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代号为“飞鲨”的歼15飞机在辽宁舰甲板上快速滑行,跃起至脚下,犹如离弦之箭,直指苍穹。
2012年11月首次登陆;2017年随辽宁舰抵达南海;2018年9月完成夜间起降;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接受检阅;2022年,辽宁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进行远海实战化训练...歼15飞机及其科研团队铸就了天空大海的利剑,在报国强国的路上建功立业。
“不是所有战斗机都叫舰载机!”歼15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说,舰载机和陆基飞机看起来差不多,但航母的甲板长度只有陆基跑道的1/10。它的着舰区域、着舰方式、作战功能、舰面支援,以及舰面和海上环境的恶劣电磁环境,都是陆基飞机所不具备的。舰载机要在低速飞行特性、气动特性、高冲击载荷特性、拦阻系统、起落架系统、机翼折叠系统等方面满足“机舰适应性”的要求。
没有经验,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借鉴。作为中国研制的第一款舰载战斗机,歼15飞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设计者王永青还清楚地记得,2012年11月23日,辽宁舰甲板上,歼15飞机平稳滑行,钩住阻拦索,滑行数十米后降落在甲板上。随后,它沿着滑跃甲板翱翔,成功完成了中国舰载机的首次航母起降试验。
指的是轻轻一弹十年。
“从无到有,从有到全”,“摸着石头过河”,歼15飞机的创新设计犹如剥茧,进退维谷。从陆地到天空空,从实验室到航母,无数个日日夜夜,RD团队的成员们用心血和智慧,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更好,守护着祖国的万里海疆。
6月13日,记者走进中国航空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实验大厅里,歼15飞机研制团队的设计师们正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数据,小心翼翼地进行着一项又一项试验。“不能把问题拿到天上去。”工程师宋语气坚定。
歼15飞机和普通飞机有什么区别?设计过程有多难?宋举了一个例子:舰载机着舰时,从空上看只有邮票大小。排除茫茫大海中风浪的干扰,把飞机稳稳地降落在一个“戳”上,就像在刀尖上跳舞。
“一切都是全新的,充满未知。”虽然从事试飞工作已经10多年,但宋仍然用“紧张”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每次试飞时的内心感受。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已经让这个80后工程师的太阳穴微微有些结霜。
“仅仅一次飞行,就需要验证测试1000多项指标。”他总结了以往型号的工程经验,参与编写了具有创新使用价值的《试飞口袋书》、《舰上特殊情况处置方案》、《飞行手册》等关键技术资料。
随着歼15飞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也在成长。
“我人生第一次坐船是母舰空。”刚刚30出头的李毅自豪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的舞台是天空空和大海。”2011年入所的李毅,现在已经了解了歼15飞机的“脾气”。面对一组复杂的数据,他往往一眼就能找出问题所在。“但每次飞机成功着陆,我们还是热泪盈眶。”他说。
“办公室简易行军床”和“延迟婚礼”...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不乏这样的故事;“今年是最忙的一年,但明年肯定会比今年更忙。”这是我们这里设计师的一句俗语。
“我们在想的是歼15滑离舰,精准的钩绳尖端舞出精彩;我所希望的是飞行员的安心和安全,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歼15飞机研制团队以创新发展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追求为海天保驾护航。
《人民日报》(2022年06月17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