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促有着完全不同的AB面:当一些商家将是清库存、保生产的关键节点时,另一些商家选择了放弃。商户王明(化名)告诉第一财经,希望618早点结束。
王明是义乌一家日用品公司的负责人。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收纳盒、厨具等。每月订单量基本在20万到30万左右。这次618大促,王明的订单量比平时减少了30%。
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是王明的公司没有参加平台的满减活动。
对此,王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原因是今年的平台太强了。往年是300减30,相当于打九折。今年是300减50,接近八折。折扣需要商家承担。我们没能忍住这个折扣,所以我们没有参加。”此外,王明表示,公司一直在做直播。为了卖直播产品,会降价,已经处于微利点,不能再参与平台的618促销。
王明说,以前商品利润会高一些。近几年商品内销量加剧,很多外贸公司转内销,导致利润空间缩水空。
王明不是唯一一个。“自从5月下旬各大平台推出618购物节后,我们的流量会少很多,流量会给参与618购物节的顶级商家,平台也需要维持业绩。”另一家今年没有参加618购物节的服装品类商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618购物节的客流量是一个高峰,高峰过后会恢复正常。
以上商家已连续三年未参加618购物节。他做了一个比较。从2020年到2022年,618购物节期间的年销售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30%和20%。
虽然没有参加平台的满减活动,但王明的公司会在618期间继续直播。但从效果来看,不如日常。
一方面,618期间,主播们在涨价。王明说,“有些主播平时可能不需要坑费,但618期间会有坑费。另外,主播们也会涨价。比如有的主播每天的入坑费在5000元左右,但618期间入坑费会涨到2万甚至5万。”这意味着,618期间,部分主播的坑费比平时上涨了4到10倍。
也是因为产品利润不高,王明这次没有和价格太高的主播合作。“高坑费的直播支撑不了我们的盈利。”
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交通的分散。王明表示,“618”是消费者消费爆发期,所以头部主播的直播时间会比日常生活长。这个阶段流量倾斜也比较明显,导致618期间腰主播流量减少。作为商家,王明需要在坑费增加时进行测算和核算。如果销量不如平时,618期间的直播会减少。
主播们在618加时期间的直播,不会增加单品讲解时长。“主播们直播的时候,讲解会以实际产品数量为准。商家无法设定时间,一般在一分钟甚至30秒以内。”
考虑到在销量增长不多的情况下坑费上涨,王明在今年618期间减少了直播,也造成了订单量的下降。对于王明来说,希望618早日结束,生意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