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怎样寻找征婚,哪里有征婚信息

聚客2022-05-26  76

如何看网上征婚(58同城征婚最新信息)

今天,中国互联网再次出现合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世纪佳缘宣布与Lily.com正式合并。已在新三板上市的Lily.com在世纪佳缘存入1.5亿元现金,用于支付合并的部分对价。合并后,世纪佳缘即将完成退市。然而,与O2O、旅游等领域的合并结果不同,网络婚恋市场并非已成定局。两者的合并更像是一次资本运作,不同于其他巨头为了预热或者追求市场份额的合并目的。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2亿适婚单身男女。这个庞大的数字催生了市场规模数十亿的“另一半经济”。世纪佳缘成立于2003年,成为网络婚恋的探路者。2005年,珍爱网和Lily.com相继上线,这三个平台成为PC时代婚恋的三大巨头。世纪佳缘目前市值约2.4亿美元;百合在新三板上市;2012年IPO失败后,珍爱网表示,如果收入超过2亿美元,她会考虑上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婚恋市场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尽管有合并现象,但婚恋市场存在巨大痛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PC交友平台还存在很多痛点

世纪佳缘、Lily.com和珍爱网的商业模式相似。基本的商业模式是吸引单身会员注册,完善信息,进行匹配推荐。至于如何有效匹配,珍爱网采用网络红娘模式,其他两家主要靠算法推荐和线下活动。总的来说,这三大婚恋平台的本质是传统婚介机构的线上化。其实这和很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很像,比如招聘就业网站代替职业介绍所,OTA平台代替旅行社……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去中间环节”。于是,交友平台就成了最大的中介。

笔者经历过三个婚恋平台。在我看来,婚恋平台还有很多痛点:

匹配效率低。相对于网络交友服务,交友服务平台将用户的选择目标放大了数倍。如果选择多了,就必须依靠匹配效率来降低决策成本。交友服务平台虽然有算法推荐,但实际上是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不同于社交平台,婚恋是一个漫长的决策过程,往往需要见面沟通。当面对众多选择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婚恋平台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类似Tinder的在线随机推荐模式,用户可以体验皇帝的“翻牌”视觉感;比如珍爱的电话红娘模式;还有就是需要用户参与大量的测试来收集更多的信息来实现个性化推荐。在我看来,这些解决方案不够有效。

1.商业模式缺陷。

婚恋网站的商业模式有很多,比如会员制、阅信收费、电话红娘、线下活动等。,但这些收费模式很多都让用户不信任,比如担心是机器账号自动发的邮件,又比如电话红娘因为不和会员见面而无法真正有效撮合,等等。简而言之,在匹配效率低下的情况下,由于不断为找到另一半的潜在可能性付出,有些逆互联网潮流而动:免费、透明、简单,而交友平台却未能做到。

2.无法有效沟通。

以前我一直把交友平台归为“荷尔蒙经济”,即荷尔蒙分泌导致的用户需求形成的经济。相对而言,陌陌等LBS社交平台,豆瓣等垂直社交平台,以及其他综合性社交平台,在人与人的匹配效率上,显然要高很多。人与人之间更容易相识,先做朋友,再谈恋爱,最后结婚。我看到身边很多朋友,他们都是通过这些社交平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我甚至认为社交平台是最大的约会网站,它们仍然是免费的,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社交平台效率更高?因为婚恋平台都号称“严肃婚恋”,沟通成本非常低效,你很难跟对方说上话。聊天的时候会问一些“查身份证”之类的无聊问题,有些平台还是要花钱聊天的。太痛苦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社交场合来认识另一半,比如聚会、旅行、活动等。社交在婚恋中起着催化作用。

3.针对特定人群。

从产品设计和用户属性来看,婚恋平台更侧重于白领单身用户。比如用户是否有车有房等“硬条件”被放在重要位置。然而,在中国2亿适婚单身群体中,大部分是非白领用户,蓝领,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单身年轻人。这些用户在三大婚恋平台会无所适从。比如一些高端用户群体的婚恋需求,极端的情况下是富二代在寻找合适的伴侣,这是传统婚恋平台无法满足的。

4.缺乏移动适配。

传统的婚恋平台基本都诞生于PC时代,其信息架构、产品基础、交互流程都是为PC设计的。虽然移动互联网兴起后大家都做了自己的App,但是整体体验还是不够移动,比如需要填写很多信息,移动设备在交互UI上的适配性差,总之就是不好用。众所周知,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让电脑屏幕变小。最重要的是,人成为网络节点的一部分。只有与LBS、共享经济、O2O、语音视频流媒体技术、移动支付结合,才能体现移动互联网的价值。

很多人曾经都是交友平台的注册用户,但有多少人真正通过交友平台找到了另一半?各大交友平台都做过统计,公布过数据,但我觉得真正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至少我个人认为在传统的交友平台上结婚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方式。我宁愿选择线下婚介机构。

婚姻市场的弯道超车已经出现

婚恋市场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类似的市场:网络招聘市场。两者都是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匹配人,还有中介。婚姻市场是婚介所,招聘市场是职业介绍所和猎头。有趣的是,在线招聘市场曾经是“三足鼎立”:51job、ChinaHR.com和前程无忧。

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常用的招聘网站有哪些呢?勾网,100offer,BOSS直聘等等。钩子。com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匹配效率远非传统招聘网站,对于招聘者和求职者来说更容易上手。BOSS直聘和100offer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招聘模式。不是求职者在大量的工作机会中寻求面试机会,而是老板寻求好的简历,但本质还是提高匹配效率。

婚恋市场也有类似的颠覆机会。借助移动互联网,弯道超车的机会已经到来。具体来说,我看到以下几个球员更有机会:

1.社交驱动。

网易华天没有得到丁磊的关注,但接近网易的朋友说,这个平台活得很好,核心思想是从交友到交友。还有一个隐形赢家社交婚恋平台,成立于2008年,核心产品是Youyuan.com。其理念是“婚恋第一”,即重视社交功能,似乎介于陌陌和佳缘之间,更注重大众用户,重点在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有缘。com已经在计划登陆创业板,其招股书显示月活跃用户达到800万,移动收入份额排名第一。移动性和社交化成就了有缘。com以三座大山在婚恋市场突围。

2.直充式。

AppStore里有很多打着交友交友旗号的收费app,注册实名认证后直接收费。直接收费模式可以提高注册门槛,保证用户的真实性,进而缩小所有用户的筛选范围。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我体验后发现,一些创意类的线上app男女用户比例严重失衡,很多女性会员并不活跃。还有一大类,重点是所谓的“高端征婚”,甚至是北京等地区的高端征婚猎艳平台。这些平台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回答“这么多高端用户哪去了?”,所以他们还没有做得特别好。但在笔者看来,直充婚恋平台还是有机会的,因为可以提高匹配效率。

3.本地婚姻类型。

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是,58同程等本地生活门户网站都有一个重要的征婚交友渠道。就像一些城市的家长把孩子的信息放在广场上一样,像58这样的本地生活信息平台充当着广场的围墙。这背后是婚姻的“本土化”需求。我觉得《非诚勿扰》中牵手的男女嘉宾,即使不是托儿,最后走到一起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因为跨越千山的爱情,不在一处总是很难有正面的结果。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针对某个城市的征婚平台,比如只针对广州一个城市的征婚网站大都会征婚,在会员获取、线下活动、人工撮合等方面更有优势。

在我看来,婚恋市场是一个长尾市场。除了以上平台,还有一些基于公众账号的征婚服务,包括基于QQ群的。传统网恋平台存在巨大的痛点,有痛点的市场就有机会。我相信,约会市场将会诞生许多像Lagou.com一样的“新生代”,三大传统约会平台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婚姻市场还有哪些可能性?

未来,婚恋市场还可能出现哪些游戏?我认为至少会有这些可能性:

一是陌陌等综合社交平台推出类似服务,或者,基于开放平台,引入第三方交友服务。具体比如以后有没有可能做“朋友圈结婚”的功能?还是第三方基于朋友圈做这样的服务?基于二度接触,熟人的熟人的信任度明显更高。陌陌有兴趣的时候借助本地化进入婚恋市场是很自然的。专业的交友平台,如Youyuan.com,始终坚持“社交”路线,佳缘人可能会跟进。

二是与共享经济结合,人人都是媒人。我们很容易发现,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优质的剩男剩女,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做“红娘”的可能性。而且有的人很热情,愿意介绍做媒,成人之美。那么,在未来,这些人有没有可能在邢航、滴滴这样的app上帮亲戚朋友找到另一半呢?我觉得有可能,因为“红娘”本身就是一个兼职的专业工作。红娘不只是做信息匹配。TA往往能认人,也负责背书。总之,既然你有出卖时间的知识,为什么红娘不能提供有偿服务?-和佳缘电话红娘最大的区别是,红娘是以身边面对面的熟人为基础的,是共享经济。

三是与视频直播VR等新兴应用相结合。比如基于视频的交友网站,或者类似《非诚勿扰》的直播交友,由“男嘉宾”回答网络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然后女嘉宾和观众可以关灯,连接网络与男嘉宾互动,最后牵手。《非诚勿扰》是一种很低级的结婚方式,但形式还是挺有意思的。基于互联网,未来每个城市在不同时间都可以做到。还有VR。以后可以戴着VR参加线下征婚活动,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而所有这些方式都会让征婚交友变得更有趣——为什么有人会用类似Tinder的翻牌功能上网?只是相遇的感觉让它变得更有趣。我想如果可以的话,很少有人愿意通过“填表格”“筛选材料”这种无聊的模式去寻找另一半。一点都不浪漫。比起筛选出另一半,人们更期待“在拐角处遇见爱创造网”。

四是与旅游等生活服务场景深度融合。现在定制旅游很流行,很容易把旅游和约会结合起来。有人说旅游是认识另一半的最佳场景,那么未来会有针对单身男女的定制化约会主题旅游服务吗?比如现在互联网电影这么火,互联网巨头会不会举办单身男女专场,把电影和婚姻结合起来?如果是单身男女聚在一起参加线下相亲活动,总感觉太功利了,像是去人肉市场,但结合利益和场景就会不那么尴尬。事实证明,现在的年轻人更需要这样的机会去结交朋友。他们不急着找结婚对象,而是想交朋友。基于兴趣的交流,更容易的交流,才是年轻人需要的。

由于各种社会原因,中国人的结婚年龄在不断推迟。目前,我国男女初婚年龄已达25岁左右,初育年龄已达26岁以上。政府不再鼓励晚婚晚育。但同时也说明适婚单身男女会越来越多,“经济的另一半”会越来越壮大;同时,由于晚婚年龄,单身男女有更多的时间选择另一半。所以“经济的另一半”必须迎合这种趋势。在我看来,社交化、场景化、兴趣化将是网络婚恋的未来。

微博@互联网阿超罗超(luochaotmt)

本文地址:http://www.chuangzai.com/post/60347.html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81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