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型由来


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由来 你知道吗

1.燃放鞭炮的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荆楚年谱》曾记载,正月初一,公鸡第一声啼叫,大家就起来在自家院子里放鞭炮,赶走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就烧竹子,使其爆裂发声,以驱除瘟疫。虽然这只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人对安泰的美好祝愿。在唐代,鞭炮又被称为“爆杆”,就是将一根长竹竿一段一段地点燃,发出连续不断的爆破声。南昌诗人写的诗《早春》:“新历只开半张纸,小亭子仍燃成灰。是关于过年烧竹竿的事。后来,一位炼金术士经过不断的化学实验,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放在一起可以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把火药装在竹筒里,大点声引爆,使古老的烧竹习俗发生了根本改变。

2.北宋时,民间已出现用卷纸包裹火药的烟火,有单环和双环之分。改名为“爆战”,后改为“鞭炮”。鞭炮又称“鞭炮”、“鞭炮”、“鞭炮”,是中国的特产,起源很早。如果我们追溯鞭炮的起源,我们就会知道古代放鞭炮的初衷及其演变历史。

3.在古代,根据神异经文,人们在山上睡觉,晚上点燃篝火,做饭取暖,防止野生动物入侵。但是,山里有一种动物,它不怕人,也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吃。为了对付这种动物,人们想到了在火中燃放鞭炮,用竹子的噼里啪啦声让它逃走。这里说的动物叫“山嫂”。古人说它能使人患寒热之病,使人患寒热之病的就是鬼,吓跑了山臊,也就是驱除了瘟疫,使人得到吉祥平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554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