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羲之:(303-361年,321-379年一笔),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皇帝准备在北郊祭祀,请王羲之把他的留言写在一块木头上,然后派工人去雕刻。信手将木板一层一层地切割,切割到三分的深度才到达底部。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居然能穿透木头。成语“三分入木”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2.欧阳询(557-641),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皇甫生碑》被称为“唐代第一楷书”。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时,碰巧看到了一块由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多次下马观赏,却不愿离去。取而代之的是,他只是简单地铺上一条毛毯,坐下来反复思考。最后,他在纪念碑旁坐了三天才离开。
3.颜真卿:(709-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了颜体。代表作:《天下第二流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全靠亲戚朋友支撑。虽然家道中落,但严家依然孝顺。小时候,颜真卿把黄土和水混合,用泥涂在墙上。当黄泥稍干时,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你怎么不用笔墨学汉字?”他回答说:“家里穷,承受不了妈妈的担心。”
4.刘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金刚经碑、玄妙塔碑、神策军圣德碑等。创造“刘体”。
刘公权唐文宗到未央宫花园时,文宗说:“过去给边兵的衣服,往往不能及时发放。现在春装是二月份发的。你应该写首诗祝贺我。”刘公权答道:“虽然去年没有打仗,但今年我没有回家。皇帝如何报恩?春天他会得到春装。”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的七步诗朗诵,只需要三步。”
5.苏轼:(1037-1101),诗、词、文、书、画俱佳,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好书”。
友嘉二年,苏轼的应试论文《刑赏忠义论》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表扬。纸上写着:“说第三杀,姚说第三杀”,考官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他是何典人。苏轼答道:“想当然。”
6.黄庭坚(1045-1105),“宋四家”之一,代表作是《帝良拱北》。
有一天,黄庭坚的叔叔李昌看到黄庭坚在伏案学习,就想试试他侄子的奖学金。李进书房时,经常发现院子里有一棵桑树,于是他对桑、蚕、茧、丝、锦的关系作了一番顶礼膜拜的陈述:
桑养蚕、结茧、吐丝、丝织。
黄庭坚倒是机智,拿着毛笔,对着下联道:
草兔子,兔子生毛,毛扎笔,笔写文章。
7.米芾(1051 -1107),“宋四家”之一,其代表作是舒苏铁。
米菲是个洁癖。只要他用手拿了什么东西,他就会马上洗手。无论他去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服务。米菲从来不用盆洗手,因为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银壶倒水,米菲用手洗。洗完之后,他不用毛巾擦,用双手拍打,直到干了。
8.蔡襄(1012-1067),《宋四家》之一,是《万安桥的故事》的代表作。
蔡祥是个长胡子的人。一天,宋仁宗问他:“你的胡子很漂亮。晚上是盖在被子下面,还是放在外面?”蔡襄答不上来。回家后,晚上睡觉的时候,蔡襄想着仁宗的话,把胡子放在被子里外,心里难受。他整整一夜睡不着觉。
9.赵孟頫(1254-1322),"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洛神赋。
扬州有个叫赵的富人,请人给他的楼写对联,但他不满意。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把他迎到岳明楼,设宴款待他,并请赵孟頫为他写了一幅对联。赵孟頫写道:“冯春元朗三千客,岳明扬州第一楼。”主人非常高兴,把所有的银酒具都给了赵孟頫。
10.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代表作:山静日长。
董其昌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爽,十分沮丧。一天晚上,我突然梦见神人来告诉他:“你要等袁可立和你一起考试,才能上榜。”醒来后,他觉得很奇怪,于是他一个一个地去各个学校,终于在千里之外找到了比自己小七岁的袁可立。得知袁可立家境贫寒,无法读书,他便带着袁可立回国留学。到了袁可立二十多岁的时候,他们两个一起参加了考试,结果在省考和会试中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