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钟安6月18日,山东省公布了5月份的经济成绩单。统计显示,5月份,山东省经济运行总体好于全国,工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与全国相比优势继续扩大。山东省统计局表示,与4月份相比,该省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复苏势头。
“显著恢复势头”,这六个字不轻。今年一季度,山东省GDP增速为5.2%,不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甚至在与沿海省份经济增速的竞争中也处于领先地位。4月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全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有所回落,山东省也不例外。随后,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成为政策努力的重点。
山东作为北方经济大省,其所作所为势必影响全国经济市场的稳定。山东省统计局表示,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疫情的短期冲击,表现出较强的韧性、稳定性和抗风险、抗冲击能力,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
值得探究的是,这种向上的动力从何而来?
保护经济弹性
2022年5月,山东省参与GDP核算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全国。
山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增速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领先全国的优势比1-4月提高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季度,山东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1-5月,山东增长7.8%,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1-4月,山东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6%,增速高于全国12.4个百分点,领先全国的优势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同时,1-5月,山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0.6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8%,占全部投资的52.8%,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1-5月,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8207个,同比增长16.6%;完成投资增长17.2%;占总投资的19.0%,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长8.7%,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2个百分点。
5月份的数据显示,山东省参与GDP核算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全国水平,主要指标原有优势较一季度有所扩大。也说明山东经济运行在承受疫情短期冲击的同时,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稳定性、抗风险性和抗冲击能力,在新一轮东部强省竞争中占得先机。
一季度,山东省生产总值1992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这一数字不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甚至在与沿海省份经济增速的竞争中也处于领先地位。但进入4月份后,经济下行压力继续伴随短期疫情影响,我国经济主要增长指标均出现回落,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也不例外。
此后,稳定经济市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关注点。5月18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就业保护座谈会召开。东、中、西、东北地区12个省级政府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其中10个省份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十。其中就有山东省。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定经济市场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抓住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如何稳定山东市场?宏观上,山东一系列政策组合都指向保护经济韧性。
如何平衡科学防疫与经济发展,是对各地政治家的考验。山东统计部门在总结1-5月经济发展形势时认为,山东经济优于全国的首要因素是“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运行。”
“五一”假期第一天,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企业、社区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和生产情况,并作出部署,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既牢牢守住了疫情不大规模反弹的底线,又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5月5日以来,山东社会形势持续明朗,为经济企稳回升创造了有力条件。山东要建立精准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工作机制,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项目建设满负荷运行。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保护经济韧性,最重要的是支持和帮助市场主体,让他们度过难关。因此,保护市场主体就是保护就业。这方面,山东密集出台帮扶企业脱困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对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扶持见效较快。
4月30日,山东围绕减轻企业压力、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劳动关系、保障企业就业四个方面,出台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扩大到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再延长一年;对新注册的市场主体,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共13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稳岗稳岗,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此前,山东一般在每季度初出台政策清单。在第三季度开始前一个多月的5月23日,山东打破惯例,紧急发布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三批),出台22项高价值政策,帮助企业脱困,积极扩大国内外需求。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征收率为3%;预缴增值税项目适用3%的预征率,暂不征收预缴增值税;到6月底,6个行业的股票税收优惠将全额退还...据测算,这批政策清单的实施预计将增加减税降费157亿元。
从政策数量来看,第三批政策清单是前几批中最少的。不过,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栋认为,第三批政策清单在导向上更有侧重,在支持企业降本增效方面,涵盖了财政补贴、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政策。包容性和行业性相结合,支持力度大,受益面广。这恰恰是当前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困境中的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目前山东省大部分救市政策都是在5月中下旬出台的,未来政策的效果还会继续释放。
向上的力量
随着疫情的好转和救助政策的发布,山东以装备工业、出口、制造业投资为代表的重点领域和行业明显企稳回升,对5月份全省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这被认为是5月山东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近日,中汽协公布了5月份最新数据。当月中国重卡行业唯一销量破万的,是排名第一的中国重汽。2022年至今,中国重汽已经获得三次月度冠军,两次月度亚军。国产重卡2022年上半年销售,几乎被中国重汽提前锁定。
5月24日上午,中国重汽集团召开“出口8万辆再攀新高峰”国际市场誓师动员会,海外地区签署“军令状”,向年出口8万辆重卡的新目标发起冲刺。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表示,中国重汽将从2020年的3万辆冲刺到2021年的5万辆,再到2022年的8万辆。这是中国重汽改革创造的新动能,也是一带一路带来的百年机遇。
“今年以来,山东省装备工业企稳回升,对工业运行企稳起到了关键作用。”山东省统计局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装备行业加强逆周期调整,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抓住国际市场机遇,有效对冲行业周期下行影响。随着5月份长三角复产步伐的加快,山东省装备工业“双链供产”周期更加顺畅,企稳回升势头明显。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同比增长0.9%,增速比4月份提高11.5个百分点。
今年5月,“出口创历史新高,成为拉动山东省经济回升的重要因素。”
据青岛海关统计,2022年前5个月,山东省外贸进出口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7.3%。5月份,进出口创历史新高2999.5亿元,同比增长28.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1.8%,比4月份加快10.4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个百分点。
在前六大外贸省市(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中,山东省进出口增速排名第三,出口增速第一,进口增速第四。这是山东外贸首次进入前三,持续多年的外贸前六格局正在改变。
同时,制造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为山东省制造业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制造业投资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1-5月,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21.0%,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2个百分点。
5月16日、17日,山东省淄博市、济宁市相继举行2022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淄博集中建设活动涉及25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2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0亿元;济宁1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591亿元。
5月20日下午,山东省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研究这一起步区的相关规划。引人关注的是,山东省委书记、省长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推进机制的构建,是山东省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投资建设的“顶层推进”。建设规划获批一年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累计签约高端优质项目116个,总投资3018.5亿元。
上述山东的统计分析报告写道:“制造业投资连续两年的快速增长,为未来几年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交通运输业贡献率超过50%,支撑山东服务业优于全国。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出现,使得汽车市场明显回暖。
然而,疫情并未消散,经济仍在复苏。5月份,山东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好于全国水平,但仍未回到一季度的水平。
6月17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会议表示,山东要正确认识、分析和判断当前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发展信心,按照现有工作安排,积极推进“三个三十年”行动计划实施,扎实做好促进消费、稳定外贸、扩大投资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版权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Ang经济观察报记者
深度调查部高级记者
关注山东石化、钢铁、机械制造、区域新闻报道,擅长公司新闻分析、人物特写、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