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疫情防控措施

围棋世界冠军2022-09-07  12

河南持续加强入豫通道疫情防控

河南继续加强赴豫航线疫情防控

3月21日,河南省新冠肺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定于2022年3月22日8时开始。通过采取精准卡口设置、统一检查标准、强化应急处置等措施,继续强化河南入境口岸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阻断疫情输入风险,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周边省份及毗邻地区疫情和道路交通状况,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下站、普通国省干线省界入口合理设置交通卡口,实时动态调整并及时公布。【/s2/】卡口对所有从外省来、从河南返回的车辆进行“两码一证”(卫生码、乘车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第一次疫情防控卡口,会开出统一的检查单。24小时内全省免检,不再重复检查。对“黄码”人员,实行“三天两检”管控措施,并提供后续服务。在河南停留时间不足48小时的,只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每个卡点会设置临时隔离点和核酸采样点。如发现来自中高风险区的可疑患者或“红色代码”人员,将立即就地实施临时隔离,并上报当地疫情防控机构进行规范筛查处置。

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河南省各高速公路收费站、普通公路卡点要开通应急运输通道,加强重点路段路网运行动态监控,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最大限度提高通行效率,确保人流、物流畅通,确保民生、防疫、应急物资快速优先通行。请广大驾乘人员积极配合,做好个人防护,切实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河南从省外返回河南后,每三天实施两次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发布通知自2022年3月22日零时起,河南将对返豫人员实施每三天两次代码赋值、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通知中明确,遵循“省码分配、属地控制、解码方便”的原则,对从省外返回的人员,河南省卫生码将分配一个黄色码(分配码前会收到短信提醒)。代码分配将启用自动转码功能,该功能将以“自动为主,手动为辅”的方式进行。三天内两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核酸检测机构上传至省级疫情综合防控管理平台后,自动转为绿色代码;如果代码已经赋值超过7天,如果没有异常情况,会自动换成绿色代码;逾期自动绿码,可通过支付宝-河南卫生码-卫生码转码注册,按要求上传材料,投诉审批通过后自动转码。

通知要求,各地从省外返豫人员要实施核酸检测采样。被分配黄色代码的人可以回家,留在酒店等待结果。在核酸检测和健康码每三天变绿两次之前,不要参加集合活动。

通知中明确,本次代码分配不涉及红码人员,其代码分配转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这项工作的结束时间,按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要求执行。

为什么要给从省外回河南的人分配黄码?黄色代码影响出行吗?怎么换成绿码?

3月21日,河南省新冠肺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自2022年3月22日零时起,在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措施为阴性的基础上,对返回河南省的人员实施黄码赋值、三天两次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为什么要给从省外回河南的人分配黄码?

“实施这项新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障全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月22日零时起,省外返豫人员的健康码将被赋予黄色代码,在赋予黄色代码前会有短信提醒”。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多发的特点,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此次赋码措施是构建全省疫情防控“基层防线、卡口防线、数字防线”的重要举措。遵循“省码分配、属地控制、方便解码”的原则,各地将严格落实黄码人员“三天两查”的要求。“每三天两次检测”是指三天内(72小时)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第一次核酸检测应在回生后24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间隔为24小时。

黄色代码影响出行吗?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外回国人员落地时将进行核酸检测和采样。采样结束后,被分配黄码的可以回家,待在酒店等待结果,以免白时间和区域。直到每三天检测两次核酸,健康码变绿,才会参加集合活动。被分配黄色代码的进入河南的过境人员,在全省通行期间不下高速公路、火车站、机场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管理部门应当允许其离开河南;在高速服务区、火车站、机场,上述人员在严格落实相应防疫措施后,允许放行。

如何换成绿码?

相关负责人表示,代码分配将启用自动转码功能,以“自动为主,人工辅助”的方式进行。三天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核酸检测机构会上传省级疫情综合防控管理平台,然后自动转绿码;如果代码已经赋值超过7天,如果没有异常情况,会自动换成绿色代码;如果未能自动改绿码,也可以通过支付宝-河南卫生码-卫生码转码进行注册,审核通过后上传材料自动转码。人工转码主要由当地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每三天需要核对两次“个人健康承诺书、核酸阴性检测证明”等投诉材料。如有疑问,可拨打当地区号+12345或区号+12320(部分省会城市)进行咨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237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