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亏了怎么办

蛇吃人2022-09-08  19

惨!有次新基金亏损超60% 该怎么办?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成立的多只基金仍处于亏损状态,有的亏损超过40%,最大的亏损超过60%。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虽然随着股市的回暖,重新能源等一些成长板块的净值出现了大幅反弹,但仍然有很多投资者仍然无法解套。原因是一些投资者在2021年市场火爆的时候买了新基金。

记者注意到,2021年成立的基金中,仍有多只收益率处于亏损状态,有的亏损超过40%,最大的亏损超过60%。

部分新基金亏损超过60%。

市场火爆,基金热销,但往往不是最好的上车时机,从去年一些新基金发行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同花顺(89.450,-2.56,-2.78%)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去年新成立的基金中,至今共有30只基金净值亏损超过40%,至今有157只基金净值亏损超过30%。其中,最大的净值损失已经超过60%,是一只教育主题的被动指数基金,其次是一只医疗主题和几只互联网主题的被动指数基金,主动股票型基金最大损失超过40%。

从这些高亏的次新基金成立时间来看,很多都是在去年上半年成立的。去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最高点3731.69点,最低点3328.31点。今年相比现在的点位,还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

也就是说,去年新基金成立的时间恰好是当时市场最热的区间,去年初最热的主题基金是医药、消费、互联网等。从板块走势来看,医药板块在去年2月份达到高位后震荡下行,随后在去年二季度开始一轮震荡上行,但在去年7月份之后一路震荡下行。冲击最剧烈的是互联网板块。自去年2月达到高位后,一路走低,追踪相关互联网指数的中国互联网ETF的损失率超过50%。

然而今年市场低迷的时候,新基金市场又变得异常冷淡。很少有股票型基金发行超过100亿元,甚至超过10亿元,这是不错的发行成绩,与去年的火爆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又出现了。比如,最近一个多月,很多新能源主题基金的净值都出现了大幅反弹,部分基金的净值甚至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上涨了50%以上。但是,还是有人反映,还是亏。原因是有人在去年最热的时候买了新基金,而不是在一个多月前的低位。

注意风险收益比。

去年成立的一些新基金仍在亏损。这些基金值得关注吗?

宣家金融CEO林佳一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基金成立至今回调超过30%,明显释放了一些风险。但无论是否具有配置价值,都需要穿透阵地目标进行性价比评估。可以明确的是,大部分被回调的基金持有标的。因为之前的群体炒作已经到了泡沫状态,30%的净值调整可能不够,很多标的需要进一步调整来释放风险。

林佳一认为,场外资金追涨杀跌是市场运行的普遍规律。“当赚钱效应持续时间较长时,市场情绪兴奋积累,场外资金在各种抛售的带动下迅速流入市场,形成高位发行。这通常是一个反向指标。基金容易出现发行程度越高,亏大钱的概率越高的现象。”

在安爵资产董事长柳岩看来,去年以来,市场调整和较大规模的基金价格退出更为合理。从目前a股走势来看,未来指数大幅下跌的空区间已经非常有限,尤其是光伏、新能源等主要赛道近期的强势表现。投资者可以从国家宏观战略发展逻辑判断,部分基金如大宗商品、基础化工、新基建等领域有机会恢复估值。

“2021年下半年公募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是市场投资者参与的商业行为。基于公募基金基于自身规模扩大需求、公司业绩增长、长期看好市场等诸多因素,通常很难反向操作。”柳岩说。

谈到如何挑选基金,Paipai.com旗下的容止投资基金经理胡博告诉记者,他主要关注两个因素:“一方面会关注基金捕捉收益的能力,另一方面会关注基金控制回撤的能力。”

胡博分析,“今年市场整体指数波动较大,导致基金净值波动。所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会区别对待。一方面,我们将重点撤出相对较小的资金;另一方面,即使回撤比较大,也会关注这轮反弹中反弹比较迅速的基金。只是对于这类基金,从控制波动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将其配置为进取型仓位,所以不会配置太多。”

胡博认为,公募基金的发行与市场情绪密切相关。市场越好,新基金就越好卖。这也帮助公募基金实现了2019年至2022年初连续两年的总份额增长,尤其是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扩容,直接导致了结构性牛市的延续。

小心轨道过热和坍塌。

虽然近期基金反弹现象成为市场热点,但林佳一认为新能源板块累计涨幅和泡沫程度较大。然而目前行业的蛋糕并不大,最终的结果也并不好。所以这轮反弹只是暴跌后第一轮风险释放后的反弹,还需要继续补跌,释放风险。

胡博认为,此轮市场反弹主要受益的是高景气度的新能源赛道,有政策导向支持,前期调整充分,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尤其是近期新能源汽车销售持续火爆,种种原因推动新能源成为此轮反弹的核心要素。

“未来市场仍可能呈现结构性走势。从具体赛道来看,去年出现了过热赛道塌陷的现象。所以,在赛道人满为患的时候,要小心中间回调的风险,这与资金的流入能否持续密切相关。”胡博说。

柳岩认为,接下来,更多具有类似逻辑的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如磷化工、电子半导体、医药生物、数字基建等都有机会在今年下半年翻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371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