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佘怎么读2022-09-09  11

2021年7月1日起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

2021年6月24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消息,7月1日起调整低保等社会救助标准,具体包括:

低保标准调整为1330元/人/月,增加90元;

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救助标准调整为1730元/人/月,增加115元;

民政定期定量补助对象的救助标准调整为:1730元/人/月,增加115元;

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调整为1730元/人/月,增加115元;

申请专项救助的低收入家庭收入认定标准调整为2660元/人/月以下。

一、最低生活标准

本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24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330元,在每月90元的基础上提高7.26%。

二。低收入家庭未成年人救助标准

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高救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615元提高到1730元,每月增加115元。

三。民政定期定量补助救助标准

1.重度残疾失业人员、司法老残人员等三类对象按照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由每人每月1615元调整为1730元,每月增加115元。

2.零散归侨、因公致残知青等七类对象。,在原救助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低保标准的提高幅度(7.26%)同步提高,每人每月提高幅度在150元至370元之间。

四。支持穷人的标准

本市贫困人口供养标准按照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由每人每月1615元调整为1730元,每月增加115元。

五、申请特别救助的低收入家庭的收入认定标准

在本市申请专项救助的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标准中,收入标准调整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低于2660元,其他标准仍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六。申请家庭雇员收入免税的标准

申请救助的家庭中职工收入免征额标准为每人每月870元,与去年标准保持不变。

经济状况确定时,申请社会救助的人员及其实际就业行为和月劳动收入(包括小时劳动收入等。)达到本市企业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此标准予以免除,进一步鼓励救助对象自力更生。

注:本文信息来源于上海市民政局官网及上海。

延伸阅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528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