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古代衣物防氧化的方法()


保存古代衣物防氧化的方法()

1.消毒。对于新出土的丝绸文物,广泛采用环氧乙烷混合气体熏蒸法对微生物和细菌进行灭菌。环氧乙烷是一种杂环气体,具有良好的扩散和渗透能力。与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混合时,对各种细菌有很强的杀伤力。

2.打扫卫生。由于丝绸长期埋藏在地下,受到霉菌、微生物、棺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颜色、花纹、内部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出土后会在空气体中进一步加快损伤速度,影响面料,所以清洗过程是必须的。先用除尘工具去除吸附在纺织品表面或内部的松散污染物,再用水和洗涤液或有机溶剂(如氯仿)去除牢固粘结在丝绸文物表面或潜入纤维或织物内部的污染物。在清理过程中,文物需要用纱布固定,以免受伤。研究表明,丝绸文物在水洗时的损伤大于在乙醇中的损伤,因此水洗值得研究。在去除丝织物表面的大部分附着物后,对于内部的渗透物可以采用超声波清洗,这样会破坏污垢与洗涤物之间的结合力,使污垢脱落。清洗晾干后,一定要用吸墨纸或毛巾轻轻吸干表面的水分,然后放在阴凉处晾干。清洗过程不仅能去除污染物,还能使起皱的织物变得平整。但清洗时织物不宜长时间放在溶剂中,因为时间长了污染物可能会再次沉积。同时,织物要用清水反复清洗。清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以保持文物原有风貌为前提。

3.揭露展览。有些出土的丝绸文物由于潮湿、细菌等侵蚀而粘连变硬,必须裸露在外。暴露方法有蒸汽蒸、自然复湿和使用化学剥离剂,这些方法都旨在提高古代丝绸织物的湿强度,使其更容易暴露。

4.加固。有许多方法可以加固和保护丝绸织物。物理方法包括透明衬片法、传统安装法和丝网加固技术。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聚合物技术进行处理。透明片衬法是将丝绸样品碎片夹在两片玻璃或有机片玻璃中,然后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粘合密封。传统的装裱方法是用中国传统的装裱技术将易碎的古纺织品装裱起来,可以使残破的样品相对完整,便于保存。屏幕加固技术在屏幕上喷涂热熔胶,将样品粘在屏幕上。加固后的样品纹理依然清晰,不影响其原貌。以上三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消毒清洗后的布片,而破损或残缺的衣物可以通过缝制进行加固,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文物的历史原貌和艺术风格,缝制所用的原料和颜色也要尽量与原作一致。有机高分子材料也是保护古代丝织品的重要材料,具有耐水、耐腐蚀、强度高、加工性能优良等优点,因此受到文物保护者的青睐。丝绸防护用高分子材料应无色透明,耐光耐热,耐酸碱,可逆,易去除。包括多糖、蛋白质和各种天然树脂在内的天然聚合物材料,以及包括各种合成树脂在内的合成材料首先被用于修复。

5.帕朗科技。近年来,有一种新型的保护技术叫做聚对二甲苯技术。聚对二甲苯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保形涂层材料,是一种对二甲苯聚合物。它具有化学惰性,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耐水解和剥蚀。该技术形成的薄膜涂层可以覆盖真丝织物的边缘和缝隙。其表面疏水,对水蒸气和腐蚀性气体的渗透性差,热稳定性好,在酸雾、霉菌、潮湿、腐蚀等恶劣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隔离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经聚对二甲苯处理后的丝织物样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耐水性、耐酸碱性和防霉性都有很大的提高。然而,聚对二甲苯对光氧化很敏感,丝绸织物在光照下会变黄。经parylene -C处理的真丝织物明显变脆,悬垂性降低,而且parylene处理是不可逆的。

6.防紫外线保护。丝绸文物长期埋藏在地下,很少受到阳光的影响。出土后突然受到阳光和紫外线照射,损伤加重。因此,紫外线防护材料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古代丝绸常用的两种紫外线防护剂。一种是UV-531,即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其作用原理是UV-531照射后产生的自由基能与丝织物照射后产生的自由基结合,从而抑制链增长反应,起到保护作用。另一种是芦荟。芦荟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芦荟苷的蒽醌衍生物和芦荟的苦苷和树脂。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互变异构体的重排能量转换,将有害的光能转化为无害的热能,吸收紫外光,达到防护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5065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