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夏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

白狐天下2022-09-03  9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饮食要清淡

这几天世界各地气温不断上升,橙色预警频频发布。高温闷热不仅缩短睡眠时间,降低睡眠质量,还会使人心情烦躁,血压升高。有研究表明,气温超过35℃时,每升高1℃,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将增加17.3%。

对此,北京医院心内科陈副主任医师解释,气温升高时,机体排汗增多,体内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各类血栓形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率加快可增加心肌耗氧量,严重时可出现心肌缺血。"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非常重要."陈提醒道。

多吃水果和蔬菜,饮食清淡。

夏天,人体大量出汗,流失大量水分。早上喝一杯水可以补充晚上皮肤蒸发的水分。饮食应该清淡,富含纤维。可以吃莲子、百合、绿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豆制品。避免油腻、辛辣、过冷的食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和肠痉挛。

室内温度不应突然变化。

中午气温高,紫外线强度大。中午出门少的话,可以午睡20-30分钟。不宜长时间在空内调房。经常通风,注意室内湿度调节。室内温度不应突然上升或下降。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改变血压,血液循环分布异常,粘度增加。

早起锻炼是不可取的。

在闷热的夏季,剧烈运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脑血管耗氧量增加,诱发心肌缺血和脑供血不足。不宜过早起床锻炼。有氧运动可以在晚上做30分钟。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慢跑、散步、太极拳等。

情绪稳定,按时吃药。

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不耐烦的情绪会滋生内火。过度紧张、焦虑、烦躁也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和血压升高,从而产生不良影响。炎热的夏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态和心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644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