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反对党


捷克“反华”政客想拿“16+1”做文章

(观察者网消息)捷克反华政客在涉台问题上搞小动作后,又开始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6+1”)上做文章。

5月中旬,捷克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要求该国退出“16+1”机制,但最终政策仍需由捷克政府决定。

当地时间6月8日,捷克外长扬·利帕夫斯基通过发言人向半岛电视台发表评论。他不仅诋毁“16+1”机制,还要求退出作为中国政策变化的一步。

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在评论中,利帕夫斯基傲慢地声称,“16+1”合作机制“未能满足捷克的期望”,他威胁要“重新审视和修改与中国的关系”,“退出“16+1”机制是这一进程的一部分。”

据悉,这已经不是利帕夫斯基第一次吹嘘与中国相关的问题了。今年4月,他吹嘘台湾省是捷克“最大的投资者之一”,要“尽可能帮助台湾省和其他“受欺负的民主国家”。

去年年底,当捷克驻华大使富通向中国媒体透露,总统已告诉他“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时,利帕夫斯基对此非常不满。他“立即”给大使打电话,要求不要再发表任何声明,称大使的声明不符合外交政策。

捷克外长扬·利帕夫斯基(资料图)来源:卫星社

半岛电视台援引中欧亚洲研究所项目主任理查德·图尔萨尼的话说,一些捷克政客通过在“16+1”机制上做文章,实际上表达了“一种政治姿态”,这本质上是捷克国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捷克政坛存在“府院之争”,总统与政府在对华关系上存在明显分歧。现任总理彼得菲·亚拉的中右翼政府上台后,双方矛盾尤为突出。偏向中俄的泽曼总统影响力逐渐下降,捷克越来越偏向西方。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台湾省问题上说三道四,还是声称退出“16+1”,捷克的态度与之前的立陶宛如出一辙。

捷克政治家告诉半岛电视台,立陶宛是捷克共和国的一个教训。中国不仅制裁直接从立陶宛出口的商品,还制裁所有含有立陶宛成分的商品。因此,由于捷克与中国的贸易额很小,它无法免受影响,因为它将不得不面对来自欧盟的压力。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于2012年4月26日。原来是中国加上塞尔维亚等16个国家,所以是“16+1”。2019年,希腊加入,成为“17+1”。该机制自建立以来,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成为跨区域合作的典范。

2021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总额达863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双方贸易额十年翻了一番。中国在中东欧国家的投资增长了6倍。塞尔维亚、波黑和中国完全免签,阿尔巴尼亚、黑山等国对中国推出签证便利化措施。双向旅游往来增长近4倍,中欧班列已覆盖大部分中东欧国家。此外,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合作成果喜人。

源地图

具体来看,在捷克,2020年中捷贸易额将达到188.7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捷克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国对捷克直接投资达到5279万美元,50多家中国企业在捷克投资。同年,台湾省与捷克的贸易额仅为8.9亿美元,但到2020年,台湾省对捷克的投资总额仅为1.6亿美元。

2021年,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当时回应称,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成果稳步落实,中方愿继续与各方分享发展机遇和合作成果,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行稳致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机制建立9年来成果丰硕,不会受个别事件影响。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461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