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卢森堡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就在会晤前三天,中美两国国防部长刚刚在香格里拉对话大会期间举行了会谈。
这种频繁的多层次接触引起了特别的关注,特别是因为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回过头来看,是美国政府的一系列错误举动阻断甚至中断了中美之间的正常沟通渠道。
现在,拜登政府做出改变还为时不晚,但美国试图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试探中国的底线来获得优势,恐怕打错了算盘。
中国必将彻底打破美国的幻想。
面对大国博弈格局的加速演变,要理解这次会晤及其背后的中美关系大趋势,不得不从这七个关键点入手。
时机:元首外交领导力集锦
会议时间本身,有许多观察的角度。
这次会面,距离今年3月18日中美两国元首视频通话仅仅过去了3个月。
3个月前,中美两国元首在视频通话中一致同意,双方应加强各层次、各领域的沟通与对话。
元首视频通话61天后,杨洁篪与沙利文通了电话。
在两国元首视频通话87天后,杨洁篪和沙利文在卢森堡会面。
在这三个月里,中美两国国防部长还通了电话,举行了线下会谈,这是拜登执政以来的第一次。
这些沟通和对话都是在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
两国元首的沟通对中美关系起着导向作用。
在元首外交的指引下,除了中美高层外交关系,今年上半年,中美还在两军、气改、卫生、农业等领域举行了一些对话:
4月22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和美国驻华大使彭斯出席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
5月26日和6月1日,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谢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一周两次会面,就中美气候合作交换意见。
是的,这意味着双方都有意愿控制分歧,避免误判,正如新闻稿中提到的:
双方都认为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是必要和有益的。
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趋势,但离中美关系全面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对谭竹表示,与美国前几届政府相比,中美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客观上得到了恢复和改善。然而,美方恢复这些对话是为了战略性地改变对中国的一些负面定位,还是仅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关键。
评价标准也很简单。美国落实了“四不、无意”吗?显然,美国有些人没有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没有把拜登总统的积极表态付诸实践。
这也是当前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
杨洁篪在会见中还指出:
美方应端正对华战略认识,做出正确选择,把拜登总统“四不打算”的表态转化为实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
地点:透过距离看对等
本次会议的举办地卢森堡也值得解读。
作为欧盟创始成员国和核心成员国,卢森堡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创造了许多“第一”:
源地图
用卢森堡大公的话说,两国虽然面积不同,但一直关系很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水平很高。
今年是中卢建交50周年,中卢关系之所以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在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这对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是一个借鉴和提醒:
而沟通和互动必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自拜登上任以来,中美之间已经在第三欧洲国家举行了四次高层会晤。
中美四次高层会晤都在第三欧洲国家举行。
这些国家与中国和美国的距离大致相当——卢森堡也不例外。
刁明对谭说,卢森堡长期以来在对外交往和大国关系中坚持平等原则,积极推动各方对话。它与中国和美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美国对两国都不偏不倚。
说到卢森堡,美国也应该明白这个地方背后的深意。
心态:通过言行看沙利文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的代表又是沙利文。
谭提到,作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能够就有关国家安全的议题向总统提出建议。
那么,苏利文听懂两位元首的话了吗?从他的公开声明中可以看出,沙利文还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沙利文在今年3月会见中国时重申了一个中国政策;
在这次会晤中,沙利文还强调了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和控制两国竞争的重要性。
但是,要想把表态变成行动,就得克服一个巨大的阻力——美国政客的固有思维定势。
这是会议的现场照片。左边第一个是沙利文。坐在他旁边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度-太平洋事务协调员坎贝尔。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告诉谭朱,早在2019年,沙利文和坎贝尔就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到美国应该先通过投资来壮大自己,然后通过联系盟友、打价值牌来与中国抗衡。
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所谓新“三分法”——投资、联盟、竞争,显露出沙利文的影子。
再加上拜登的外交团队是一个完整的“熟人圈”,导致他们总是按照既定的“群体思维”来制定和执行政策。他们彼此高度认同,从内部做出修正并不容易。
然而,就连《纽约时报》也表示担心,在这种“集团思维”下,拜登政府用零和思维定义与世界其他超级大国的关系。
事实上,美国应该感到担忧,因为它将为错误的选择付出代价。如果错误持续不改,一切严重后果将由美国承担。
中国已经把最严重的后果摆在了美国面前,如果美国想装聋作哑,那只能自欺欺人。
重点:透过题目看决心
会议期间,中国告诉美国:
在台湾省问题上不要有任何误判和幻想。
今年以来,美国一再在涉台问题上踩红线,违背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
首先,美国政客不断尝试:
4月初,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访问台湾省之前,上演了一场对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的闹剧;
拜登访日时又口误,声称美国将采取军事行动介入台湾省问题,随后白宫予以澄清。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玉群对谭竹表示,在这次会晤中,白宫发布的新闻稿没有提到台湾省问题,但提到了对“一系列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的讨论。这说明,拜登政府一方面没有清醒认识到其不断改善美台实质性关系所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仍然企图掌握所谓的两岸关系“现状”。
针对美国的这一关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
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台湾省海峡享有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在相关海域的正当权利。
意思也很明确。台湾省海峡不是美国的所谓“国际水域”,美国不应以此为借口分裂中国。
与三个月前杨洁篪与沙利文的罗马会晤相比,此次会晤新闻稿中关于台湾省问题的表述有两点变化:
首先,有一个新的表达方式:
台湾省问题事关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处理不好会产生颠覆性影响。这种风险不仅存在,而且还会随着美国大学“以台湾省称霸中国”的努力和当局“靠美求独立”的努力而不断上升。
中国能看清楚美国的套路。对这一行为的危险趋势的警告不仅提醒了美国,也粉碎了台湾省一些人的幻想。
第二点是措辞的变化:
2022年3月14日中美罗马会晤,中方提到:
中国要求美国认识到台湾省问题的高度敏感性,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和美国所作的承诺。
在2022年6月13日的中美卢森堡会议上,中方提到:
美方不要有任何误判和幻想。它必须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三个联合公报的规定,谨慎妥善地处理涉台问题。
从遵守,到不得不遵守。
在刚刚结束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方可以再考虑一下中国的立场。中国有句古话,“不要说你不预测你说的话。”
意图:敲打“小动作”暴露“小心思”[S2/]
会议期间,中方表示:
美国应该与中国积极互动,为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共同努力。
在杨洁篪和沙利文的最后一次通话中,中国也做出了类似的声明:
任何出于一己私利损害亚太地区国家根本和长远利益的行为,都注定走不远,也行不通。任何拉帮结派、搞分裂对抗的企图都不会得逞。
此番言论是在拜登“亚洲行”之前。
事实上,这次中美会面时,谢尔曼副国务卿还在亚洲——她去了韩国、菲律宾、越南和老挝。
这些都是中国的邻国。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谢尔曼的访问,因为这与中国无关。甚至有外媒指出,美国近期一系列外交活动的主要话题都是中国。
美国对华政策的“同盟”政策,就是通过画“小圆”来“塑造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
为此,美国政客会在各种公开场合不厌其烦地兜售其“印太战略”,渲染“中国威胁”。
会后不久,G7峰会和北约峰会即将召开。在这两次会议上,美国肯定会继续拉“小圈子”围堵中国,继续攻击抹黑中国。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会采取下一步行动,击败美国——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所以请你自己小心。
美国的“精打细算”不会得偿所愿。连美国媒体都在感慨,中国现在是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亚洲的赢家”,拜登政府改变不了这一点。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是选择一个分裂与对抗的世界,还是选择一个合作与发展的世界,每个国家心里都有自己的杆秤。
事实:联系现实看诉求
就在这次会议的半个多月前,拜登表示,他正在考虑削减对中国的关税。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8日也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喊话。“我认为,一些关税的最终支付者是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他们伤害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
与之前相比,在此期间,拜登政府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可谓异常频繁和“积极”。
美国,真的很急。
一方面,上届政府对中国加征的一些关税即将到期,拜登政府必须解决;另一方面,中期选举即将到来,拜登政府压力很大。
为了让中期选举的成绩单更好看,拜登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
高通货膨胀。
6月10日刚刚公布的美国5月份最新通胀数据已经达到8.6%,创下了美国近40年来通胀的新纪录,也打破了美国通胀见顶并开始下降的希望。
美联储将不得不更加努力地为经济刹车,加息50个基点,这在上个月是意料之外的,或将成为接下来几次美联储利率会议的常态。
滞胀风险。
不久前,世界银行刚刚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5%,比今年年初的预测低1.2个百分点。此外,报告指出,当前的全球经济威胁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大滞胀”。
除了美国国内问题,在朝核、伊朗核、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也需要中国的支持。
既然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你就应该采取真诚的态度和行动。美国应该清楚地看到,解决问题必须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试图通过损害他国利益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是痴人说梦。中国会在核心利益面前拼每一分钱,绝不让步。
方向:通过表情看大势
与三个月前的罗马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新闻稿中出现了两个新的表述:
第一句是判断。
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
刁明告诉谭竹,“十字路口”这个说法以前外交部发言人也用过,但出现在高层会议中,值得特别注意。
这反映了美国改弦更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项原则指导中美关系发展。这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应该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根本遵循。
对内,中国考虑人民的利益;对外,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责任也有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这是中国考虑中美关系的一个坐标系。
而美国,对内一直只考虑一部分人的局部利益,对外只考虑维护霸权。
从发展中美关系的出发点来看,美国是错误的。
如果出发点是错的,那么美国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自然也是错的。
为什么美国政客在中国问题上有分歧?正是由于错误的战略方向,导致其战略实施的混乱和冲突。
中国很清楚美国的套路、想法和内部问题。
所以,新闻稿中又有了第二条新的声明:
中方愿与美方探讨实现这一愿景的途径和方法。
在美国遵守三项原则的基础上,中美可以就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沟通。
中国已经说了和做了它能说和能做的一切。如果美国继续倒退,将会把中美关系引入歧途和死胡同。
美国也必须承担所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