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铁路10万工人死亡

脚形2022-09-08  17

“死亡之海”建铁路,中国人做到了!

(观察者网消息)6月16日上午,随着疆若铁路首列列车在欢呼声中驶出和田站,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的最后一块“拼图”拼好了。

综合新华社消息,这条从新疆和田到若羌的铁路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长约四分之三贯穿沙漠戈壁,历经三年半的努力终于建成通车。

为了保证列车能够安全穿越茫茫沙海,中国铁建(以下简称“中铁建”)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套“以桥带路”的防沙方案,修建了一座全长49.7公里的穿沙桥,让沙子从桥下通过,大大降低了沙子对线路的威胁;针对施工中的水和混凝土养护困难,施工中采用了桥墩工程预制拼装技术。

此外,按照“沙漠建铁路,先治沙”的建设理念,施工中同步推进防风固沙工程建设,共建成草广场5000万平方米,栽植梭梭、柳树、沙棘等灌木和乔木1300万株,形成了一道防沙护路的绿色屏障;为解决沿线防护林灌溉问题,合若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在沙漠铁路工程中采用自动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网系统的铁路,共打水源井131口,面积11.35万多亩。真是“建铁路,建绿洲”。

如果合和铁路的建成通车,彻底打破了南疆的交通瓶颈,结束了且末等5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团没有火车的历史,南疆到新疆的距离将缩短1000多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沿线人民的出行;而且有了这条通往中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联通中亚、西亚的便捷运输通道,沿线的棉花、核桃、红枣、矿产等产品可以直达新疆以外,运输成本可以节省一半,真正把“死亡之海”围成了“希望之环”。

据中国铁路微信官方账号消息,霍若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路网干线,也是新疆铁路网“四纵四横”骨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位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西起新疆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全长82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为国家一级单线铁路,预留电气化条件。

全线共设22个车站,包括和田、洛浦、策勒、玉泉镇、玉田、民丰、南屯、金山、且末、瓦石峡、若羌11个车站。和田、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6个车站提供客货运服务,其他车站为铁路运营站。计划年发送旅客61万人,货物489万吨。

如果铁路示意图来自中铁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如有尼雅文化、安迪尔古城、大马沟小佛寺等文化遗址。分布在合和铁路沿线的客运站房设计结合了铁路沿线的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景观元素,充分展现了合和铁路多姿多彩的“一站一景”:

洛浦站体现了“阿德莱德丝绸发源地”的地域特色;策勒站展现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古韵;民丰站的汉代“五星出东方益中国”织锦,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在车站的尽头,展现了边疆人民战斗的精神传承...

然而,在沙漠中修建一条铁路并不容易。如果有534公里的铁路和铁路分布在风沙区,大约有四分之三的路段要穿越流动的沙漠,主要路段的风季长达7个月。如何防风固沙,有效解决风沙危害,是铁路建设的世界性难题,所以施工前的勘察设计需要8年以上。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若开铁路总设计师杨宝荣表示,既要考虑路网的连接,又要考虑铁路沿线经济发展的要求,尽量减少对铁路沿线环境的影响,优化整个铁路投资和方案的可实施性。团队研究了几十个不同方向的设计方案,累计研究长度上万公里,最终确定了目前的路线方案。

中铁一局与若铁路合同段初始场景由新华社于2019年9月4日拍摄。

参建单位绞尽脑汁攻克线路安全待解决的“抗风沙”技术难题;

针对部分路段风沙大,沙丘动态迁移容易掩埋线路的问题,施工采用“桥代路”的方式,让风沙从桥下通过,大大降低了风沙对线路的威胁,同时为野生动物开辟了生态通道。

如果在合肥和铁路上修建依木拉克大桥等5座总长49.7公里的“穿沙桥”,这是中国最长的采用“桥代路”方案防治风沙的铁路。

穆拉克桥,整个沙漠地形中唯一的一座桥,也是横跨沙地最长的桥。图片来自新华社

鉴于沿线施工用水和混凝土养护困难,施工中434个桥墩采用预制拼装,即预制构件提前在工厂加工,然后在现场拼装。

与传统的现场浇筑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桥墩可节省三分之一的工期,解决了沙漠地区桥墩表面易开裂、维修困难等问题。

距离是另一个难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采用架桥铺轨的作业模式。当一座桥建好的时候,一条轨道就铺好了。而且这条沙漠铁路还实现了“千里一轨”和825公里铁轨无缝连接的壮观景象。是新疆第一条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最长的铁路。

无缝轨道是通过专业的焊接技术将所有的钢轨连接在一起。消除钢轨接头间隙可以有效降低列车运行阻力,降低行车振动和噪声,大大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使旅客出行体验更好;同时可以减少轨道结构病害、工人劳动强度和运营维护成本。

在1000多个施工日日夜夜中,建设者们不得不面对沙尘暴、建筑材料短缺、施工用水紧张等各种挑战。

在这里,风稍微一吹,天空就满是灰尘,走到哪里都挡着太阳。全年沙尘天气高达90天。每年5月至9月,中午最高温度可达40摄氏度,工地沙漠地表温度可达80摄氏度。

图来自中国移动新疆公司

新疆合若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王金忠感叹:“我们不怕冷不怕热,就怕风沙,六级以上不能施工。等黑沙尘暴来了,可能要白等几天。”

细沙遍地,连机械设备都要防沙防暑。"我们每天花两个小时清理沙子和检修设备."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若铁路PJS2标段项目负责人张刚说。

图来自中国铁建

每年3-9月的7个月里,黄沙漫天,流动沙丘的移动速度每年最高可达20米。通车前不解决风沙问题,有的情况下会损坏铁路设备,有的情况下会埋掉轨道。这也是防风固沙工程建设需要同步推进的原因。

避沙防沙,固沙治沙更重要。按照“沙漠建铁路,必须先治沙”的建设理念,设计人员采用了“沙障+草栅”的治沙模式,在铁路两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芦苇沙障和芦苇栅,再种植乔木和灌木,形成植被带。

在植物长大前,外侧用1.5米高的垂直沙障阻挡流沙,内侧靠近铁路处设置0.3米高的芦苇网格固沙,形成立体沙障。每层沙障都有适当的空间隙,防止因密度过大形成“风障”而难以抵御强风。

在沙障和草坊之间,种植了梭梭、柳树、沙棘等易于在沙漠中生长的灌木和乔木植物。随着风沙的侵蚀,几年后沙障和广场会慢慢失效,但植物会越长越高,形成永久的防风固沙林带。外面高大的树木可以降低风速,拦截进来的沙子,而铁路附近的灌木可以固定流沙。

建设者们建设了近5000万平方米的草广场,沿线种植了梭梭、柳树、沙棘等灌木和乔木近1300万株。这条绵延近300公里的防风固沙带,如今生机勃勃,像绿色长城一样守护着铁路的安全运行。

新华社发由芦苇沙障、芦苇方格、耐旱植物组成的防沙“三件套”

在“生命禁区”里,要保证腊肉苗的高成活率。为了摆脱戈壁滩盐碱地种植苗木成活率低的困境,中铁一局采用树坑覆土,即在苗木种植的地方,改土,与盐碱地的生长速度竞争。并且通过持续补植和及时补植,可以将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70%以上。

为了解决防护林带沿线的灌溉问题,合若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在沙漠铁路工程中采用自动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网系统的铁路。

中铁一局集团新疆铁路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若开铁路路基设计负责人赵家海说,他们在勘察过程中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水其实很丰富,水质也适合植物灌溉。于是他们打了131口水源井,最深的有280米,占地11.35万多亩。地下水被抽上来后会进入滴灌系统,再通过智能控制滴入植物根部。

这套系统实现了人工智能的自动控制,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只需手机就能控制和监控灌溉情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沙漠干旱缺水、植被管理困难的问题。

智能控制滴灌管网系统

南依昆仑山,北依大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盆地边缘”的霍若铁路彻底打破了南疆的交通瓶颈,结束了且末等五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个团没有火车的历史。从此,南疆到新疆的距离缩短了1000多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沿线人民的出行。

铁路部门将安排两趟旅客列车,沿线群众可乘坐旅客列车直达若羌、库尔勒、乌鲁木齐等地。和田最快可分别用11小时26分、17小时50分和24小时23分到达若羌、库尔勒和乌鲁木齐。

6月17日火车时刻表

同时,作为便捷的物流通道,这条通往中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联通中亚、西亚的铁路也将安排8趟货运列车。铁路沿线的棉花、核桃、红枣、矿产可以直接出疆,运输成本也将节省一半。

以洛浦为例。合若铁路开通前,洛浦产品要先用汽车运到和田站,然后绕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走半圈,再向东经吐鲁番,再经哈密出疆。现在可以本地装,从洛浦站往东,经过若羌,进入青海省,然后再运到外省。

通车第一天(16日),沿线就有不少人前来体验。现代化的候车室和舒适的乘车体验让大家赞不绝口。

来自中国新闻网的洛浦站大厅截图

还有一位“特殊”的乘客:上世纪50年代,新疆于田县农民库尔班大叔骑毛驴进京拜见毛主席的故事传遍了全国。如今,他的曾孙女卡亚木·麦提塞特(Kayamu Maitiset)已经来乘坐霍若铁路的第一趟列车。“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想对我的曾祖父说,‘你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现在火车已经从我们家旁边经过,让我们玉田县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比如柯亚木曾经在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服役。现为玉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讲解员,全国人大代表。她去北京开会前,要从玉田县坐三四个小时的车到和田市,再从和田市坐飞机到乌鲁木齐。如果铁路开通,玉田县距离火车站只有3公里。

她难掩兴奋:“玉田通过铁轨与北京相连,感觉南疆离首都更近了。”“附近的村民得知我要坐霍若铁路的首趟列车,就来找我了。大家都说,能上这趟火车,就要把党的恩情记在心里。”

如果铁路通车,与南疆铁路、喀河铁路、格库铁路新疆段“牵手”,也意味着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铁路线正式形成“闭环”。

也是世界上第一条环绕沙漠的铁路线,全长2712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南海三沙的直线距离。铁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7.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江苏、浙江三省面积的总和。

这条铁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完善新疆铁路网结构,加快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极大方便沿线各族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国防、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被中国的“基建狂徒”震惊过的广大网友说,努力建设新疆从来不是一个空字。在“死亡之海”上修铁路,中国人做到了!

(综合自新华社、新疆铁路、中国铁路、中国铁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新疆日报、Yangguang.com、经济日报、@新疆铁路、@国资小新等)

本文为Observer.com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286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