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合肥按下了7天一次的核酸检测暂停键,这也是首个退出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省会城市。
不过,合肥并不是第一个戒掉核酸“群聊”的城市。一个多星期前,江苏海安停止了核酸的常态化“巡视检查”。
此外,在山东德州观影不再需要“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在广东惠州旅行不再需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江苏省苏州低风险地区直接免费流动……安徽省黄山、宣城、淮南,所有城市宣布取消原定第二天的区域核酸检测。
全国各地的蜂群开始搭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还不到两个月。
6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无限社区志愿者录入居民核酸筛查信息。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5月初,有人提议在大城市设立步行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然而,在实践中,无论城市大小,无论是否有流行病,人们都被卷入其中:
成千上万的“核酸采样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广东省就有44万多台核酸采样器;已完成超过100亿人次的核酸检测;
中国的核酸检测能力从2020年3月的126万管/日增长到今年5月的5700万管/日,一年增长了45倍。
经过短暂的“混乱”,中国几乎从无到有,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核酸检测行业:据东吴证券测算,所有一二线城市每年核酸正常化的成本约为6700亿。
即使在没有疫情的城市,外出吃饭、看电影、逛公园也是标配。核酸的保质期被网友戏称为“不如一条面包”。
但不到两个月后,核酸潮突然降温。
这背后发生了什么?这是什么意思?
标准化的核酸检测不是一种有效的抗流行病工具。
规范化核酸的先行者是深圳,受香港第5波疫情影响。当时深圳全面暂停公共交通,以极快的速度出示48小时核酸证明,一周内迅速止住了疫情。
距离2022年2月深圳首次推出15分钟核酸采样圈,已经过去了4个月。此后,所有出现大规模疫情的城市都纷纷效仿。
而常态化的核酸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却不管用——同样依靠控制和常态化核酸的北京和上海都没有被清除。
在北京和上海,疫情控制后不到一周,疫情反弹。在当地30多天没有出现新的社会情况后,一夜之间,6月18日在深圳的社区筛查中发现2例感染者。广州白云机场,又一次高危岗位人员被查出阳性。
用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东燕的话来说,核酸检测并不能阻止病毒的传播,对防控意义有限。“就像验孕一样,验孕不等于避孕”。尤其是在低风险地区,开展常态化核酸就像“一个学龄女性,没有高危行为,为什么要天天做孕检?”
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黄森忠曾做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来评价归一化核酸在早期发现中的作用:与以往疫情中出现症状的感染者主动就医相比,归一化核酸检测可以将发现首例感染者的时间从7-10天提前到4天,从而将感染规模缩小3-4倍。
但理论就是理论,现实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模型所能覆盖的变量。在现实世界中,标准化的核酸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少数有效病例来自新冠肺炎的流行地区或具有高输入风险的地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卢洪洲介绍,以率先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深圳为例。“目前我国的疫情源大部分是输入性的,移民、冷链、国际物流都是高危因素,尤其是像深圳这样地理位置特殊的一线城市和港口城市,输入性疫情风险很大。”
核酸检测
此外,个别病例来自疫区人群辐射城市,如毗邻香港的深圳、与上海联系紧密的杭州等。
不过,黄森忠告诉八大健康新闻,这些案例都是特例,并不是“正常”。输入风险高的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和“战时战区”已经在重点监控范围内。深圳的强化检测是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概念下,其他低风险城市在“正常”时期不需要进行常态化筛查,只需要对重点人群进行检测。
“是否需要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需要根据当地疫情风险、人群规模、核酸检测频率等因素综合评估。盲目跟风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卢洪洲告诉八大健康新闻。
重点区域核酸检测频率也有待商榷空。多位专家告诉八健康新闻,在重点地区,每周1-2次大规模核酸足以发现疫情。卢洪洲提醒,最严格的情况下,两天一次的核酸筛查频率就够了,每天一次的检测频率是不合理的人群筛查策略。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解释说,一个常识是,传染病的疫情爆发是阶段性的,“非正常的”。有传入和传播才有爆发,有感染才有检测。在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极低但实际无疫情的地区做高频筛查,最终筛选出一两例无头无尾且无进一步扩散的核酸异常病例。那么这个病例大概率是假阳性,筛查的绝对数量越大,假阳性的绝对数量就越大。
因此,黄森忠总结,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最合理的大规模核酸使用方式是在发现疫情后,迅速筛查出感染者。在筛查阶段,相比以前的医院、门诊、重点人群检测,用处不大。
然而,目前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却成了地方官员的“定心丸”。八点钟,文健了解到,一些资金充裕的城市,除了常态化核酸检测,还要在人口密集的时段,比如节假日、开学季,不定期在原地举行一轮核酸检测。确认没有异常结果后,相关官员才会安心。
无形的价格
核酸检测数据图
有趣的是,对核酸态度的转变发生在医保宣布拒付之后。
在逐步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地方,这笔费用最终由财政买单,但单向的资金流入是无止境的。八健康报了解到,很多财政支付存在拖延或拖欠的情况。即使像上海这么有钱,5月底也宣布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维持到6月30日。
不同城市的常态化核酸检测预算有很多差异。据黄森忠测算,在核酸检测资源丰富的天津,一次大筛查的服务成本仅300万元,不包括人员和耗材。但上海在疫情期间逐步补充核酸检测资源,疫情期间核酸检测支出约为134亿元,而招商宏观张毅平估算,4月6日至6月5日深圳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检测费用约为31.6亿元。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成本,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据鲍静APP报道,在持续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上一次大疫情于3月底结束的深圳,其地铁客流量仅在6月份恢复到去年日均客流水平。以工作日客流高峰的周五为例。3月25日,深圳总客运量仅为383万人次,仅为去年日均客运量的64%。4月1日,深圳总客运量升至487万人次,约为去年日均客运量的81%。直到6月初,消费活跃的周六、周日客流量都没有恢复到去年的水平。6月11日和12日,疫情发生两个多月后的一个周末,深圳地铁全网客运量分别为423万人和403.97万人,仅为去年日均客运量的70%和67.6%。
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5月,全国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51个城市共完成旅客发送量13.3亿人次,环比增加0.38亿人次,同比去年5月减少8.5亿人次,降幅39.0%。
这个数据有深圳的消费数据支撑。据微信官方账号“城市数据组”统计,年初娱乐餐饮指数比去年同期高20%的深圳,在疫情期间开始下滑,最低为去年同期的47%,之后的两个月也没有完全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5月底,这一指数是去年同期的80%。
同样,作者对太原、武汉、无锡、苏州、杭州和郑州进行了比较。无一例外,即使没有大规模疫情的城市,娱乐餐饮消费指数也低于去年同期。
作者用双差法确定了归一化核酸检测对娱乐餐饮消费指数的“贡献”——5月底实施归一化核酸的城市娱乐餐饮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8.7%,未采用归一化核酸的城市比去年同期下降20.6%。
原因是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和消费行为。“一些原本可以正常外出消费的人群,在常态化的核酸下,可能会放弃或减少消费计划,变得更加‘宅’,从而改变城市的消费结构”。
核酸检测也增加了城市间交流的时间成本。南京的一位企业家在八点钟接受了文健的采访。为了满足北京核酸入境72小时的要求,他在北京当前疫情发生前,曾去北京出差。因为担心核酸过期,他从落地到返回只用了15个小时。疫情前,他平均一个月去一次北京出差。
6月2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宣布,北京已与河北相关部门沟通,将建立核酸检测数据快速共享机制,实现“一地检测,两地使用”,方便通勤者就近检测。在此之前,往返于燕郊和北京之间的通勤者和医务工作者,因为核酸检测时间长、北京和河北的核酸结果不通用,已经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
在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深圳,6月10日,深圳机场公开了5月份的生产运行数据。公司5月份旅客吞吐量185.63万人次,同比下降52.51%;航班起降2.09万架次,同比下降28.1%。
不过这个成本总是比其他城市小。据张毅平测算分析,疫情结束后的4月份,深圳工业生产、投资、外贸、信贷投放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消费恢复滞后,在疫情、就业、收入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意愿较低。
在未来,核酸应该如何使用?
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是,核酸检测阳性并不代表有症状,肺炎症状,甚至更危重的疾病。
常山表示,未来更有效、更划算的出清方案是借助对新冠肺炎有充分认识的民间力量,帮助95%以上的无症状感染者更好地自愈,精准筛选出有危重和重症因素的感染者,为其提供及时的诊疗服务。
这个方案的筛查标准是症状,即有疑似症状的人主动就医,以了解疫情情况,分层次处理。多位专家提醒,鉴于奥米克隆的毒力已大大降低,当地决策者应克服恐惧心理,保护好老人和儿童等弱势人群,以便在发现疫情后迅速启动并准确应对。
北京疫情已经过去两个月,感染病例超过2000例。6月22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王晓娥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截至目前,北京市无重症和危重症病例。
种种现象已经释放出信号:核酸正常化和全面筛查是疫情刚出现时遏制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中高危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的有效措施。但是在有零星病例的地方,可以说是浪费人和钱,甚至收效甚微。
“在香港,归一化的核酸被放弃了,现在哨兵系统被启用了。”金东延解释说,在一个75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从18个区随机抽取共1万人进行抗原检测,这样可以有效了解城市的疫情。
在香港第5波疫情中,奥米克隆终于突破了动态零清除和大规模免疫之间的临界点。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3月公布的推算,香港已有约440万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占人口近六成。香港政府专家顾问、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此前表示,第六波疫情一定会到来,并最终转化为“地方病”。
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香港的疫情已经上升到每天新增1000例。金东延指出,这样的情况实际上不会造成进一步扩散,“再扩散的病例数不会上去”。
香港的经验表明,大部分人都接种了疫苗,超过一半的人被感染,在社区形成了免疫屏障。“即使把病毒放进去,也只会感染一小部分人”。
几周前,金东延参加了一个100多人的会议。两餐之后,有的人在茶歇的时候摘下口罩吃东西。事后发现,有一个打了三针疫苗的同事被感染了,但包括他在内的参与者检测了几轮抗原,又加了一轮核酸作为密切接触者。最后,没有人被感染。
在香港,核酸检测不再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但在有病例或风险的地方,会连续几天进行抗原检测。核酸只是确认感染的一个证明。对于重点行业和重要岗位,可以通过每天制作抗原及时筛查出感染者,在家隔离一周,转阴后继续工作。
一个关键的措施调整是将核酸检测从“被动”变为“主动”。
也就是说,核酸检测可以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进行,比如医院、餐饮等行业。可以设置在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而且旅客可以自愿办理进出,政府自费。
“目前,我们仍然缺乏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目前以严格控制和常态化核酸检测为主的防控策略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高效广谱疫苗和高效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研发成功后,我们的防控策略也会发生变化。”卢洪洲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疫苗和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在硬件闲置讨论之前,短时间内取消或叫停核酸采样亭的可能性不大。疫情目前还不能说是大获全胜。即使这个月投入资金的核酸采样设施和人员没有投入运行,仍然需要保证关键时刻可以随时启用,保持固定的可以随时调动的核酸采样队伍。
至少在未来几个月,核酸采样间可能会闲置,但不会消失;工作时间可能会有调整,比如把全天缩短为半天,但是这个设施和相应的人员不会马上离职。只是放慢频率,或者转向重点行业的人事服务。
卢洪洲认为,有必要对高危地区和人群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常规检测。在非风险地区和人群中,在无疫情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持续、高强度的常态化核酸检测。
而当疫情从和平时期进入战时状态,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这些设施和人员就会立即登场,为大家提供方便快捷的核酸检测服务,让大家在主动做核酸检测时不会“纠结”,愿意主动筛查。
卢洪洲建议,常态化的核酸检测也要做到精准防控。当疫情发生时,可以对相关风险区域进行“量力而行的检测”,根据风险判断对检测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做出具体决定。但在疫情稳定时,要根据风险情况进行分级,尽量做到“什么都要查”。
余欢欢和陈欣写的
徐编辑
本文首发于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八大健康新闻”(ID: healthinsight)
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并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