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祖国周年“我与武汉密不可分”——港商谢俊明与他的第二故乡

电子监控2022-09-08  31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我与武汉密不可分”——港商谢俊明与他的第二故乡

谢俊明医院为防疫医护人员加油(资料照片)。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6月16日电(记者乐)1985年,港商来武汉讨要货款。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只打算呆两天,却在武汉扎根了37年。

37年来,谢俊明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见证了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武汉市民休戚与共,共同抗击疫病。他个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香港商人成为亚洲医疗集团在香港的主席,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湖北省香港商会永久名誉会长。

回首往事,谢俊明笑着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武汉给了我发展的机会。”

北上:巧合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一时间,深圳呈现出一派繁荣建设的景象。嗅到商机,谢俊明北上深港,结合香港的材料优势,做起了建筑装饰材料生意。

不久之后,基建之风吹向内陆。武汉的一家房屋开发公司联系谢俊明购买建筑材料。1985年夏天,他来到武汉,准备住两天,拿到稿费就走了。

“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竹床。我以为武汉容易发生地震。原来因为天气太热,大家晚上都喜欢在户外乘凉睡觉。”谈及对武汉的最初印象,谢俊明笑着说,“当时我就想,这么多人敢在户外睡觉,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市。”

这次旅行,武汉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因为外商迟迟不注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即将撤销,问他有没有兴趣。“我一看,这家企业的经营范围不仅和我做的业务差不多,还能接手项目。这种合资在当时的沿海城市很少见,所以我决定接手。”

次年,他带着资金从香港回到武汉,在华中地区做起了建材生意。几年后,他尝试向房地产和酒店业转型。转型之路并不平坦,谢俊明也曾陷入危机,但幸运的是,朋友们在关键时刻支持了他,他从未放弃。“骨子里,我就像个武汉人。越是困难,我越想挑战。”

谢俊明(右一)在医院与儿童患者互动(资料照片)。新华社

回归:扎根大陆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谢俊明在香港的家中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时至今日,仍有两个画面让他念念不忘:一是随着米字旗缓缓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二,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香港时,老百姓自发地在街道两旁夹道欢迎。

香港回归使谢俊明更加坚定了扎根内地、融入祖国发展的决心。不久后,谢俊明顺应时代潮流,再次转行,开设了内地第一家大型民营心脏病医院。

2000年,医院开业后不久,一名退休工人在医院大厅拉了谢俊明一把。“你是医院的负责人,你姓谢?我代表武汉市民感谢你们建设了这么先进的心脏医院。”

“这是我难忘的认可。他让我确信我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谢俊明说,正是患者的这种认可让他决定全力以赴,专注于医疗行业。

医院成立之初,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六一爱心行”公益项目,为贫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提供免费筛查和手术费用减免。截至今年,医院已为全国1万多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顺利完成了减费手术。

谢俊明在医院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图)。新华社记者吴志尊摄

逆行:患难与共

在武汉的医院办公室,谢俊明把武汉市人民政府为2020年抗疫人员颁发的纪念章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2020年春节前夕,回港与家人团聚,但噩耗接踵而至:武汉两家医院发热门诊数量与日俱增,武汉将暂时关闭汉出境口。

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逆行”回汉。在武汉直航和高铁停运的情况下,谢俊明从香港赶到深圳,换乘高铁到湖南岳阳,再坐200多公里回到武汉。“我的第二故乡有难了,我必须回去。”

回汉后,谢俊明把一家医院的451张床位全部用来救治新冠肺炎病人;不久后,另一家医院接到了沌口收容所医院的任务,管理几千个床位。于是,他在三家医院间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给一线医护人员打气,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抗击疫情。

在疫情期间,谢俊明的两家医院接收了8000多名发烧病人,并治疗了新冠肺炎的821名病人。

回顾这段经历,谢俊明感受到最深的温暖:“来自社会各界的相互帮助让我非常感动。香港各界也伸出援手,积极向武汉捐款。很多香港市民自发找到我们,给我们送来口罩和感谢卡。”

“我一直很感激武汉和它的人民给了我在这里发展的机会。患难与共之后,这辈子我已经离不开武汉了。”谢俊明说:“我认为香港和祖国的前途是一致的。香港与祖国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找到‘香港导演’和‘国家需要’的交集,就会创造出无限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293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