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背叛民族的无耻叛徒,也有人认为他是曲线救国、忍辱负重的英雄。甚至清廷对洪承畴也有不同的看法。那么,这个排名第二的部长洪承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应该说在清朝之前,洪承畴是大明的专家。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陕北爆发农民起义,崇祯皇帝下令陕西洋河迅速平定叛乱。杨鹤手里没有将军,农民军、王作瓜、苗妹的军队又来到了韩城。无奈之下,杨鹤命令还在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
洪承畴自幼熟读兵法。他虽然是个书生,却懂得打仗。他率领士卒,杀了数百敌兵,击退了王作贵。一战让洪承畴名声大噪,崇祯皇帝提拔他为燕绥总督。此时此刻,洪承畴还是杨鹤的下属,但他告诉杨鹤 压抑爱抚,优先爱抚 邀宠政策不屑一顾,以为只会安抚贼寇。
洪承畴拒绝执行杨鹤的招抚政策。他率领军队到处打土匪,王佐瓜等巨匪都被他打死了。几万土匪死在他手里,有的投降了,被他杀了。洪承畴以血剿匪的政策虽然残忍,但很有效。崇祯皇帝发现推行洋河政策,大量盗匪屡屡佯装投降,给明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他大怒,罢官下狱,让洪承畴取而代之。
洪承畴上台后,立即改变了杨鹤的政策,实行 全力清除 、 要压抑坚定爱抚,先压抑再爱抚 政策,集中力量进攻陕西农民军。稍后, 集中兵力,实行全面围剿 该政策被明朝朝廷采纳为剿匪方针,明朝土匪迅速减少。张、李自成等豪门被洪承畴击败,叛军陷入低潮。
就在国家稍微稳定的时候,清军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兵分两路南下,对锦州展开围攻。崇祯皇帝调洪承畴带领陕西兵救援锦州和宁远。眼看明朝空国力太弱,久战不下,皇太子围攻锦州,引明军救援。崇祯皇帝真的中计了,他拒绝了洪承畴 慢慢逼近锦州,一步一步扎营,边战边守,不可轻敌 主张,敦促洪承畴速战速决。洪承畴无奈,只得率军救援锦州,驻守在松山和兴山之间。皇太极乘机切断了松树和杏树的联系,切断了明军的粮道。洪承畴陷入了绝境。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但各部总兵不敢打仗,主张南撤。就这样,在决战之前,明军分崩离析。
洪承畴被围困在松山半年,却没有明朝廷的救援,松山的粮食也耗尽了。上尉松山向清军投降,清军应邀夜袭,突破松山城。洪承畴被俘后绝食数日,以示忠于大明,永不投降的决心。崇祯皇帝听说后,休学三天,为他建祠,并亲自制作了《悼洪经》: 文清绝食了几天,奄奄一息,倒在地上,奄奄一息。死重于泰山,激情化作长虹。
然而,皇太极投降两个月后,洪承畴投降了。清朝在洪承畴的覆灭对明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洪承畴对中原格局了如指掌,得知崇祯皇帝上吊,大顺军占领北京,提了个建议 没想到,从北京附近的冀州、密云,我们往前冲 。多尔衮采纳了洪承畴的建议,顺利入关。清军入关后,洪承畴成了清军的纵深负责人。他镇压汉族起义,攻打南明。
洪承畴在镇压汉人反抗势力的过程中,必然会杀死很多汉人。洪承畴作为明朝的老将军,确实不是忠臣,说他是一个老实缺德的陈二也没有问题。
但是,洪承畴根本不是一个厚颜无耻的汉奸。的确,他背叛了国家。清朝官方时期,洪承畴总是极力主张求援,以免在江南丧命。此外,洪承畴还为保存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建议满清统治集团 学中文,懂中文 了解汉族的风俗习惯,崇尚儒家思想。此外,洪承畴还推荐了许多明朝官员,他们主张兴修水利,减少税收,发展经济。从这个角度看,洪承畴为缓和民族矛盾、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归根结底,洪承畴还是一个汉奸。洪承畴清朝覆灭后,汉人对他鄙视痛恨,连他的母亲也对他破口大骂。他的弟弟发誓不和他住在一起,并把他的母亲带到船上隐居。
讽刺的是,连清廷都与洪承畴疏远,无论是多尔衮、顺治还是康熙都不允许洪承畴加入权力核心。洪承畴退位后,康熙皇帝只授予他洪承畴三等轻车队长的世袭爵位。洪承畴牺牲了自己的荣誉,服役20年,几经战乱引导大清站稳了脚跟,却只得到一个轻车简从的小队长,这对于洪承畴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