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制对社会的影响 明朝内阁制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1.内阁制也被一些学者称为议会制或议会民主制。当今社会,一些大国实行的是内阁制。“三权分立”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石,为未来世界主流政治模式提供了模板。议会民主制(内阁制)的开始可以认为是1714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应该是国王主持内阁,挑选内阁成员。但由于当时的英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内阁中的一名大臣得以主持内阁会议,并逐渐发展出首相一职。随着议会的逐渐民主化和权力的增加,议会开始控制政府,并最终决定国王必须任命谁来组阁。由此发展而来的威斯敏斯特体系,行政体系必须对立法体系负责,政府首脑以国家元首的名义行使职权。然而,东方风格的内阁制度出现的时间远远早于西方。早在15世纪左右,明朝政府就制定了内阁制。这种政治制度至少领先西方两个世纪。
2.明朝的内阁制度被英国人学习,形成了后来的西方内阁制度和宰相制度。我国明朝成化年间开始出现的内阁记录,就是宰相的雏形。在后来的西方启蒙运动中,伏尔泰等人都称赞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虽然他们的赞美只是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传播找一个借口或“不恰当的例子”,但必须肯定的是,明朝的内阁制确实影响了西方政治制度的改革。
3.通过对明代内阁制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制度本身是比较好的,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在向后来的西方君主立宪制发展。但是,强大的封建势力从来没有使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迅速而蓬勃地成长起来。制度的漏洞不断被掌权者发挥和控制,政治上很难做到民主平等。即便如此,我认为明代的内阁制是我国政治史上一次杰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