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
北宋时流行于宫廷,后流传于民间。当时俗称“萧冰”、“月团”。到了明代,成为全民普遍的饮食习俗。在古代,月饼被用作中秋节的祭品。据说在古代,人们用它来祭祀月神,后来逐渐在民间流传,形成了在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又称月饼、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节祭拜月神的供品。起初,月饼是用来祭祀月亮女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视为家人团聚的象征。月饼象征着幸福的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来祭月和馈赠亲友。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太史饼”,以纪念中国月饼的“始祖”太史文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和核桃,为月饼的制作增加了辅料。这时出现了一种以核桃仁为馅的圆饼,取名“胡饼”。
到了唐代,民间有了面包师从事生产,首都长安开始出现糕点店。据说有一次中秋节晚上,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唐玄宗不喜欢胡饼这个名字。杨贵妃仰望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当时,别出心裁的面包师过去常常在月饼上印上与月亮有关的童话故事,如嫦娥奔月,作为插图,使月饼成为人们流行的中秋节食品。
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也越来越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