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说郭嘉的实力很强大,甚至 郭嘉死不了,卧龙出不去 这样认为,诸葛亮出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郭嘉死了,再也没有人能制服他,所以他才敢出山。自然很多人不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诸葛亮和郭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么郭嘉是否被高估了呢?郭嘉和诸葛亮有什么区别?真的比不上诸葛亮吗?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颍川是先秦时期韩国的故乡。到了东汉时期,颍川已经成为名人辈出的地方,而郭嘉就是颍川人。因为低调,早期知道郭嘉名字的人并不多。一开始郭嘉想做点什么,就找了袁绍,因为袁绍看起来更强。但时间久了,郭嘉发现袁绍根本不是他心目中的主公,于是放弃了袁绍的高位,回到家乡隐居了六年。
三国 mdash mdash元恭想当周公的下士,但他不知道用人的机会。想与人共患难,很难决定霸主的职业。
只要是一块金子,就会发光。更何况郭嘉是颍川人。公元196年,曹操最器重的谋士之不幸去世。曹操问于迅,有没有人可以填补Xi留下的空缺。于迅也是颍川人,自然想到了失业在家的郭嘉,郭嘉由此第二次走上仕途。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开始讨论天下大事,然后像知己一样互相夸赞。郭嘉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主子,曹操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部下。虽然这段话很可能是史料作者刻意加工的,但无疑是想证明这两个人的关系确实不错,也是为曹操后来失去郭嘉埋下伏笔。
郭嘉对曹操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曹操下定决心,决心与袁绍开战。公元197年,曹操刚刚被张绣折腾,担心自己没有实力与袁绍抗衡,朝中大臣摇摆不定。看到这一点,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负理论。除了兵力对比,郭嘉还与袁绍在政治、民心、战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彻底击败袁绍的结论,曹操听到后也下定决心要灭袁绍。或许曹操早就拿定了主意,郭嘉的话更像是稳定汉臣的计谋。
在正式与袁绍开战之前,刘备就成了曹操这边的插曲。当时曹操没有想好是杀还是留刘备。后来,一提到郭嘉,曹操就决定先稳住刘备,等他实际成熟了,再去杀刘备。但是时间久了,曹操好像也忘了这件事,也可能是刘备有心机,但总之是让刘备跑了。
付梓 mdash mdash贾成玉又谏毛岳:“放了,改了!"准备好了,就调兵反叛。毛恨而不赞。
刘备出逃前后,郭嘉成功预测了吕布和袁绍的军事行动,从而帮助曹操取得大规模胜利,为北伐铺平了道路。公元200年,曹操对付刘备后,与袁绍在官渡对峙。这时曹操得到一个噩耗,孙策故意攻打许昌。困局中,又一波神预言来自郭嘉。他预言孙策会死于暴行。结果孙策真的被仇人刺死了。
袁绍的问题解决后,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曹操开始远征辽东,郭嘉自然在随行队伍之中。但这一次,郭嘉的运气没有那么好,不是他的预测不准,而是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远离辽东中原,加上天气寒冷,导致郭嘉生病。
从各方面来看,郭嘉死的时候,曹操的悲伤是严重的。不考虑其他方面,郭嘉对曹魏的贡献是扎实的。而且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密友,虽然他们之间在岁月上还有差距。之前郭嘉行为不当,引起朝中大臣不满。曹操对郭嘉百般袒护。
三国 mdash mdash他临死的时候很伤心,就是荀攸等人说的:“你所有的岁月都是孤独的,唯独孝顺是最少的。天下事,我想以后归它,但人到中年死了,我的命也是我老公的!
郭嘉的成就值得肯定,但这并不能证明郭嘉远胜于诸葛亮、周瑜等人。细看郭嘉参加的战争,其作用大多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发表声明,而不是提出力挽狂澜的计划,郭嘉本人也没有独自领兵的经验。就凭这一点,郭嘉和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差了很多。
再来看看其他的。诸葛亮提出刘备平定天下的战略方针,在刘备死后,让蜀国继续与魏国和吴国抗衡。但周瑜在几乎输掉的情况下成功扭转战局,司马懿就更不用说了。不管他是否真的有反情,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属于司马家的。综上,郭嘉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虽然他的早逝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很多时候郭嘉只是跟风或者迎合曹操的本意。
换个角度看,这些人跟郭嘉走不公平。郭嘉是谋士,其他人不是宰相就是大都督。辅导员只是兼职,大部分时间不负责给师傅提建议。要扔这些人,比起许攸、许舒等人,郭嘉遥遥领先,所以郭嘉有资格当谋士。
标签
郭嘉被过分吹捧也不无道理。如果他没有死得太早,也许会有更多的传奇发生在他身上。曹祖庙里还有郭嘉的灵位,证明郭嘉在曹魏立国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