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腊月二十三——香瓜发粘。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人们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所以祭灶王仅限于男性。在中国民间神中,灶神的地位由来已久。早君,到了夏朝,已经成为人民尊敬的大神。从周代开始,皇宫也将祭祀炉列入祭祀仪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祭祀炉的统治,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
2.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厨房祭祀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准备过年了。扫尘日是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理蜘蛛网灰尘,打扫干净。另外,清洁时要注意戴口罩、帽子、眼镜。扫完灰尘及时换衣服。
3.腊月二十五,迎玉帝(磨豆腐)。旧习俗认为灶神上天后(腊月二十三),天帝和玉帝在腊月二十五亲自下到下界,观察人间善恶,定下来年的祸福。所以家家供奉祈福,就叫“接玉帝”。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腊月二十六是指我国农历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汉族春节的习俗之一。这一天,我们会切年肉,开始买年货。
5.腊月二十七——一年中杀鸡。腊月二十七过年前夕常见的名字。这是汉族春节的传统习俗,汉族民间谚语说:“腊月二十七,杀鸡赶大集”。
6.腊月二十八——送你的面。腊月二十八汉族民歌有“腊月二十八,做面条”“腊月二十八,做糕点,蒸馒头,贴花”。汉族民间习俗和传统在腊月二十八到来。不管是和面还是做包子,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了。
7.腊月二十九——包子。除夕的前一天叫小除夕,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这一天,家里有酒席,人们互相拜访,称他们又是一年。室外烧香,叫天香,一般要三天。
8、腊月三十——留宿。农历三十,也称为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正月初一)相连。在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间活动是祭祖、贴门神、放鞭炮、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在除夕夜,中国人通常会熬通宵。俗话说“三十而不眠不休”。
9.正月初一。在中国传统的新年习俗中,第一天的新年问候必须来自长辈或邻居。一般他们不会去很远的地方拜年。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拜年和除夕守岁有直接关系。相传每到除夕,年兽就会出来加害。人们经过一夜的除夕观察和午夜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人们在第一天的早上开门互相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