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山寺北侧到嘉亭西侧,湖水刚刚与堤岸持平,云层较低,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
几只早起的黄鹂竞相飞到阳光温暖的树上,它们的新燕子在巢里带着泥。
五颜六色的春花会渐渐迷住人们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只能勉强遮住马蹄。
我最爱西湖东岸的美,我看不够,尤其是绿杨下的白沙堤。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
[翻译]:从鼓山寺北到嘉亭西,湖面上的泉水刚好与大堤平齐,白云低垂,与湖面上的波浪相连。
出得早的黄鹂,争先恐后地飞到阳光温暖的树上栖息,它的新燕子嘴里含着泥在筑巢。
而五颜六色的春花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好能遮住马蹄。
我最喜欢西湖东边的美景,但也欣赏不够,尤其是青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1.鼓山寺:建于南北朝陈文帝初年(559 ~ 566),名成府,宋代改名光华。孤山:在西湖的内湖和外湖之间,因不与其他山相连,故称孤山。有孤山亭可以俯瞰西湖。
2.贾庭:又名贾公庭。西湖胜景之一,唐代贾全所建。唐贞元年(公元785-804年),贾全任杭州刺史,在钱塘湖建亭。称为“贾亭”或“贾公亭”,一直延续到唐末。
3.水面第一级:湖水只与堤防平齐,即泉水开始上涨。初:古汉语中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表示刚刚。
4.云脚低:白云互相重叠,与湖面的波浪相连。似乎云很低,所以“云脚低”。指出明代春游的起点和途径,重点描绘湖光山色。雨停时或雨势初起时较为常见。
云脚:贴近地面的云,多见于下雨或雨刚停的时候。“足”的本义是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的是低垂的云朵。
5.早春莺:早春时提前到来的黄鹂。黄鹂:黄鹂,它们的歌声委婉。
6.争暖树:争飞向向阳的枝头。暖树:面向太阳的树。
7.欣彦:一只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8.拿着。燕子用泥筑巢。春景里能看到的都是生机勃勃,载歌载舞。专注于鸟类。
9.乱花:繁花似锦。渐渐:副词,渐渐。欲望:副词,意志,意志。迷人的眼睛:耀眼。
10.浅草:浅绿的草。天赋:刚刚好。不:盖了,盖了。春天向下看,繁花似锦,草嫩草嫩,春意盎然。专注于花草。
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2.不足:百游不厌。充足,满足。
13.阴:同“阴”,指阴。
14.白沙堤:今天的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位于西湖东岸,唐代以前就有。白居易主政杭州刺史时修建的白堤在钱塘门外,这是另外一个。诗人由北向西、由南向东绕湖而行,诗以湖东的青杨白堤为结尾,以“最爱”表达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白居易在杭州的时候,有很多描写湖光山色的诗。这首诗充满了环境和季节的特点,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第一部分紧扣主题,总是关于湖水。前一句点出了钱塘湖的位置和周围“楼群参差不齐”的景象。两个地名并用,表现出运动感,说明诗人是边走边看。后一句写在湖的正面:春水初起,水面与堤岸平齐,空中间翻滚的白云与湖面荡漾的水波相连,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对联写的是你抬头时看到的鸟。莺莺在歌唱,燕子在舞蹈,显示了春天的活力。黄鹂和燕子是春天的使者,黄鹂用他委婉流畅的声音传播着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粘水,捧泥筑巢,激励人们春天开始劳作。“几个地方”这个词概括了鹦哥的吸引力和诗人寻求声音的心情。“谁家”的问题显示了诗人微妙的心理活动,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写下你能看到的花和植物。因为现在是初春,还没到花开的季节,所以你看到的不是盛开的花朵,而是东一簇西一簇,用“乱”来形容。而且春草还没有长得茂盛,只有马蹄那么长,所以用“浅”来形容。这种联系中的“渐欲”和“才”,是诗人观察和欣赏的感受和判断,使客观的自然景物以诗人的主观感受成为眼中的风景,感染了读者。这两幅对联详细描绘了西湖春游所见的景色,以“早”、“新”、“争”、“啄”来表现晏婴的新到来;写乱、浅、欲渐、才的花草繁盛之势。这准确而生动地揭示了诗人边走边享受的早春天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前诗人谢灵运写过一句“春草长在池中,鸟儿长在园中柳上”(《攀池上楼》),古今皆妙,备受赞赏,正是因为他写出了四季更替时一见钟情的喜悦。上面两幅钱塘湖春游对联,意境颇为相似,但白诗流传更广。湖东部诗人最喜欢的海滩。白堤贯穿钱塘湖,在湖的东面,可以俯瞰全湖。在青杨的树荫下,平坦细长的白沙堤躺在碧波中,堤上骑马的人们春游,欣赏着春日的美景。其间,诗人欣赏湖光山色,心旷神怡。“不足”说明自然风光很美,诗人依然流连忘返。
在中国历史上,杭州有许多名人,是一个天堂。不过最著名的还是唐宋时期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他们不仅在杭州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功绩,而且流传下来了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和奇闻轶事,因此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春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迷人的春色和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生机,也揭示了诗人自己陶醉于这一美景的心态。“鼓山寺在嘉亭西以北,水面平坦,云足低。”诗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位于西湖的后湖和外湖之间,群峰葱郁,上面有孤山寺。它非常适合攀爬和观赏。据唐玉麟六年记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五六十年后废弃。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它的亭子还在,算是西湖的一处胜景。白居易最先来到鼓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放眼望去,冬日碧波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楚平》表达了白居易对冬季西湖的独特感受。由于持续的春雨,湖面现在看起来比冬天高了很多,似乎会和视线持平。这种湖面与视线平齐的感觉,只有面对浩瀚水域的人才能感受到,也是对西湖有深刻理解和热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觉。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和天空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水墨西湖的宁静画卷。诗人在静静地观赏西湖的处女魅力时,耳边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目光从水云交汇处收回,发现自己其实已经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几只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花儿越来越诱人,浅草可以没有马蹄铁。”这四句是白居易这首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吸引眼球的句子。也是白描写春色,尤其是西湖春色的点睛之笔。几个地方,几个地方,甚至可以指很多地方。用“早”来形容黄鹂,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生机勃勃的小生灵发自内心的喜爱:树上的黄鹂一大早就忙着去抢占最先看到太阳的“暖树”,生怕自己很快就追不上了。“奋斗”二字,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稀有和珍贵。屋檐下不知是谁的燕子。此时,它正忙着捧着泥巴做窝。它用“啄”这个词来形容小燕子忙碌而兴奋的样子,仿佛把小燕子给活了过来。这两句刻意描绘了英英闫妍的动态,使全诗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黄鹂是公认的春歌手。听他们委婉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魅力。燕子是候鸟。他们和春天一起回到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来飞去筑巢,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拟人化的描写了天上的鸟空之后,白居易把目光转向了脚下的植被。“花会渐渐吸引人的目光,浅草无马蹄铁。”这也是一篇极富感情色彩和生命力的情景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所描写对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其特征准确把握的能力。就花而言,它们是迷茫的,甚至连爱花者的眼睛也是迷茫的。在别人的诗里,很少有这样的写法,但这种独特的感受,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风景时的亲身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山野遍地盛开,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各式各样的面孔,让白居易根本不知从何说起,也无从分辨优劣。“花儿越来越迷人”这句话是停下来细看,而“浅草可以没有马蹄铁”已经是踏青的顺风车了。和两三个朋友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湖上,自由自在地漫步山川风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那匹马似乎意识到了主人对它背部放松的兴趣,于是慢慢踩了上去。诗人无意中瞥见马蹄在草地上起伏的景象,觉得特别有趣。他把它写进了自己的诗里,这是随意的一笔,却给全诗增添了许多活泼的趣味和优雅的闲适。
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无论如何,美都是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因为自然界的景物不可能是绝对美丽的,美就藏在创造或观察它们的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春游》正好说明了这个审美道理。西湖的风景再美,也会差强人意。但在白居易眼里,它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因为他不仅善于观察,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或者在影视风光片中,听到看到风景名胜、山川美景,不禁产生无限向往。然而,一旦我到了那里,我觉得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这是因为人们不能用一种发现和欣赏的眼光去看自然景观,而要用一种先入为主、过高甚至有些批判的眼光去观光。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美妙的春色,许多人目睹了习字湖的春色。但最终能被广泛阅读的作品却寥寥无几。白居易有着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所以他能在无数西湖的游人中发现它的美,真正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片人间天堂。白居易没有看到多少“早莺”和“新燕”,只有几个“地方”,只有“谁家”。如果是别人,他甚至可能会为没有来到“遍地”听莺声、“家家”有燕子的季节而感到惋惜。他希望他能晚来十天半月。然而,白居易并不这么认为。正是因为好处少,少有“早莺”和“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颗年轻的心灵,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心,恐怕他不会被这几个报春的人所感动和陶醉,会愉快地写出这首动人的诗。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到花的花香,看到草的美,被周围点缀的五颜六色的野花迷住,为没有见过马蹄铁的小草叹息。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和春天的眼睛,所以他情不自禁地甚至流连于西湖的美景:“我爱湖的缺东游,爱青杨荫里的白沙堤。”白居易主政杭州史时,确实修了一条堤坝蓄水,灌溉民间田地。但大堤在钱塘门以北,后人却误把白堤当成了白修建的大堤。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鼓山、嘉亭开始,到湖东、白堤结束。一路上,在青山绿水和湖光山色的美景中,诗人饱览了歌舞,陶醉于鸟语花香之中。最后,他沿着白沙堤,在柳荫中走了三回,依依不舍地走了。我的耳边还回响着万物奏响的春天的赞歌,我的心里不禁涌出一首充满了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篇。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志满怀,入肝脾,随物而形”(《王若虚湘南诗》)。他们还说“乐天的诗很有深度,很可爱,往往对当下很有见地,但别人没有寄过”(田文《古焕堂集》)。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清新自然,精心挑选的场景用白描的手法写在诗中。图像生动,风景充满感情。从繁华的早春湖光中折射出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值得以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