称。因为投资者不了解基金,基于对基金经理、基金公司、银行、网络大V、投资专家等角色的信任而购买。”徐江安表示,爆款基金业绩大幅回调,让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辜负了投资者对基金的信任,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多年来,一些公募基金的核心吸引力在于规模。有了规模,就会有头部效应,然后规模不断增大,最终实现寡头垄断。”韦敏说,当规模成为公司最重要甚至唯一追求的目标时,业绩就排在后面了,所以到处都是鸡毛也就不足为奇了。

"爆炸基金应该从公司的源头进行引导和管理."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直言,“市场一热,公司就开门营业。怎么可能不赚钱?作为基金经理,你不发,基金公司可能会让公司研究员小王、小李发。”

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爆款助长了行业内跟风的陋习。一些基金经理尝到了爆款的甜头,放松了对钱和工作的自律底线。有时候为了维持净值,你通过新增资金买入自己的股票来推高股价。一旦市场调整,你卖出这只股票,导致股价下跌,扰乱市场。

“现在有很多老基金规模很小,没人关注,因为他们都去做新基金和爆款了。”李辉建议,监管部门可以完善制度,防止基金公司一直发行新产品。比如老产品没做好,基金经理拖后腿,就要限制新产品的发行。

资金爆炸也催生了产品代销准入的违法和灰色寻租问题。前段时间,某银行产品管理办公室负责产品准入的产品经理被判刑,曾向多家基金公司、券商索贿共计200多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基金营销的一些乱象涉嫌违法违规,监管部门应该及时查处,严惩不贷。如果只是擦边球,游走在监管边界,就应该引导行业建制度,堵漏洞。

监管部门一直关注基金发行和管理中的乱象。《意见》明确提出,努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实行“反向销售”,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切实摒弃短期导向、规模情结、排名偏好,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的不正之风,改变“重创业、轻业务”的现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574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