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清明节的故事 介子推关于清明节的故事
春秋时期,介子推协助晋之子复辟国家后,住在介休绵山。晋文公烧了这座山,逼他出来,于是他逼着他母亲和儿子埋葬自己。晋文公带领众大臣来到绵山脚下的缪杰庙祭奠介子推,看到山坡上被烧毁的柳树死去又活来。
晋文公以为柳是介子推变的,就给了它清明柳。晋国人要在家里挂柳枝,扫墓种柳,还要去绵山踏青,表达思念之情。并使寒食的前一天成为“煮饭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为“推蒸饼”;也有人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形的饼,然后用柳条挂在门上晾干,称为“推燕子”。
从那以后,每年清明节,人们不仅在房前屋后种上柳树,而且青年男女也去山里郊游,头上戴上柳条编成的柳冠或柳条环。当时有一首民谣说:“清明时不穿柳,美人脸成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