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效“双统筹”为跨国企业注入“强心剂”

计算机证书查询2022-09-01  25

中国高效“双统筹”为跨国企业注入“强心剂”

新华社青岛6月20日电(记者王锴、孙晓慧、陈国峰)记者从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获悉,众多跨国公司认为,中国高效实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此次峰会由中国商务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19日在山东青岛开幕。来自国内外47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袖的嘉宾参会,聚焦跨国公司与中国互利合作的机遇和趋势。

德国自动化领域的知名厂商Festo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致力于将中国打造成全球第二个“本土市场”。作为一家跨国公司,festo正在不断加强其“本土化”战略,将山东济南作为其本土根基之一,以提高服务亚太市场的速度和效率。

6月19日,观众在青岛第三届跨国公司峰会“跨国公司与中国”主题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李子恒摄

festo大中华区业务副总裁蒋表示,在疫情初期,企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挑战。但5月中旬,上海复工复产,弥补了部分产能。济南也试图通过开三班倒来追赶产能。

“我非常感谢政府对festo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在防疫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快恢复工作和生产,缓解燃眉之急。目前公司各项职能运行稳定,业务发展呈现强劲上升趋势。”姜对说道。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的总体好转,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高效协调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从来源看,韩国、美国和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分别增长52.8%、27.1%和21.4%(含通过自由港的投资数据)。

专家认为,受国内疫情短期影响和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影响,中国经济虽一度承压,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对外资具有持续吸引力。

6月19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上,与会者在开幕式上拍照。新华社记者李子恒摄

法国液化空燃气集团在中国40多个城市拥有120多家工厂,员工约5000人。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向许多工业客户和医院供应工业和医用气体。

中国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白浩天认为,在过去的两三个月里,企业几乎所有工厂都保持了稳定生产,持续向客户和医院供货。

“政府部门给了我们运输许可证,这样我们的卡车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医院运送医用气体。”白浩天说,在上海,企业为250多家医院和20家方舱医院提供医用氧气,还为食品、水处理、化工、电子、高端制造等多个重要行业提供服务。

松下自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已逾40年,在中国拥有72家法人公司,员工约5万人,占集团总业务规模的28%。

松下控股公司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哲郎本纪表示,疫情期间,松下在中国新建了12个业务基地,中国区2020年和2021年的业绩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集团的业务,包括健康养老、生鲜食品供应链、清洁技术、节能环保措施等,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这表明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本哲朗说。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玉亭此前表示,跨国公司积极扩大对华投资,充分体现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为世界经济企稳回升提供强劲动能。(参与采写: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303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