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聚力提升大豆产能——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

均田免赋2022-09-01  21

瞭望 聚力提升大豆产能——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

中国工程院院士盖俊毅

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广玉米大豆分区复合种植可以解决我国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

立足国内市场解决大豆供应问题;加大对大豆生产和出口的支持力度,通过大豆加工业和食品工业拉动国内优质大豆的需求,逐步发展壮大我国大豆产业。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赵九龙陈西元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送给全人类的礼物。然而,近年来,我国大豆产业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加强大豆种植,提高育种水平。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脂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推进黄淮海、西北、西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盐碱地大豆种植示范。

立足于国家农业。种植大豆是国家着眼于粮食安全和人民餐桌,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盖俊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大豆遗传育种专家,研究大豆60多年。他和他的同事走遍全国,收集和整理了15000多份大豆种质资源,创造了20000多个大豆群体和特异种质。主持和参与了50多个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他主持绘制了中国大豆品种系谱,提出了中国大豆品种熟性群分类方法和生态区划,发现了栽培大豆起源于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点。

对于大豆产能现状,盖俊义表示:“中国作为大豆的故乡,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2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651.8万吨,自给率不到15%。我们要争分夺秒,提高大豆自给率,争取早日实现‘大豆自由’。”“虽然路会很远,虽然事难做,但我们一定会做到‘夕阳平原风,花香四溢,豆香四溢’。”盖俊义说。

融合解决种业创新“脱节”

《展望》:种业是提高大豆生产力的关键。如何评价我国大豆种业的发展?

盖俊逸:美国没有大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科学家来中国采集大量大豆品种,回去发展他们的大豆种业。我们发现美国大豆资源基本来自东北大豆种质,或者说美国大豆产业是以东北大豆种质为主。发现大豆的经济价值后,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科研。

以前东北大豆平均亩产一般在130斤左右,美国改良后亩产200多斤。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大豆种业科研投入,取得了多项突破。有些地方单位产量也有明显提高,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空的较大增幅。

与一些建立了全球布局的一体化现代育种体系的国家相比,我国种业发展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品种培育等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不畅。其中,种子育种、育繁推“脱节”是制约种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就大豆种业而言,种子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紧迫感和技术实力,品种选育时间长、种植面积波动大、投资回收慢、企业承受能力有限,导致我国种子企业科技水平普遍较低,现有成果较少。

展望:如何加快我国大豆种业的发展?

盖俊毅:一是从产业角度,推动大豆种业公司建立育种、育种、推广一体化的技术体系,以自主品种选育和销售为主,逐步形成公司种业品牌,推广公司品牌种子,同时开发推广实现品种潜力的高产技术,不断提高品种产量。

其次,从科研角度,督促科研院所、高校等育种机构的技术专家与中小型种子公司建立联合体,形成教育、育种、推广一体化的又一渠道,逐步形成联合体种业品牌,通过高产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品种的高产水平。

再次,从评价机制的角度,相关单位要推动形成有利于种业发展的绩效评价机制,动员更多的技术专家加入到种业技术研发中来。

增产降本解决种豆不赚钱的问题

展望:您认为应该从哪里着手提高大豆产能?

盖俊毅:国外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大豆生产成本比我国低。另外,我国大豆的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种植大豆的收益比不上水稻等其他作物,无形中会抑制豆农的积极性。比如中国重要的大豆产区黑龙江,曾经最大种植面积6000多万亩,后来因为亩产低、效益低而减产。农民种一亩玉米的收入几乎相当于种两亩大豆。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已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最大进口国。

依靠科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发展绿色大豆经济前景光明。当务之急是加强政策引导,立足国内市场解决大豆供应问题。加大对大豆生产和出口的支持力度,通过大豆加工业和食品工业拉动国内优质大豆的需求,逐步发展壮大我国大豆产业。

一方面,推广玉米、大豆条带状复合种植,要因地制宜,组织专家研究现有优良品种实现潜在产量的措施和技术,选择适宜间作的玉米、大豆品种,加快研究解决间作带来的杂草、病虫害等新问题。加快培育种子龙头企业,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加大育种技术和育种成果评估力度,在种子科技领域取得一定进展。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充分发挥品种审定在育种中的指导作用,加快选育更多耐盐、适宜分区复合种植的优良品种,促进大豆种业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种业的发展急需一支由技术RD专家和产业应用人才组成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与农业生产活动有机结合,及时将种子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种业科技资源、科研院所成果和人才有序双向流向种业企业,实现科研院所、高校和种业企业资源共享,促进创新要素有效融合。

此外,采取许多措施确保农民从种粮中获得合理的收入。目前农民种植大豆收入低,大豆靠补贴。不挫伤农民种豆积极性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带状复合种植解决了土地的相对短缺

"瞭望":为什么要推广玉米大豆的带田复合种植?

盖俊毅: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势在必行,因为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中国人食用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很多人问,能不能自己种大豆满足国内需求?现在中国每年进口约1亿吨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此外,国内产量不到2000万吨,主要用于制作食用豆浆和豆腐。如果用自己的土地进行生产,按亩产100公斤计算,生产1亿吨大豆需要10亿亩左右的土地。

好在有间作技术,也叫带状复合种植。全国多地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玉米株型改良,更加紧凑,玉米行距放宽,株距缩短,总株数不变。里面可以种一季大豆,条件较好的可以亩产100斤左右的大豆,玉米产量基本不受影响。我国6亿多亩玉米田,如果能推广套种大豆,大豆产量将大大提高。此外,还有许多盐碱地也可以开发种植大豆。

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以解决我国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但是两种作物种在一起可能会相互影响,需要相应的技术来解决,比如控制可能的病虫害。在实验阶段,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一些难题,已经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还需要做更大范围的研究。我们还设想培育特殊的饲料品种,以便玉米和大豆秸秆和谷物可以用作饲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4299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