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参评作品中的文字问题——以相似字为例
文/刘照剑
《字辩·补遗》字辩序所言:“六书音韵,既诉诸高阁而问津无人。讹字方言,复错杂连篇而触目皆是。管理讹为菅理,鄙人改为敝人,甚至误嗟乎为嗟呼,姊妹为姐妹,屈服为屈伏,斡旋为幹旋等等谬误。新闻报纸、小学课书,无不相沿成习不足奇。其尤者社教专家之艺术字,小学教室之标语字,五花八门,令人目倦。不识字之民众,幼稚之儿童,一点一画之正楷尚未认识,如何以此种不规则之变相字,能令其一一认识乎?吾辈识字,本愧不多,偶见此种所谓美术字者,形奇装怪,直等诸字体中之嫫母无盐也。”
相似字混用,在历史上很常见。有些字是后起分化字,有些字是同音替代,有些字是通假,有些字是假借等。相似字字形相似,有的音义相近相同,有的则毫无关系。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历史上一直混用,有时候我们要弄清楚一个字,颇费脑筋。遂至弄獐宰相,伏猎侍郎,贻笑大方了。本文就展览中常见的相近字错误使用的问题,以音义相似、形声相似、形体相似分类举例,与书友共勉。 一、 音义相似
佳
美好也。佳人、佳话
嘉
美善也。嘉猷、嘉禾
低
低,高之反。高低、低浅。
底
下也。年底、底稿。
侮
欺慢也。欺侮、侮辱
负
恃也。抱负、自负。
供
供,奉也。供职、供给
贡
献也、纳也。贡献、进贡。
係
係,缚也,係累。关係、干係。
繫
缚也。繫臂、繫舟。
具
具,置办、完备也。具体、器具。
俱
皆也、同也、谐也。俱乐部、与生俱来
冤
冤,屈也、枉曲也。冤枉、冤家。
怨
怨,深恨也。怨恨、怨气
刊
刊,刻也。刊板、刊石。
勘
校也。校勘、勘误
划
划,舟用桨为划。划船。
劃
以刀破物也。劃条、劃款
制
制,裁也,裁制。法制、制度。
製
裁成衣服也。製造
愿
谨悫也。谨愿、乡愿。
願
欲也、望也。本願、不願
玩
弄也戏也。玩弄、玩物。
顽
愚无知也。顽童、顽劣
翊
飞貌。辅翊、翊戴。
翌
明也。翌日
耶
语词又疑词。是耶、非也。
也
起语助词。也者。结语助词。也已
需
须用也。军需、需要。
须
颐下毛也,鬚本字。须眉、必须、无须。
鍼
《说文》:“鍼,所以缝也。”
箴
《说文》:“箴,缀衣针也。”
经典碑帖技法丛书系列(10册) ¥350 购买
“低”“底”
音义相似,但不代表可以共用一个字。比如“低”和“底”字,水面初平云脚低,有的人就写为底下的“底”。
“系”“係”“繫”
“系”“係”“繫”不分,三字在古代用法不同,“系”主要用作嫡系、派系、世系、体系等,“係”主要只用于关系、干系、确系等;“繫”主要用于拘系、羁系、维系等;“擊”和“繋”,繋马不能误为擊马。
“制”“製”
“制”和“製”,“安禅制毒龙”这首诗,很多作者把制写为“製”,“制”在这里作抑制的意思。
“愿”和“願”,《说文》:“愿,谨也,从心,原声。本义谨慎之意。” 《说文》:“願,大头也。从页,原声。本义如此。”简化汉字以后以“愿”字代替了“願”字。作者把“愿”都写为“願”。这类字已没人视为错,混用不别已久。“玩”和“顽”二字,虽意义各别,但古代“顽”同“玩”。
“翊”“翌”
“翊”和“翌”、翋字属于偏旁移位,义有相同处,但又各有表述,翊、翋、翌(左飞貌、古同翌,中飞翔,右明日)。所以有些字,我们在构造字形时,一定要考虑是否会变为另外一个字。
“鍼”和“箴”在用作“针”时不分。段玉裁注:“竹部箴下曰:缀衣针也。以竹为之,仅可联缀衣,以针为之乃可缝衣。”古人最初以竹为针,故字从竹,后以金属为针,故字又从金,俗作针。古代一种刺穴位治病的用具似针,故称之以“箴”。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箴砭为道之病痛。”引申为规劝、告诫之义。而“鍼”不具此意。
“耶”“也
“耶”和“也”字常见于作者的自作文中,《说文》:“耶,会意。字从耳,从邑。”表示疑问或反诘。古通爷。耶,后世也表示“邪”。《说文》:“也,女阴也,象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用法区别明显。
二、形声相似
仿
傚也。仿古、摹仿,仿佛别作髣髴;
彷
彷徨,意不安定。上彷,彷彿同仿。
修
饰也。修饰、修身;
脩
干肉也。脩脯、束脩。
偏
侧也。偏重、偏袒;
徧
周也。普徧、徧地。
儌
觊觎非望也。儌幸、儌福;
徼
巡察也。遊徼。
儒
学者之称。儒生、儒家;
孺
乳子也,子幼弱也。孺子、孺人。
冽
水寒也。凌冽;
洌
水清也。酒洌。
嚮
嚮,面也、对也。嚮往、嚮导;
響
声之扩大而渐及身外者曰響。声響、響亮。
奕
大也、美也。奕奕梁山;
弈
围棋也。博弈、善弈者。
岡
山脊也。高岡;
罔
罗罟总名。今作網。虚诬也,欺罔。
幤
幤,幤帛也,纸幤;
弊
奸伪也。舞弊。
斧
斫木之具。斧钺、斧凿;
釜
烹饪之具。瓦釜、破釜。
暦
推算日月星辰已定岁时节气之法也。日暦、阳暦;
歷
经历也。阅歷、歷史。
梁
高跨空中这。桥梁、屋梁;
粱
谷之一种也。高粱、黄粱。
悟
有所觉也。悟性;
晤
晤,遇也对也。会晤、晤面。
佘
姓也,山名。佘山;
余
我也。
畲
开垦过三年的田地,熟田。新畲;作姓、畲恭。畬字的俗体。
畬
开垦过三年的田地,熟田。新畲。作姓。
佯
诈也,作伪也。佯狂;
徉
徘徊不定也。徜徉。
符
符节也。符咒;
苻
草名。萑苻。
箫
乐器,洞箫;
萧
蒿也、肃也。萧瑟、萧疏。
篮
竹器。竹篮、篮球;
蓝
染青草也。蔚蓝、蓝姓。
簿
藉也。簿籍、主簿;
薄
草丛生曰薄。厚薄、薄冰。
籐
竹器。籐椅;
藤
藟也。紫藤。
籍
书籍也。典籍、籍贯;
藉
荐也衬垫也,承玉之具曰藉。凭藉、慰藉。
臘
冬至后三戊臘祭百神也,世称阴历十二月为腊月。臘祭、臘肉;
蠟
蜜滓也蜜蜂腹部分泌蜡质制成,黄蠟、蠟梅。
锺
锺,酒器。酒锺;
鐘
乐器。鐘鼓、鐘磬。
“仿”“彷”
形声相似字很多,列举作品中常见字举例。“仿”和“彷”,仿,作相似、比拟、摹仿义;彷,作彷徨、相对、相当讲。彷彿同仿,仿佛别作髣髴,二字通用。但不要把彷彿写为彷髴或髣彿。
“修”“脩”
“修”和“脩”,脩古同修,《说文》:“修,饰也。从彡,攸声。”“修”的本字为“攸”,甲骨文像人持物洗刷人之尘土。拂试去污垢、尘土为其本义。《说文》:“脩,脯也。从肉,攸声。”《礼记·昏义》:“枣栗段脩。”又作“束脩”。《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史记·秦始皇纪》载会稽刻石之文有“德惠脩长”,或作“修长”。二字后世混用,《为吏之道》5:“正行脩身。”“脩”则都假借为“修”。秦汉以后,除干肉义用“脩”外,脩与修皆通用。
“俯首甘为孺子牛”,有作者写为 “儒”是不解字义也。“嚮”、“響”二字音同义不同,混用就错了。
“歷”“暦”
“歷”、“暦”二字,歷,形声字,从止,厤声。金文作“厤”或“歷”。歷的本意是经过经历。引申为行走、越过、历代、历年、屡次等义。“暦”由“歷”分化,专指日月星辰运转之象。多用作历象,日月星辰运转之象,曆与歷在历象、历书、年历、历法可通用,但用于经历、阅历、历史等写作“歷”。庆历四年春,《四库全书》中,庆历四年多为“慶歷”,也用“慶暦”,应属避讳字。慶曆作为年号,除非避讳,一般不写为“歷”。
“悟”和“晤”,“晤”古同“悟”,但后来分别使用。
“臘”“蠟”
“臘”和“蠟”字,很多作者区分不清。臘,形声字。古代把干肉称为“腊”字本从肉,昔声,与“臘”字不同音。因“腊”与“臘肉”同义,故后来借用“腊”为“臘”的简体。文字改革一后即采用“腊”字。“臘”本义是岁末的一种祭祀。冬天或十二月腌制或熏干的肉成为腊肉。“腊”形声字。从虫,昔声。古读qu,为“蛆”之古字,指蝇的幼虫。《说文》:“蜡,蝇䏣也。”段玉裁注:“蝇生子为蛆,蛆者俗字,䏣者正字,蜡者古字。”读zha,本义是古代年终合聚万物,大祭宗庙。蜡,祭名。今为“臘”的简化字。蜡烛、蜡黄不可用 “腊”,用作梅时二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腊、蜡词条下,腊梅同蜡梅。”
“锺”“鐘”
“锺”和“鐘”二字易混不别。锺,《列子•杨朱》:“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曲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作盛酒器、量词、汇聚、古代容量单位集中作姓等。锺繇不能误为钟繇,酒锺误为酒钟。
鐘,作古代乐器、古代容量单位、计时的器具等。但“鐘磬”写为“锺磬”,古通。清邵英《说文解字群经正字》:“按,据《说文》,锺是酒器,鐘为乐器,今经典多通用锺为乐器,其误亦始自汉碑,韩勑碑云:‘锺磬瑟鼓。’校官碑云:‘锺磬具矣。…’”鐘字产生于西周中晚期,皆用为乐器,锺产生于春秋时期,同样乐器之名,“鐘”、“锺”不别,战国以后区别使用。
三、形体相似
俳
杂戏也。俳优;
徘
不进貌。徘徊。
傅
傅,辅也。师傅;
傳
遽也,驿递曰傳。驰傳、传授。
券
契约也。左券、操券;
劵
倦本字,懈怠也。厌倦。
刺
直伤也。刺客;
剌
戾也。乖剌。
厙
厙,姓也、地名;
庫
兵车藏也。车库。
商
度也。商榷;
啇
中从古与商字异,摘敵谪適从之。
埶
藝本字,才藝;
執
持也。執笔。
埸
田畔小界曰埸,田界。疆埸;
場
除地为場。广場。
壶
盛酒浆之器。酒壶;
壸
宫中阁道之门曰壸。闺壸。壸政。
幹
躯体曰幹,草木之茎曰幹,能做事曰幹;
斡
转也旋也无可挽回者曰斡旋。
朿
木芒也;
束
缚也。一束。
笛
乐器。羌笛;
苗
禾之未秀者凡草初生曰苗。禾苗。
筋
肌肉之纤维也。筋骨;
筯
饭具筷也。玉筯。
管
乐器,箫管;
菅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
羡
地名,沙羡;
羨
贪欲也。羨慕。
裏
衣内也凡在内者曰裏。表裏;
裹
包也。包裹。
迥
廖远也。迥然;
迴
旋转也。迴转、迴避。
逐
逐,追也。逐鹿;
遂
丛志也。未遂。
錫
金属元素。锡器;
鍚
马额头上的金属饰物。鍚面。
炙
燔炙。炙热;
灸
灼也。针灸。
系
世系。係等字从之;
糸
细丝。丝自从之。
刊
削也。从干。
刋
切也。从干,
本
根本。
夲
进取也。
无
同“無”。《说文》:“無,亡也。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旡
《说文》:“㒫”,㱃食气屰不得息曰“㒫”。从反欠。
豕
象形字。甲骨文像猪形,头尾四足具备。
豖
会意字。像公猪阉割,生殖器与腹部断开,表示去势之意。
丏
遮蔽。避箭的短墙。
丐
求;乞求。给予。
“埸”和“場”、“刺”和“剌”、“壶”和“壸”、“朿”和 “束”、“筋”和“筯”、“刊”和“刋”、“系”和“糸”、“本”和“夲”、“傅”和“傳”等字,二字极为相似,书写时稍有不慎既无法区别。
“埸”和“場”。埸,作田畔、边境、国界等意义;場,作翻曬作物和脫粒的平坦空地,菜圃等意义。稍不注意,就是错字。
“壶”和“壸”。壶,是容器、古代盛箭的鞘袋称箭壶等。壸,读kun,是古代宫里的路,一横之差,意思全变。
“刋”读qian,为“刊”字的讹字。《玉篇·刀部》:“刋,切也。”《字汇·刀部》:“刋,俗为雕刊字,误。”
用“夲”字表现进取、快速前进意时用“本”为错字。“夲”读ben时,古同“本”。
“刺”“剌”
“刺”和“剌”二字易混。《说文·刀部》:“刺,直伤也。从刀,从朿,朿亦声。”本义为尖利的东西扎。《说文》:“剌,戾也。”段玉裁注:“戾者,违背之意。”西湖有一处纪念白居易的雕像,下面说明介绍,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文中将“刺史”误为“剌史”。
“厙”和“庫”字。“厙”方言,村庄(多用于村庄名)。作姓。和庫是两个字。这一类字,在古代碑帖墓志中常见。在某些字来讲,比如流水的“流”,上面的一点多为不写,属于帖写字,也叫增减笔画字。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随意增减笔画,有些字多一点,少一画,则成了另外一个字。
“商”字,很多作者把里面写为古,即成为“啇”字。埶和執,埶,甲骨文像跽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栽种之意。“執”字甲骨文像给人的双手戴上刑具,本以为拘捕。
“徘”“俳”
“徘徊”,写为“俳徊”,在古代法帖中常见。但“俳优”不能写作“徘优”。
“傅”“傳”
“傅”和“傳”,傳,从人,專声;傅,从人,尃声。本意辅佐。傳播写为傅播。
历代碑版墓志和写经中“旡”作“无”。“无”和“旡”。《字辨·字辨补遗》:“无、旡,上音無,与無通。易皆作无。譌作 [旡]。” 徐灏段注笺:“气申为欠,逆气为旡,故从反欠。”说明了旡作无是文字譌变造成的,也是有历史传承的。《难字大鉴》:“无部:旡、無古同。”旡在无部。这也是目前见到的唯一的一部《字书》说明“旡”同“无”。
第二形声相似与第三形体相似中有竹艸头一类字,比如:籍、藉,箫、萧,篮、蓝,簿、薄,籐、藤,管、菅,筋、筯,笛、苗,符、苻,这类字,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隶变以后,竹艸不分。历史上“艹、竹”偏旁互易也屡见不鲜。正如吕思勉《中国文字小史》所云:“偏旁之随意改易者极多,……至如竹与艹,则绝然异物,然后世二者多互讹(如‘荅’,相承作‘答’)。《说文》竹部:籓,‘一曰蔽也。’艹部:藩,‘屏也。’尸部:屏,‘蔽也。’则‘籓’下一曰之义,即‘藩’字之义,艹竹互讹,其来旧矣。……此与《说文》之艹竹互讹,皆足证偏旁随意改易,古已有之也。”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中也谈到:“汉隶‘竹’头‘艹’头往往不分,所以‘箸’变‘著’。.......也提到‘埶’先加‘艹’成‘蓺’,又变作‘藝’。” 汉唐以后“竹”字头普遍作“艹”。见《宋元以来俗字谱》“答、第、節等字皆作艹字头。”虽说汉隶竹艸不分,隶书易混,但有些作者写行楷书也混用不分,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籍”“藉”
“籍”和“藉”。籍,作书册、书籍,籍贯、作姓等,汉代有籍福。陈垣《史讳举例•避讳之种类》:“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藉,古时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草垫,助,有助于。同“借”。藉田、登记、赋税等义同“籍”。
“箫”“萧”
“箫”和“萧”。箫,竹制管乐器,弓的末端等义,萧,蒿类植物的一种,萧条、冷落的意思。字头互用,把“管理”写为“菅理”,“草菅人命”误作“草管人命”不只是文字的错误,有时候在不同的文本下是要出问题的。
夏丏尊被写为或读为夏丐尊。丏、丐不分不要紧,“丏”,指看不见。“丐”指乞求。风马牛不相及。你把丏尊当丐尊,名都读不对,字都认不清,还谈什么丏尊与丐尊。
豕写为豖。豕,猪。《书·召诰》:“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豖,猪被绊足而难行貌。《说文·豕部》:“豖,豕绊足行豖豖也。从豖系二足。”二字形体相近,一点之差,字义谬之千里。
己亥涉河变成三豕涉河,就是这个缘故。汉字经过数千年的孳乳演变,不只是字形发生很大变化,字义变化更甚,有的本义已失,引申为其它字义。有的一字多义,用法则不相同。作为书家,研究文字的本体以及孳乳演变,正确使用文字至关重要。文字学基础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文化修养,有时候往往因为一个关键的字,不光影响作品的审美,更足以让人斯文扫地。
通过展览看当代书法,文字问题尤为突出。虽然在全国的大型展览中,增加了文字审读环节,但投稿作品中依然大量存在诸多的文字问题。说明作者的点还是形式至上,对文字以及文本重视不够,这也是当代书法创作面临的问题之一。
2020年《书法报》11-50期报纸 ¥224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